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我該打A型肝炎疫苗嗎?

小陳今年28歲,本身是B型肝炎帶原者,是一名供膳勞工,拿著今年公司的體檢報告來診間做健檢報告諮詢:「醫師,我的體檢報告說我沒有A型肝炎抗體,我需要打A肝疫苗嗎?」

什麼是A型肝炎? 

A型肝炎(以下簡稱A肝)是世上最常見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由A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傳染途徑為糞口傳染,常見經由受污染的食物或下水道污染而傳播,在衛生環境不佳時可能爆發群聚傳染而引起大規模流行。衛福部疾管署統計國內A肝患者主要經由小吃攤進食與餐廳聚餐而感染最多。

A型肝炎有什麼症狀?

一般而言,6歲以下兒童若感染A肝,70%通常是沒有任何症狀的,但具高度傳染力,易傳染給其他兒童或成年人。較年長兒童或成年人若感染,可能出現發燒、畏寒、疲倦等症狀,其他如食慾不振、噁心、黃疸、腹痛也很常見。一般在2個月內會痊癒,有10~15%的人症狀可能持續更久。

值得注意的是,A型肝炎雖較不會致命,也不像B型肝炎或C型肝炎會造成慢性帶原、肝硬化或肝癌,但仍有少數人會變成猛爆性肝炎,甚至危害生命。
A型肝炎不能掉以輕心

A肝主要在非洲、亞洲、中南美洲等地區流行,尤以大陸、東南亞地區最為嚴重。A肝的流行可以作為一國家開發程度的指標。我國疾管署的資料顯示,1970年前出生的民眾,因當時衛生狀況不佳,大多數人均得過A肝而痊癒,因此體內可能已有A肝抗體。

然而隨著衛生、環境、醫療的進步,台灣A肝發生率已變得很少,導致目前台灣民眾20歲以下有A肝抗體者不到10%,16~30歲民眾有70%以上沒有感染過A肝。都會區衛生條件更佳,民眾有抗體比率更低。未感染過者因體內無對抗A肝的抗體,容易感染A肝,甚至可能產生流行。

政府1995年起針對山地鄉幼童提供公費A肝疫苗注射,使得山地鄉的A肝發生案例由1995年183例降至每年0-2例。反觀都會區的感染數仍不少,2009年全國急性A肝病例數為239例,甚至超過急性B肝病例數,影響國人健康。

如何診斷A型肝炎或確認體內是否有抗體?

最主要是抽血檢驗肝功能(GOT、GPT)、抗A肝免疫球蛋白 IgM ( anti-HAV IgM) 、抗A肝免疫球蛋白IgG ( Anti-HAV IgG)。若有突發症狀,如黃疸或GPT上升且anti-HAV IgM呈陽性反應時,表示正罹患急性A肝;若Anti-HAV IgG 呈陽性反應,則表示體內已有抗體,不再受感染。

誰容易感染A肝?

易感染A肝的危險族群包含國際旅客、男性間彼此有性行為者、毒品使用者、工作接觸感染A肝的動物者、常需輸血者。

有慢性肝病者(含B肝、C肝患者)並不會增加被感染的可能,但得到A肝後,更易產生猛爆性肝炎,因此更應加以防範。廚師與處理食物工作者也未必因工作而增加感染率,但A肝主要透過食物傳播,所以也要注意他們在病毒傳播鏈上的關鍵角色。

如何預防A型肝炎

1.注意飲水及食品衛生,不生飲、生食,加強餐飲從業人員之衛生觀念。

2.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及處理食物前須確實洗手。

3.對確定病患加以隔離,注意其排泄物之處理至少至症狀出現後7~10天。

4.無抗體者,可自費施打A型肝炎疫苗;若兩週內暴露於A型肝炎感染環境中,可以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

A肝疫苗接種建議對象為何?

A肝疫苗於1992 年上市,屬死菌疫苗,安全性很高,打完第一劑其抗體產生率為95-99%,半年後追加一劑可提供20年以上的保護力。

在台灣,急性A肝的發生率已相當低,目前並未建議全面施打A肝疫苗。成年人若有意願施打,可以先抽血確認 Anti-HAV IgG 陰性再施打。針對上述的高危險群(含慢性肝病、免疫功能不全者),建議自費施打A型肝炎疫苗。

將前往A型肝炎流行地區(例如:東南亞、中國大陸等)的人,若來不及完成二劑A肝疫苗注射,建議在啟程一個月前,自費施打A型肝炎疫苗第一劑,使體內產生保護性抗體,後續再完成第二劑之接種。

台灣地區近年衛生狀況佳,兒童及年輕人有A肝抗體者甚少,因此受感染而爆發流行的機會仍高。預防A肝應從兒童開始,美國疾病管制局認為兒童應為A肝疫苗首要的接種對象。美國疫苗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於2005年更建議所有12至23個月的兒童都應該例行性接受A肝疫苗注射,2歲以前沒有接種的兒童也應該在之後的回診中施打。

台灣兒童預防接種中,目前建議兒童於1歲以後自費施打第一劑A型肝炎疫苗,並於6個月後再施打第二劑。(設籍國內30個山地鄉及9個鄰近山地鄉之平地鄉、金門、連江縣出生滿2歲以上之學幼童與未具A型肝炎抗體之血友病病患可公費施打A肝疫苗)。

A型肝炎透過糞口傳播,其傳染性高,有時甚至可致命。除透過施打疫苗預防外,也應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以免病從口入,也可保障身旁親友的身體健康。
本文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 江至祥、吳美鳳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