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淺談口腔白斑症

送別了2010年,從一月份開始到門診要做口腔黏膜篩檢的患者明顯增加了許多,其實自從國民健康局從2010年實施”大乳口”癌症篩檢(大腸癌,乳癌及口腔癌)以來,後半年來就醫的患者似乎都會留意到癌症篩檢的必要性,甚至連自己的親朋好友都會來電詢問口腔的相關問題,可以知道大家對口腔黏膜篩檢的重視,故於此行文,使大家更瞭解口腔黏膜篩檢,更瞭解口腔癌。

什麼人需要做口腔黏膜篩檢?口腔黏膜篩檢到底在篩檢什麼東西?口腔黏膜篩檢會不會很可怕?會不會很痛?如果篩檢有異常,要做什麼?要不要開刀?這些問題都是大家非常關心且常問的問題。

張先生是一位48歲的司機大哥,當兵後因為工作的關係,有抽煙及吃檳榔的習性,平時身體健康,無任何病痛。這一天剛好社區在做健康檢查,所以就順便做了全身檢查,可是到了口腔黏膜篩檢這一關,只見醫師用手電筒照了照嘴巴,就告訴他說臉頰內有”白斑”,需要到大醫院口腔外科做進一步的檢查。張先生很擔心,隔日就到醫院就醫。

國民健康局推行之"大乳口"癌症篩檢,要求30歲以上之民眾,無論男性或女性,只要之前有抽菸或嚼食檳榔的習慣,每二年施做一次口腔黏膜篩檢。基本上,口腔黏膜篩檢相較於其他癌症篩檢是相當容易且快速的,由一位專業的醫師(牙科、口腔顎面外科、耳鼻喉科或家醫科)在視野清楚燈光充足的條件下,以目視的方式依一定的順序詳細檢查上下唇黏膜、兩側頰黏膜、全口牙齦、硬顎、軟顎、舌部及口底,檢查是否有病變或白斑。

張先生隔日來到醫院口腔顎面外科,經醫師檢查後發現於兩側頰黏膜各有一處大約2公分之均勻性白斑,於是經醫師建議,安排於二週後門診切片撿查。此外,醫師也建議張先生要戒煙並停止嚼食檳榔。

口腔白斑症是醫學臨床上的名詞,可大略分為輕度白斑、均勻性白斑、非均勻性白斑及增值性白斑。白斑的成因決大多數是由酗酒、抽煙及嚼食檳榔所引起,醫學上將白斑歸類為"癌前病變",假設癌症是100分,那白斑就可能界於20~80分,此時就須要病理切片,來瞭解病變的嚴重程度。白斑並不能稱為「良性腫瘤」,因其已經開始有往惡性腫瘤變化了。

張先生二週後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醫院,經醫師再次解釋後,在局部麻醉後於兩側頰黏膜各夾了約0.5公分的組織,並縫合3針,大約20分鐘即完成了手術。張先生心想還好,沒有想像中的可怕。一週後,張先生回門診拆線,其切片報告為輕度上皮異生,醫師建議先定期追蹤並戒煙,追蹤半年後再決定是否於門診以雷射切除病灶。

前面提到白斑是臨床的名詞,於顯微鏡下白斑由輕到重可分類性為表皮增生、輕度上皮異生、中度上皮異生及重度上皮異生。前二者若減少其刺激可能會改善甚至消失,但一旦轉變為中、重度異生,就不可能消失,甚至會有轉變成癌症的機會,所以一旦形成中度或重度異生,就會建議將病變切除。此外有些癌症是以白斑表現,所以雖然臨床診斷是白斑,可是切片結果卻是更嚴重的鱗狀細胞癌。

張先生接受醫師的建議至家醫科接受戒煙門診,亦於3個月及半年後回口腔顎面外科門診追蹤,發現右側白斑明顯減少,可是左側並無改善的情形,所以安排於門診以雷射切除左側白斑病變。一週後回門診訪視傷口並看報告,其病理報告所幸如同切片一樣,為輕度上皮異生。

一般來講「切除」和「切片」的報告大多是相符的,可是會有一成左右的機率這兩項的報告會有出入,可能更輕微或更嚴重(大部份是更嚴重)。白斑雖然僅是癌前病變而非癌症,但仍然有惡性轉變的可能性,如無改善亦須加以切除。常使用的切除方式有二種:如果病變不大且無惡性之可能性時,可以於門診局部麻醉下直接切除或以雷射切除;但如果病變面積較大且較傾向惡性時,則建議住院全身麻醉下施行腫瘤切除並植皮手術。

  張先生經白斑切除後,定期於門診六個月追蹤檢查,並無復發的情況,也因此戒除了煙、酒、檳榔的壞習慣,不僅為自己贏得了健康,也讓荷包省下不少銀子,也不用再擔心罹患口腔癌,真是一舉數得。

口腔癌在篩檢防治比其他癌症來的容易,而且其致病原因決大多是因為煙、酒和檳榔所引起,只要戒除這些不良習慣並定期做口腔篩檢,產生口腔癌的機率微忽其微。本院去年在檳榔的防治及口腔黏膜篩檢都有成果,亦希望由本院推廣無檳榔醫院開始,向社區推廣成無檳榔都市,甚至無檳榔國家;由治癒口腔癌為出發,以杜絕口腔癌發生為目的,透過你我共同努力,讓口腔癌遠離我們及身邊人。

 
作者小檔案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牙醫系
經歷: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專科醫師
   臺大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住院醫師
   臺大醫院牙科部兼任主治醫師
現任:本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
本文作者:嘉義基督教醫院口腔顎面外科 董俊良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