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人人有「肝」係:即刻篩檢、及早面對、積極治療

每年7月28日是世界衛生組織所訂定的「世界肝炎日」,今(2015)年宣導主題為「保肝護肝 關鍵在你 (IT'S UP TO YOU)」。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指出,目前B肝有疫苗,過去未接種的30歲以上民眾是潛在B肝風險族群;C肝目前並無疫苗可預防,每個人都是高風險族群。

儘管肝病是國病,且透過藥物治療,「B肝可控制、C肝可治癒」,但根據基金會最新出爐的大規模問卷調查,國人肝病防治面臨兩大挑戰:一、不少民眾未篩檢,不知自己是否為B肝帶原(41%)、或感染C肝(45%);二、不少確診民眾未積極追蹤治療(B肝49.1%,C肝32.5%),主因目前沒出現症狀或不適,或覺得太忙沒時間。

肝基會執行長楊培銘教授指出:今年倡議主題為『護肝有三級 人人有「肝」係:即刻篩檢、及早面對、積極治療』,鼓勵國人要從「自己」開始做起,並主動關懷身邊親友的肝臟健康。而「篩檢」就是預防的第一步。必須先了解自己是否帶原,才能提前發現,及早面對,進而要了解正確的肝病知識,積極治療。唯有具體實踐,才能阻止肝炎病毒往肝硬化、肝癌發展,享有彩色的人生!

衛生福利部自2011年起,對45歲那年接受成人健檢者,增加給付1次B、C肝的檢驗項目,中壯年民眾亦可善加利用,也建議子女要盯著爸媽等家中長輩定期篩檢。

高達8成民眾對自己有無肝炎霧煞煞!「肝炎」應視作「血型」確實掌握才能遠離「2」勢力 

根據衛生福利部上(6)月發佈的103年國人十大死因報告 顯示,癌症連續33年居冠,其中肝癌位居十大癌症殺手的第二位;而慢性肝炎與肝硬化位居十大死因排行第九位。肝病每年奪去上萬人性命,換句來說,平均約40分鐘就有一個家庭的成員因肝病往生而致家庭破碎,顯示兩種最常見的病毒性肝炎,B肝與C肝對國人健康的威脅不容小覷。

據統計全世界有4億人罹患B或C型肝炎,每年約有140萬人死於各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慢性肝炎 。在台灣成年人口B 肝盛行率達15~20%,推估全台高達235萬人為B 肝帶原者;而C 肝全台盛行率約2~6%,約有40-60萬人感染C型肝炎病毒。

好心肝門診中心王世晞院長指出,肝基會今(2015)年上半年於台灣各地免費肝炎篩檢的多個場次進行問卷調查。在3,637份有效問卷中,發現逾4成的國人不知自身是否罹患B型或C型肝炎,僅有約2成的國人曾做過B型或C型肝炎抽血檢驗並知道結果、2成(20.8%)的民眾做過腹部超音波檢查並知道結果,顯示近多數民眾並未瞭解肝炎抽血以及腹部超音波檢查之重要性。

楊培銘教授接著指出,國人應將「自我肝炎型態」視做自己的「血型」,能夠時時掌握。若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肝炎,凸顯國人對肝病、特別是病毒性肝炎的認識尚嫌不足,肝炎預防篩檢意識仍有進步空間。

藝人茵茵擔任世界肝炎日宣導大使:為自己為家人趁早關心「肝」健康「家」才幸福

年輕≠不會得肝炎 別再沉默!作伙來!由自己開始帶頭 化被動為主動  

「愛」的許諾:子女牽起爸媽手 一篩二檢三保肝 
                      
從《大學生了沒》節目崛起的藝人茵茵,同時也是肝炎患者的家屬。其父親為B肝帶原者併有輕微肝硬化,二十多年來定期每三個月持續追蹤,病況控制良好。然而,因為長期在越南當台商,前年因為爆發排華事件,以致當地廠房被破壞,父親台灣、越南兩地奔波,原本每三個月的追蹤檢查暫放一邊。沒想到在操勞過度下,爆發猛爆性肝炎,身體狀況急轉直下,在間隔上一次定期檢查的六個月後,再回診竟發現肝炎病情已惡化為肝癌二期,全家陷入陰霾。

茵茵表示,在得知父親病情及照顧家人的過程中,讓她感觸極深。「如果我早點意識到肝炎三部曲很可怕就好了….這樣我就會不讓父親漏掉每次的追蹤檢查。」茵茵哽噎說道。

自從父親肝炎惡化確診罹患肝癌後,茵茵體認到肝炎篩檢、追蹤檢查、積極治療的重要性,也擔心親友的肝臟健康,這段心路歷程切身之痛,她期望能藉由擔任肝炎防治宣導大使,大力宣導保肝知識,「保肝護肝,這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家人」。

茵茵也分享,作為年輕人代表,以前也認為「B、C肝炎」、「肝炎篩檢」好像不關她的事,但面對親人罹癌事件發生後,積極瞭解發現,不管年紀大小,都應確認自己是否有罹患B、C肝,若為帶原者則要定期追蹤,循正當醫療管道,以免家庭承受肝病之苦,後悔莫及。

因此,今年肝基會呼籲國人、子女以「自己」為中心,主動關心父母與身邊親友是否已做過肝炎篩檢,一個主動性關懷詢問與實際的篩檢行動,才是愛的表現。「尤其下個月為父親節,帶爸爸做篩檢,關心他的肝臟健康,可代表最棒的父親節禮物。」

楊培銘教授也藉此重申正確觀念:「不要認為自己還年輕,就以為肝癌不會惹上身!30歲以上為潛在的B肝風險族群,至於C肝目前無疫苗可預防,每個人都是高風險族群。」台灣自民國75年7月起才開始全面實施嬰幼兒B型肝炎預防接種,因此現今30歲以上族群,仍要注意B型肝炎;反觀之,C肝目前仍無疫苗可有效預防,國人切勿抱持鴕鳥心態,覺得與自己無關。C型肝炎病毒主要是藉由體液或血液,經由親密接觸、輸血、注射等途徑而傳染。

保肝護肝策略滴水不漏 B、C肝炎確診患者要掌握「及早面對、定期追蹤」

B肝可控制、C肝治癒率更逼近100%!醫籲:「面對治療要保持信心!」      

王世晞院長指出,肝病可怕之處是在發作的初期毫無特殊的症狀,往往忽略了,等到自覺不舒服或發現時,都已不是早期的變化。很多患者通常出現腹部不適、食慾不振、全身無力、疲倦、噁心、嘔吐、黃疸(如皮膚和眼白呈黃色)、茶色尿等情形才會察覺,但此時疾病恐惡化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使治療機會大打折扣。

「即刻篩檢」為預防第一防線,但若已確認為B、C肝炎患者,「及早面對、定期追蹤」更為必要!根據肝基會這份最新的大規模問卷調查發現,B型肝炎帶原者確診後,近半數(49.1%)患者沒有定期追蹤檢查;C型肝炎帶原者確診後,有逾3成(32.5%)患者沒有定期追蹤檢查。值得注意的是,這群已經確診的患者沒有找醫師接受進一步檢查或治療的原因,最主要是沒有特別症狀或不舒服(66.5%),其次為太忙沒有時間去(28.2%)。然而,肝炎與肝硬化、肝癌等病變密切相關,若輕忽其風險恐將造成遺憾。王世晞院長特別疾呼,如病程已至肝硬化階段的患者,更要每三個月定期追蹤腹部超音波與甲種胎兒蛋白。

據肝基會另一份<肝病認知大調查>結果發現,有超過7成的民眾不確定B、C肝炎是否可以治療。王世晞院長表示,肝炎若無追蹤治療,經過20至30年後,平均約有20%至30%的患者會演變為肝硬化。若發生肝硬化,每年約有3-5%的患者會發生肝癌。但罹患病毒性肝炎是有機會治癒的,檢驗出B或C型肝炎陽性反應者,應盡速至肝膽腸胃科就醫診斷、盡早治療才能避免肝炎惡化。只要積極治療,B肝可緩解症狀控制疾病,目前C肝口服新藥的治癒率更逼近100%,「面對B、C肝炎,應保持信心」!

接軌國際 期盼政府能盡快核准C肝口服新藥上市並納入健保給付        

降低患者疾病治療負擔 許全台40-70萬個家庭實現消滅C肝之願望     

全台C型肝炎患者約40至60萬人,僅約1成患者接受治療,主要是目前健保給付之傳統療法(長效型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有其瓶頸。王世晞院長解釋,現行療法治癒率其實相當高,約7至8成,但是需要打針,療程長(約半年至一年),且副作用發生機率不低,症狀包括發燒、掉髮、紅疹、食慾不振、情緒低落等,造成部分患者因不適而中斷治療,或儘管符合健保給付條件,卻對治療卻步。而近一、兩年在歐美上市的全口服新藥則突破上述瓶頸,可達到「治癒」、「根除」目標,可謂邁入C肝治療新紀元。

王院長解釋,全口服新藥副作用極低,不需打針、療程大幅縮短(多在12週),療效逾9成,部分藥品臨床試驗顯示療效逼近百分之百。由於這類新藥帶來「治癒」的高度確認性,大幅提升患者治療意願,透過成功清除病毒,未來可免受肝炎、肝硬化、肝癌威脅,患者聽聞均躍躍欲試,唯價格不斐。對於中壯年30至55歲的肝炎患者,此時面臨子女年紀尚幼、經濟及親職壓力沉重時期,面對需負擔龐大費用,恐籌躇不前。

王院長說,美國肝病醫學會已更新C肝治療指引,將口服新藥列為第一線治療;亞洲包括香港、日本、新加坡、澳洲等地均已核准上市。台灣尚未核准,患者目前僅能透過專案申請。他期盼政府儘速核准新藥上市並納入健保給付,讓廣大C肝患者早日接受新藥治療。政府在思索健保給付條件時尤應長遠思考,投資前期的「積極治療病毒性肝炎」,不但可拯救無數家庭,更可降低日後肝硬化、肝癌等後端更為龐大的醫療費用支出,這也才是預防的關鍵。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