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媽媽的肚子隱隱作痛 剖腹產術後沾黏 針灸處理 改善腹部循環

母親節將至,勞苦功高的媽媽卻常被許多因生產或婦科手術後發生的症狀所困擾。一位42歲林姓婦女,剖腹生第一胎後,就有出現輕微沾黏情形,生第二胎時,醫師為了預防再出現沾黏情況,使用防黏貼片,但產後腰部仍隱隱作痛,尤其晨起時特別僵硬抽痛,進行檢查一切都沒有問題,經朋友介紹到童綜合醫院中醫科求診;中醫科主任張哲銘醫師檢查看診後,確診為軟組織沾黏,意指術後發生肌肉纖維、肌腱、包覆在週遭的筋膜、韌帶以及神經等部位的沾黏。用以針灸與用藥治療,約兩週左右抽痛問題已減緩。


另外還有一位68歲患者黃阿嬤則是因為發現子宮肌瘤而切除子宮,術後一年,夜間常常出現失禁遺尿的問題而困擾不已,女兒帶至中醫科求助;檢查後亦為軟組織沾黏造成長期的神經壓迫膀胱,進行針灸與用藥治療,一週後已有大幅改善。

張哲銘主任表示,台灣約六、七成剖腹產媽媽會出現產後沾黏的現象,對女性生理影響很大,因為剖腹產或是子宮切除、其他腹部手術後,因為沾黏而隱藏著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有如體內不定時炸彈。當身體的組織或是器官受傷之後,癒合時產生疤痕組織與周邊健康組織沾黏,常見於手術區域,有時也會造成周遭組織或器官發生扭結而影響正常運作,嚴重時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疼痛。

而有些看似是內臟引發的問題,但其實是導因於器官外部的肌肉、筋膜、軟組織等的沾黏。以剖腹產為例,手術切開部位包括:皮下組織、筋膜層、腹膜層、子宮等等,如果傷口感染等因素影響,就會發炎而導致器官組織沾黏加重;即使有採用防沾黏貼片,但是門診患者中依然有部分病例因此而求助。

張哲銘主任指出,當軟組織產生沾黏的時候,一部分是會影響到裏頭的神經或血管,會造成功能上的變化,例如:神經壓迫後造成的過度敏感(膀胱過度敏感會頻尿),或是血管壓迫後造成的局部循環變差,這些都會造成附近的功能出問題。再者,從結構來講,當有沾黏產生時,筋膜整體長度變短,造成結構上的扭曲和變形,於是會產生拉扯的張力,或是使自然的活動空間變小,進而使得活動能力變差。症狀大多都不是術後馬上產生的,因為初期身體的耐受性還夠,可以代償,常常都是在幾年之後,身體彈性和肌力都變差了,問題越累積越嚴重,於是就爆發出來了,所以愈早接觸專業醫師愈能提早改善。

張哲銘主任指出,一般在下腹部這個區域,在受傷以後造成沾黏,會出現幾種比較常見的問題包括:腸胃蠕動異常(腸沾黏),泌尿系統問題(頻尿、夜間遺尿),月經問題(經痛、月經不規律),筋骨問題(腰痛)等。;多半只要在處理沾黏後,相關的問題常常也會跟著產生進步;不過,拖延愈久愈會產生更多問題,會把正常的結構和組織拉壞。曾有剖腹產的婦女發生嚴重椎間盤問題,四處求診卻始終沒有改善,把沾黏針開後,就明顯的減輕一半以上的疼痛,主因是沾黏造成肌肉不正,進而還會把骨頭也拉歪。

張哲銘主任表示,中醫治療沾黏以「通」為原則,一般以針灸處理,再依個人體質配合中藥改善。

至於產婦個人避免引起腹腔沾黏的小撇步,張哲銘主任建議,在剖腹產手術後一週少吃容易引起發炎、脹氣的飲食,例如奶類、蛋類、豆類、地瓜、洋蔥、青椒、茄子、馬鈴薯、芋頭、玉米、香蕉、麵包、柑橘類水果、汽水等等,以防止脹氣造成不適。有動過腹部手術的患者在傷口疤痕未修復前,也要避免天然辛香調味料。至於一般人平時的保健運動方面,平常可用熱水淋浴或按摩腹部,增加氣血循環;並提醒自己做運動,避免久坐。
本文作者:童綜合醫院中醫科主任 張哲銘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