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淺談月經延後的中醫觀點

正常的月經週期是怎樣呢?
一般月經週期平均是28天(21~35天之間都屬正常),經期以3~5天為常。如果以28天的月經週期來算,前面14天包含7天行經期及7天濾泡期,後面14天則為黃體期,原則上黃體期14天左右是不變的。

月經後期的定義
若月經週期延後七天以上,且連續2個週期以上者(排除懷孕),稱為月經後期。(初經後2年內及更年期時有月經延後而無其他症狀者,不作疾病論。)

西醫觀點
西醫認為月經後期多因濾泡期延長所致,而濾泡期的延長是因性腺刺激素之不足,或濾泡本身功能不足。此外,也可能是新陳代謝或情緒的因素。

中醫觀點
中醫認為,月經的產生有賴於臟腑、經絡、氣血的調和。氣血是月經的物質基礎,而氣血來源於臟腑。其中腎為先天之本,與發育、生殖相關,血由脾化生而來,脾又有統血及攝血的功能,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作用,又能調暢氣機及與情志相關,心具有推動血液在脈管中運行的功能,而肺則主一身之氣。臟腑中尤以腎、肝、心、脾的作用對月經病為主要。

古代醫家對於月經後期有許多記載,如張景岳:「凡血寒者,經水必後期而至。」《傅青主女科》:「後期而來少者,血之寒而不足;後期而來多者,血之寒而有餘。」吳謙:「經來往後退,日過三旬者屬血滯,若色紫血多,腹脹痛者則屬氣實血多,瘀滯有餘之病也;若色淺淡血少,不脹痛者則屬氣虛血少,澀滯不足之病也。」《丹溪心法》:「若是肥盛婦人,稟受甚厚,恣於酒食,經水不調,不能成胎,謂之驅脂滿溢,閉塞子宮。」

臨床上,月經後期大致可分為下列證型:血虛證:月經後期,經量少,色淡質稀,伴有頭暈心慌,面色萎黃,舌質淡苔薄,脈虛細。宜補益營血。

虛寒證:月經後期,量少,色淡質清,腹痛綿綿喜按,小腹作冷,伴有腰酸無力,面色白,舌質淡,苔薄,脈沉細無力。宜溫經養血。

寒實證:月經後期,量少,色暗,小腹冷痛,得熱痛減,畏寒肢冷,伴面色青白,苔薄白,脈沉緊。宜溫經散寒。

肝鬱證:經期間隔延長,經色紫黯,黏稠或有塊,小腹脹痛,伴有精神鬱悶煩燥,胸脅乳房作脹,舌質正常或偏紅,苔正常或紅,脈弦或澀。宜開鬱行氣,活血調經。

痰濕證:經期延後,色淡紅而黏,平時白帶多,伴有胸悶納少,痰多,形體肥胖,舌淡苔膩,脈濡細。宜健脾化痰祛濕。

衛教
不宜過食寒涼冰冷之物,尤其是經前及行經時。穩定情緒,避免熬夜,並有適當的休閒活動。經期身體防禦力較差,應避免受寒、冒雨、涉水。
本文作者:台中榮總中醫科住院醫師 周書慧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