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老年醫學-教你照護爸媽

依據內政部統計處的報告,台灣於104年中就已經有12.22%的人口大於65歲,國人平均壽命為79.12歲。人口老化指數逐年增加。門診越來越多看到的是年長者照顧年長者的案例。如何得知長者是否有失能及如何協助部分失能的長者維持自主應該是許多為人子女的困惑。

當子女的可以從幾個層面來觀察是否長者可以自主:

長者的外表:若長者從以前就是外觀體面,頭髮整齊,無論穿著什麼衣物都好像是剛熨過的一樣,身上不是淡淡的香水味就是肥皂味,但慢慢的發覺長者變得好像比較懶散,頭髮好像都剛睡醒,或身上的衣服不再整齊,體味也變得比較明顯,個人衛生較差,除了可能因為都在家裡,沒重要的場合需要外出,更有可能他有失智、憂鬱症或體能上的障礙了。

長者的情緒:當年紀越來越長,長者可能面臨身邊的親朋好友都漸漸離去。又因視力、聽力慢慢退化,覺得自己的人生有許多面項是不能自己控制的,而導致長者情緒低落、喪失自信心、覺得孤單,致使社交上退縮或對許多人事物無感。

長者的活動:是否還是有保留一些自己有興趣的嗜好,或參與一些社區的社團或活動。普遍而言,女性長者退休後比較樂意走入人群和社區,而男性長者則喜歡把自己孤立起來。即便如此,是否還是維持原本的嗜好,若越來越退縮,可以觀察一下是體力上的退化,步態上不穩而不願走出去,或心理上有障礙,這也可能也是疾病的一個表現。

家裡的狀況:家中的整潔程度(當然是與之前做比較)、燈泡是否沒有更換(體能是否變差)、較少開伙或有一些壞掉的鍋子(可能代表常常忘記關火)、無法自己如醫囑服用藥物、一兩個月都沒有更換床單等,都可能有身心的疾病而需要多加關懷了。

長者買東西:是否能獨立去買一些東西。由於需求可能比較少,可能較少去幫自己買東西了,但是否還是會幫孫兒買小玩具,或家裡都有自己買的新鮮食物,這不僅代表長者是否能照顧自己的需求,還代表了是否自己有自信算錢。
若發現長者有上述的狀況,確實長者生理或心理有可能有異狀。第一件事情還是直接找他們談,看看他們是否願意暢談或溝通,更重要的是與他們討論失能後對於自己的想法。許多台灣的長者因不願意成為小孩的包袱,可能會自信滿滿的否認自己有日常生活的困難,認為自己沒有問題,甚至氣急敗壞的認為晚輩不信任自己。即便如此,與長者討論的目的是讓他們自己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而非把所有問題推給老化。另外,晚輩能做的就是如下列舉例,盡量確保長者的安全及增加他們的自主能力了。

確保家中光線夠明亮,常用物品置放於固定位置,可彌補視力的不足及降低跌倒的風險。另外,有清楚的日/月曆及時鐘也可以增加長者對於時間的觀念,除了提醒時間與日期外,更可以提醒他們與他人的預約(如看醫師或與朋友的約會等)。

浴室地面裝有止滑墊,若空間足夠也可以考慮買個洗澡椅。馬桶以坐式為佳,若馬桶邊有扶手更能降低長者因坐下不穩或快速起立頭暈而導致跌倒的風險。另外,若家中的熱水器可調整溫度,把最高溫度設稍低一點,以免長者不慎燙傷。

鼓勵長者參與社區活動、邀請親朋好友到家裡、或請親朋好友三不五時互相打電話關懷都可以增加長者的社交,且讓他們較不會覺得孤單。但要注意的是,年紀越長對陌生的人事物的適應力越小,請同理他們的應變能力,尋找與他們既有生活較相近的人事物。

有技巧性的給長者自信心,讓他們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日常家務事,讓她們保有一些自理的能力。 安排長者去戶外走走,有曬曬陽光的機會,不僅可以減少日夜顛倒、骨質流失,也可以幫助憂鬱症。

當然,除了上述安全上可以注意的,若對長者的身心問題有更進一步的擔憂,也請與長者的家庭醫師或長期照護的醫師討論。

隨著長者生理機能上的功能降低,伴隨著許多身心的問題,而使得長者在生活上有不同程度的需求。長者的照顧常常是需要全體家人共同關心與長期計畫,才不會讓長者成為特定人的包袱,也不會讓主要照顧者有照顧上的倦怠。
本文作者:國泰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李侑珊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