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好事多磨,重拾進食能力非難事

近午時分,接到診間科內醫師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敘述著一位接受全舌切除術的老阿伯想要學著由口吃東西,不想再插鼻胃管了。掛下電話,隨即衝去診間攔截病歷,並與醫師討論一下患者當初的手術方式及近況。

初次見面,老阿伯非常的客氣,帶著濃郁的鼻音跟我?「多謝!」。阿伯因放射線治療的關係,嘴巴只能微微的張開,說話更是含糊不清。在做完初步的評估後,我告訴他若想要再從嘴巴進食,最基本的就是要注重口腔清潔及勤做張口練習。我幫阿伯擬了一張回家功課表,並請阿伯的兒子幫忙,回家要幫父親勤做功課。

就這樣,過了一個星期,阿伯告訴我,他覺得嘴巴可以張大了,他要請醫師幫他把鼻胃管拔掉。我告訴他:「阿伯! 還不行啦!你沒聽說,好事多磨嗎?」於是,阿伯非常的配合,每次來治療室上完課後,都會帶著一張回家功課表回去勤做練習。兩個月後,經由醫師做完相關檢驗後,阿伯的鼻胃管終於如他所願的拔掉了!

「吃東西」,也就是所謂的「吞嚥」,對一般人而言,似乎是件與天俱來、極其自然,不需特意學習就會的事情。但對頭頸癌患者而言,尤其是口腔癌患者,他們因外科手術切除腫瘤部位後,會形成一手術缺損區,此手術缺損區所產生的生理性功能缺失莫過於咀嚼、吞嚥、發音等。而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對吞嚥及言語功能也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這些生理性功能所受影響的程度,會因腫瘤的大小、部位、治療方式及術後重建方式而有所差異。

其實,正常的吞嚥,是指從食物被置於口中,經口腔、咽腔,直到進入胃部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簡單的被分為四個時期:口腔預備期、口腔期、咽部期及食道期。而這四期當中的任一期若出現困難,都可視之為「吞嚥障礙」。

一般而言,口腔癌患者常會遇到的吞嚥問題為:

1. 吃東西時,食物留在口腔中過久,想吞吞不下去。

2. 食物殘留在口腔內部。

3. 口腔中的口水不是過多就是太少。

4. 咀嚼困難或無力、舌頭無力或活動力變差、不靈活。

5. 吞東西時,常常咳嗽或是嗆到。

6. 感覺食物被自己吞下去了,但不久後,覺得喉嚨癢癢的想咳嗽。

7. 每口食物或液體都需吞很多次才吞得下。

8. 覺得有東西卡在咽部或喉嚨。

9. 有時吃進去的東西會從鼻孔跑出來,尤其是喝液體時最容易。

10. 進食後,聲音聽起來怪怪的、濁濁的、水水的…好像喉嚨有痰的聲音。

11. 說話的聲音聽起來有氣息聲、沙啞聲。

12. 不明原因的發燒。

13. 肺部感染。

上述情況,若不稍加注意,將會引致各種嚴重的後果,如吸入性肺炎、營養不良、胃口不佳、體重驟降、脫水、情緒低落,甚至生命安危。所以,假若患者出現上述症狀時,應立即請醫師確立診斷。當醫師確診患者有需要做吞嚥治療時,語言治療師會為患者進行詳細的評估。語言治療師若懷疑患者有咽部期吞嚥功能障礙時,會再幫患者安排進一步的吞嚥檢查,如電視螢光攝影檢查(viedofluoroscopic swallow study, VESS) 或是纖維內視鏡吞嚥檢查(fiberoptic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 FEES)等,以偵測患者將食物吸入氣管的風險。在了解患者的吞嚥功能之後,語言治療師會依患者吞嚥障礙的程度擬定適當的吞嚥治療計畫。其目的是重建患者經口進食的能力及促進患者獨立進食的能力。

語言治療師所提供的吞嚥治療的方向大略可分為下列幾項:

1.建議患者適當的吞嚥姿勢。

2.建議患者口中食物的放置位置。

3.建議患者進食的量與速度。

4.適當食器的選擇。

5.適當的食物質地選擇,如改變食物的濃稠度,以利患者安全吞嚥。

6.口腔感知的技巧、口腔動作控制、活動度運動。

7.咽部構造的活動度運動。

8.安全吞嚥手法 (swallow maneuvers)的建議與教導。

口腔癌患者在接受癌症治療時,不管是外科手術或放射線治療或是合併化學治療,這些治療方式都會對患者的吞嚥或語言功能造成影響。若能愈早接受語言治療師的諮詢與協助,將可有效的減輕吞嚥障礙所帶來的困擾,以提高日後的生活品質。
本文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 陳智華語言治療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