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兒童多動手 精細動作發展佳

兒童職能治療中,常有家長詢問孩子精細動作的相關問題,包括寫字很慢很醜、不會用橡皮擦、畫畫總是草率、不喜歡摺紙和用剪刀等,雖然這些問題多半在幼稚園大班或上小學後才陸續出現,但精細動作的發展就像蓋房子,很多高階技巧其實是建立在基礎能力的累積上,從嬰兒期看似不重要的玩手、玩腳,1、2歲的亂塗亂畫,乃至穿脫鞋子,都是增加動作經驗和練習手部協調能力的機會。

父母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可以參考以下的發展里程碑,觀察家中小孩是否出現這些動作,若不確定也沒關係,可以藉由和孩子共同遊戲的機會帶入類似的活動,或是先由大人在遊戲中示範,引起孩子共同參與的興趣。

1歲前:玩手、手會張開不再緊握、用手拿起糖果或小玩具、並放到容器內。
1-2歲:會疊積木、轉開瓶蓋、拿筆亂塗、自己脫鞋子、拉下外套拉鍊。
2-3歲:可以自己打開糖果紙、嘗試模仿摺紙和使用剪刀、自己穿鞋。
3-4歲:能模仿畫│、┼、X,能照著已經畫好的直線剪紙、會把紙對齊摺成一半、自己穿襪、解開較大的釦子。
4-6歲:能模仿畫○、□、△,能照著已經畫好的S型線條剪紙,寫自己名字中簡單的字,可在線內塗色、自己用湯匙筷子夾菜、吃飯。
6歲以上:能在60秒內雙手合作完成12個串珠、能流暢地把錢投到存錢筒內、自己接上拉鍊頭並拉好拉鍊。
在幼稚園大班後,孩子會接觸到更多需要手部操作的活動,此時可多注意孩子對這些活動(如玩雪花片、畫圖、寫字、摺紙、用剪刀)有什麼反應,若孩子表現出強烈的排斥,或在做這些活動時情緒起伏特別大,容易哭鬧、放棄,便可能是精細動作的發展有問題。

已進入小學的孩子,父母可注意孩子是否在抄寫國字時特別容易感到挫折,有些小孩則會在遇到國語作業時,容易拖拖拉拉、不願意完成,這些反應都可能是孩子需要父母進一步引導和協助的暗示,若有相關的疑慮,可與復健科醫師及職能治療師討論,以便盡快釐清孩子的問題,幫助他們克服障礙。

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包含多種能力的綜合,包括身體近端(軀幹、肩膀)的穩定性、手部小肌肉的肌力、肌耐力,手部的協調度、雙手共同合作的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等。以下提供幾點建議,讓父母在家能帶著孩子一起遊戲,在愉快的情境下自然習得各種動作經驗和技巧,有助於孩子快速進步。

近端穩定度:安排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讓孩子有機會利用攀爬繩梯、吊單槓和各種球類活動,加強肩膀和手部大肌肉的穩定度。
手部的小肌肉協調:常見的樂高、黏土、雪花片等玩具,還有自由的藝術創作,如用彩色筆、蠟筆完成著色畫、用色紙和膠水完成撕貼畫等,都有助於訓練手部小肌肉的協調;若能同時合併孩子有興趣的主題,像蓋房子、蓋火車、幫娃娃畫衣服等,讓孩子體驗到透過手部操作可以得到許多樂趣和成就感,這些成功的經驗都可讓孩子之後更願意主動嘗試。
日常生活中的活動:增進手部精細功能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透過日常生活活動的參與,例如自己吃飯、自己穿鞋、穿襪、扣扣子、每天自己擰乾毛巾、吃水果時自己剝皮,幫忙用曬衣夾夾襪子等,都是很好的訓練。
其實,只要是日常生活中會用到雙手的活動,都是孩子增進能力的機會,所以父母親一定要多留些機會給孩子練習,雖然一開始他們可能做得很慢,品質也不夠好,但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孩子便能自然而然地掌握運用雙手的技巧,也能減少日後上學因手部協調差而在寫功課上遇到更多挫折。
本文作者:耕莘醫院復健科 黃意婷 職能治療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