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新科技!生物指標鑑別可診斷紅斑性狼瘡

全身性紅斑狼瘡因病程演變多形多樣,就像齊天大聖孫悟空可72變,讓臨床醫師處理過程中充滿挑戰。臺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陳政宏主任與其研究團隊,研發出的「狼瘡生物指標」,可比擬為如來佛掌。在臨床上,可協助醫師鑑別診斷病程活躍度、評估用藥療效;或與感染作診斷區分,讓患者早日脫離紅斑性狼瘡對生命的威脅。

圖片來源:by Doktorinternet from Wikipedia Commons

陳政宏指出,全身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細胞自我攻擊的疾病,台灣罹患紅斑性狼瘡的人數至少在一萬人以上,每年發生的新增病例約為四百至一千六百人,其中又以15至45歲的女性為好發族群,比例約佔90%。其臨床症狀小則關節痛、口腔黏膜潰瘍,大則引發內臟系統的攻擊,如心包膜炎、肺炎等嚴重症狀,甚至可能導致肺出血、多重器官血栓或侵犯中樞神經等致命的併發症。當這些症狀出現時,常會因合併感染疑慮或對狼瘡病程活躍度無法準確判斷而延誤病情。

27歲患有紅斑性狼瘡的李小姐,因感冒發燒後,出現咳血、高燒不退及大量肺出血的症狀,嚴重到需使用葉克膜維持生命。在尚未確知是其他感染或病程復發時,陳政宏主任運用狼瘡生物指標予以輔助鑑別診斷,確定是病程復發狀況後,便運用血漿置換術及類固醇脈衝療法,搶救病人急速惡化的病況, 7天後病患移除葉克膜,並於27天後順利出院。

陳政宏醫師及其研究團隊所提出的「狼瘡生物指標」,是應用研發出一新的單株抗體(CR1-2B11)具有正確估算紅血球上第一型補體受體(CR1)的能力,進而研究紅斑性狼瘡患者紅血球上C4裂解物(C4d)及CR1的比值,並以此數值來比對狼瘡患者的病程。研究中,從87位已確診為紅斑性狼瘡的患者,使用流式細胞儀分析後發現,當病程活躍時比值明顯上升,治療後病程得到控制時比值明顯下降。陳政宏指出,有了此項生物指標,患者只要經由抽血,2至3小時候即可判定狼瘡病程是否活躍,較現行臨床上使用之檢驗項目更具敏感性及專一性。

臨床上最困擾風濕免疫科醫師的是,當全身性紅斑狼瘡患者出現發燒症狀時,究竟該朝感染方向治療還是狼瘡病程復發方向治療?「狼瘡生物指標」的出現可協助鑑別診斷,好處是可以減少非必要的感染原因檢測、降低預防性抗生素使用及避免過度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的使用;目前臨床上治療紅斑性狼瘡多以免疫抑制藥物為主,但過度的免疫抑制常造成患者感染進而產生敗血症,或在感染中的狼瘡患者更難以判斷病程,「狼瘡生物指標」便可協助醫師依據患者病程的發展及活躍度,適度調控免疫抑制藥物的力道。

除了藥物治療外,陳政宏也提醒患者,紅斑性狼瘡是一種慢性疾病,目前雖然無治癒藥物,但只要與醫師充分合作,平時避免烈日照射,保持心情愉快、充足睡眠、適當運動、預防感染,控制好病情,減少復發的機會,患者5年存活率高達九成,並可過著宛如一般人的正常生活。
本文作者:臺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 陳政宏 主任與其研究團隊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