字體大小:

脊椎嚴重壓迫需手術,微創?傳統?怎麼選才好?

隨著台灣社會的人口老化,有腰椎脊椎退化性疾病的族群也越來越大,許多人都有椎間盤突出症、椎管狹窄症或脊椎滑脫症等問題。如果只是下背痛或輕微的坐骨神經痛,也許吃藥和復健就能有很好療效,但若涉及神經壓迫,造成嚴重麻木、抽痛、垂足、跛行、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狀,那就非手術不可了。

圖片來源:by Ambro from FreeDigitalPhotos.net

手術的第一目的是將神經周圍的壓迫予以解除,如切除椎間盤、清除骨刺或甚至切除椎弓,但減壓範圍越大,則脊椎骨之間的連結也就被破壞的越大,因此會出現腰椎不穩定情形,這時候必需的補救措施就是「融合術」,一般是使用骨釘固定加上脊椎間融合,甚至再加上脊椎後側邊融合。

傳統上,這樣的減壓融合術通常採用背後正中線的傷口,將兩旁的肌肉剝開以完整暴露要處理的脊椎,對醫師來說,傷口越大越好開,但病人所要承受的就是失血多、傷口痛、臥床時間長,以及住院天數長,另外還有背部肌肉萎縮無力的問題,於是微創減壓融合術因此誕生。

歷經十幾年的醫材及技術演進,到底微創手術有沒有勝過傳統手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許劭遠表示,根據今年十一月刊登在國際期刊的一篇系統性回顧中註一,微創手術明顯優於傳統的是較少的術中出血量、較早下床活動、較少泌尿道和心肺併發症以及較短的住院天數,而手術時間、手術併發症(如傷口感染、神經損傷)、融合成功率或再次手術率則沒有差異,以上訊息意味著,從巨觀來看,傳統或微創手術效果及安全性是差不多的,但後者較能讓病人盡早恢復日常生活及工作。

許劭遠說,事實上,每個人的龍骨都是獨一無二的,需不需要手術或該選擇何種手術,還是得經過仔細的診斷和評估,與主治醫師詳盡地討論後再做決定。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 神經外科 許劭遠 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