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生活緊張壓力大 易引發耳鳴 甚至中聽

一位45歲女性,左耳夜間耳鳴持續4年餘。1年前作年度例行性健康檢查發現,左耳聽力異常,即前往某醫學中心進一步檢查,結果為右耳聽力正常(10分貝),左耳聽力則已減弱(40分貝)。
    
3個月後,左耳突然開始整天耳鳴,右耳聽力仍正常(10分貝)。左耳聽力像溜滑梯一樣從53分貝、67分貝、82分貝、87分貝、92分貝(重度中聽)持續惡化,經X光、MRI、腦波檢查,皆未發現異常現象。患者因服西藥會有心悸、胃腸不舒服等現象,且左耳聽力持續惡化,於是半年前停止服用西藥,至中醫門診就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任江裕陽指出,該個案經西醫檢查結果,耳朵及神經系統皆未發現病變,患者可能因工作勞心勞力、壓力大,以致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影響內耳神經血液循環功能,而引發耳鳴、耳聾症狀。
    
江裕陽說,中醫認為,耳為經脈之所聚,十二經脈氣血皆可上行於面,而走空竅。足少陽膽經和手少陽三焦經均入於耳,耳鳴、耳聾可視為是少陽病的一種證候。
    
故處方用藥,以小柴胡湯為主,並取足少陽經之聽會,手少陽經之翳風、中渚等穴,作針灸治療。該個案經中醫治療3個月後,聽力從92分貝減為80分貝。耳鳴生活障礙指數亦從92分(0~100),減為18分,症狀有明顯改善。
    
清朝「中興名臣」曾國藩在家書中曾提到「惟常耳鳴,不解何故」,好友吳廷棟告訴他,治耳鳴的辦法只能靠靜養。有些耳鳴患者亦無奈相信,自己需終身與耳鳴和平相處,但事實上,耳鳴症狀是可能改善。江裕陽表示,耳鳴是一種主觀感受,只有患者自己能感受到,其他人無法體會耳鳴帶給患者的痛苦。耳鳴常常使患者產生焦慮、痛苦、憤怒、煩躁等負面情緒,或使患者難以入睡,造成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現象。
※造成耳鳴的原因
    
江裕陽解釋,聲波從外耳、中耳傳至內耳,產生電位變化後,訊息進而傳送至腦幹、丘腦,最後傳到大腦皮質。耳鳴是這個聽覺傳導系統無法順利處理聲音訊息的結果。造成耳鳴的神經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耳鳴與內耳循環不良及神經萎縮有關。壓力、勞累、失眠等,也會引起反射性血管收縮,造成內耳神經萎縮,而引起耳鳴。
    
中醫認為,耳鳴係因頭部經脈氣血不通所造成。一般人有耳鳴時,通常會請西醫耳鼻喉專科醫師作詳細檢查,一旦找出原因,就可對症治療。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願找到病因,獲得西醫適切治療。中醫療法是一個值得推薦的選擇。
※耳鳴的中醫療法
    
他進一步說明,中醫依臨床表現,將耳鳴分為實證及虛證兩大類。實證多因風熱、痰濁、肝膽火旺、氣滯血瘀等因素引起。虛證則多由腎精虧虛、脾氣虛弱、氣血不足等因素所致。整體而言,耳鳴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經絡氣血不通,耳竅閉塞所致,故治療耳鳴時,首須分清虛實,辨證論治。
    
經絡是氣血聯繫臟腑和軀體全身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因此中醫治療耳鳴時,使用藥物或選取適當穴位作針灸治療,疏通經絡氣血,耳鳴症狀因而得以緩解或消失。以中藥或配合針灸治療耳鳴,調整體質,雖需一段時間,但確有療效,且越早治療越容易見效。
※耳鳴的預防保健
    
現代醫學認為,耳鳴與內耳耳蝸的微循環障礙息息相關,而供應耳蝸的血液,來源於基底動脈、椎動脈。因此耳鳴的發病與基底動脈、椎動脈供血好壞亦有密切關係。現代人壓力大,生活緊張,又常低頭打電腦或工作,容易造成頸部軟組織緊繃,引發椎動脈供血障礙,進而影響到內耳耳蝸微循環,而產生耳鳴。
    
江裕陽建議上班族應常自我提醒肩膀放鬆,多作繞肩或轉頭運動。在連續工作之餘,別忘了給自己喘息空間,適時為自己作簡易穴位按摩,不失是預防耳鳴的良方。
    
江裕陽提出以下建議供民眾參考:
1.避免噪音刺激:例如長時間戴耳機或聽吵雜音樂。
2.避免食用刺激物:例如抽煙、喝酒、喝咖啡、吃油炸、辛辣食物等。
3.充分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並定期作適當運動。
4.凡事提醒自己作正面思考,儘量保持愉快心情。
5.常作頭部按摩,尤其是耳朵周邊穴位,如翳風、聽宮、聽會、風池等。
•翳風穴:位於耳垂後耳根部的凹陷處。
•聽宮穴:位於耳屏前,張口時呈凹陷處。
•聽會穴:位於耳屏與耳垂間,聽宮穴下方,張口凹陷處。
•風池穴 :位於頸項後大筋之兩側凹陷處。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中興院區 中醫科 江裕陽 主任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