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下肢靜脈曲張怎麼辦?

下肢靜脈大致分為兩套,一為表層、一為深層,所有表層靜脈經過穿通支最終匯流入深層靜脈然後經下腔靜脈至心臟,再被壓出經肺動脈至肺臟作氣體交換。

在站立時下肢擴張的靜脈形成迂曲,蜿蜒的靜脈團,使皮膚隆起,這就是下肢靜脈曲張。多發生在大隱靜脈及其分支,在小腿內側,嚴重時可向上擴展直達大腿內側上部。像一條蟲伏在腿上。

靜脈曲張形成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為淺靜脈本身的異常、靜脈壓力增高、靜脈瓣膜功能不良、靜脈堵塞和靜脈受壓等原因。

1.靜脈本身的異常包括靜脈壁發育不良,靜脈壁內的彈力纖維較少等原因。

2.靜脈壓力增高可能與重體力勞動及長期站立有關。勞動用力時需要腹肌的參與,結果使腹壓增高,致使下腔靜脈暫時性或間斷性受壓,影嚮下肢靜脈血的向心回流。同時發生在深和淺層靜脈,但由於深靜脈支行在肌肉之間並受其支持和保護,因此深靜脈一般不會發生曲張,位於皮下的淺靜脈軟組織中,長期靜脈壓力增高,就會扭曲、伸長而表現為曲張。

3.瓣膜功能不良時,使靜脈血倒流,而引起。

4.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堵塞了下肢靜脈血循環而回流到淺靜脈,因而使淺靜脈逐漸擴張來代償,長久以來形成曲張。

5.下肢靜脈的病變,如本身有狹窄或閉塞,骨盆腔腫瘤及妊娠子宮等壓迫下腔靜脈或骼靜脈,若先天性血管發育異常,如先天性動靜脈唱等,都可能引起曲張。

下肢靜脈曲張常發生一些併發症: 

1.血栓性淺靜脈炎—因血流相對緩慢,使內膜發生變性,輕微外傷就可能激發血栓形成而致靜脈炎。常以疼痛,肺脹為主,自壓痛的索條狀包塊,充血性紅斑,一段時間後,炎症消退,為色素沈著所代替,變成棕色。

2.潰瘍—皮膚功能減退,稍有破損,容易繼發感染而形成經久不癒的潰瘍,繼發皮膚炎或濕疹,奇癢難擋,經過抓癢,造成皮膚破損,容易繼發感染成蜂巢組織炎。得接受抗生素治療,所以在皮膚出現色素沈著以前就應治療靜脈曲張,才能及早預防潰瘍發生,其下肢有時皮膚破損於靜脈上,會造成出血,不及時壓迫止血會有危險。

輕度症狀時,血管外觀可見蚯蚓狀靜脈;病情加重時,會更突出,下肢沈重感和酸脹感。或脹痛。皮膚炎,皮膚變厚,色素沈著,血栓性靜脈炎等。

在這裡針對原發性下肢靜脈曲張之治療作簡介,包括支持療法,曲張靜脈硬化療法和手術等,沒有任何特效藥可使其消失。

1.支持療法即彈性襪穿著,改善血液循環,可減輕症狀。

2.硬化劑療法主張其注入曲張靜脈產生化學收受症,形成血栓,使其閉塞。但大部份病人不宜硬化劑療法。

3.手術是最有效的方法,高位結紮大隱靜脈及其分支,剝脫曲張靜脈及大隱靜脈主幹,復發率極低。新近針對傷口小、術後腫脹,而發展電凝(或雷射)在血管內進行使其閉死,疤痕較小、損傷小、恢復快,很受病人歡迎。本院亦引進此新法,造褔患者。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