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弟,3歲,看東西常瞇著眼睛,看電視時臉都快貼到電視機了。醫師說是高度散光和弱視,必須戴眼鏡。但阿嬤說眼鏡會愈戴愈深,一輩子都拿不掉,不准寶貝孫子戴眼鏡。困惑的父母不知如何是好,到底要不要戴呢?」
「楊小妹,4歲,幼稚園視力檢查發現右眼視力0.9,左眼只有0.1,醫師說左眼高度遠視和弱視,要小朋友戴眼鏡還要遮眼睛。因為幼稚園的小朋友笑她,楊小妹不肯戴眼鏡,也不肯遮眼睛。擔心的父母帶來求診,看看是否可不戴眼鏡?不戴會不會有後遺症?」
「陳小弟,3歲半,常常會有一隻眼睛看不到黑眼珠,偏到鼻側去了,尤其是看近的時候,醫師說陳小弟是內斜視,為治療弱視要戴眼鏡還要遮眼睛,當”海盜船長”眼睛才會好,為什麼呢?」
那到底弱視是什麼呢?弱視是指單眼或雙眼視力不良,即使矯正後(配戴正確度數的眼鏡)的最佳視力仍達不到該年齡可達到的視力。而此種視力不良並不是由於眼睛構造或後視覺路徑(如視神經、腦視覺皮質..等)異常所引起的。舉例來說,一個童年視力正常,到了高中才近視800度的學生,他的裸視雖然不到0.1,視力很差,但配戴矯正後,視力可達1.0,就不叫弱視,又如一個因白內障而使原本1.0的視力降至0.4的老年人,若接受白內障手術後,即可使視力恢復,這也不是弱視。但一個2歲小朋友就有800度近視或有白內障,就會有弱視的危險。若未及早配戴矯正高度近視,或開刀治療先天性白內障,到了10歲後才治療,此時,即使配鏡、手術,視力進步的機會已微乎其微,可能確定永遠弱視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人類出生時視力是很差的,必須依靠正常的眼睛接受清楚的影像,傳到大腦,大腦的視覺中樞收到清楚影像的刺激,才會發育成熟發揮功能。如果在視覺中樞發育的重要階段(出生至八歲),有妨礙清楚影像進入眼中到達腦部的因素存在,而使大腦視覺中樞無法接受足夠的清楚正確的刺激去正常發育,到了八歲以後,即使有清楚影像傳入,但因視覺中樞已不再成長發育了,就會造成弱視。那麼,有哪些因素呢?大致分為四種:
1.屈光不正性弱視:
無論散光、近視或遠視,若度數過高,的確會造成模糊的影像,若自出生以來,視網膜,視覺中樞就不曾接收過清楚的影像,缺乏清楚影像刺激的視覺中樞就不發育而成為弱視。
2.兩眼不等視性弱視:
若兩眼度數差距過大(遠視或散光大於200度,近視大於300度),兩眼所獲得的影像無法一致,且度數較高的那眼所獲得影像也較模糊。因此,一方面因刺激不足而不發育,另一方面因雙重影像而被忽略,度數高的那眼就很有可能成為弱視。
3.斜視與弱視:
這是最常見的弱視原因,常見於固定的一眼偏內或偏外(內斜視或外斜視),由於一眼偏斜,使得兩眼所獲得的影像不一致,無法融合或單一影像,而有雙重影像,而此雙重影像會干擾我們,因此大腦中樞會不自在的去忽略偏斜眼所傳入的影像,使它「視而不見」以減少干擾,久而久之,此偏斜眼就因忽略不用而成了弱視。但若是兩眼交替性的斜視,因兩眼輪流使用,發生的機會就較低。
4.剝奪性弱視:
這是最不常見但最嚴重的弱視原因,如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眼皮下垂...等。由於白內障或眼皮的遮蔽使得影像無法進入眼中傳入腦中,腦視覺中樞自然無法發育而造成弱視。
以上是造成弱視的四大原因。那如何治療呢?主要得掌握以下的治療原則:
1) 消除所有阻礙影像進入眼睛的因素
2) 矯正所有的屈光異常
3) 藉著限制好眼,強迫使用患眼
若有先天性白內障,在出生後2-3個月,即應手術摘除,不應有延遲,若兩眼都有白內障,二眼手術間隔時間也必須小於1-2個星期,若是先天性眼皮下垂遮蓋瞳孔,也應儘快手術將眼皮張開,使影像能進入眼中。
而有屈光異常者(如高度散光、近視、遠視),則應在睫狀肌痲痹後所得的正確度數,予以完全足夠的度數來配戴矯正。如案例一林小弟及楊小妹就是。
若是單眼弱視,通常須佐以遮蔽法,將好眼用貼布遮起來,強迫用患眼去看。例如將正常的眼遮住。用偏斜的眼來看,或將度數較低的眼遮住,用度數較高的那眼去看,遮蔽療法必須遵照醫師的指示進行並且按時回診,以免因過長的遮蔽,反而使好眼造成剝奪性弱視。
弱視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但若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期,則可能永遠也無法挽回了。但3歲前的幼兒表達能力有限,如何提早發現幼兒有無視力異常呢?以下是幼兒視力異常的表現:
1.滿月後的寶寶,眼皮完全無法張開,黑眼珠有一半以上被眼皮遮蓋,眼球明顯偏外或偏內,眼球不停的顫動,黑眼珠有白色的反光。
2.滿3個月內的寶寶,不會注視爸媽的臉,以玩具或手電筒逗弄不會注視也不會追隨玩具移動。
3.3歲前的幼兒,行動緩慢,常常跌倒,伸手拿東西常對不準,直視時有一眼會向外或向內偏移,有歪頭、瞇眼、皺眉或閉著一眼的習慣,經常眨眼或怕光、流淚,遮住其中一眼會哭鬧,伸手將阻礙物拉開,遮住另一眼卻無反應。
家長應細心觀察幼兒的表現才能早日發現異常,一但發現異常,應立即至眼科檢查,根據病因加以治療,千萬不要因幼兒年紀還小,不願意讓幼兒接受手術或配鏡治療而延誤了治療的時機。最後提醒父母,弱視的治療是須耐心和信心的,好好的地與醫生及護理人員配合,給予病童信心支持,才不會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
上述的第一位、第二位小朋友都應整日配戴正確度數的眼鏡,且多從事耗眼力的工作,例如打電動玩具,看電視,以持續加強刺激發育。總之,多用眼效果才會更好更快。這和我們一般護眼觀念-"多休息,少用眼",是不一樣的。而若單單祇配戴眼鏡效果不好,或只有一眼視力不佳,如第三位小朋友,就必須加上遮蔽療法,將好的眼睛遮起來,強迫使用患眼,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弱視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但由於根深蒂固錯誤觀念(不要戴眼鏡,否則會愈戴愈深),常延誤弱視病童治療的關鑑時機。因此建立正確觀念,配合醫師指示,給予病童鼓勵和支持,才能早日和弱視說拜拜。
根據最近一次的調查顯示,台灣地區罹患近視的比率有逐年昇高的趨勢。小學一年級學童罹患近視的比率由民國72年的5.8%,民國84年的12%,昇高為民國89年的20.4%。而根據年齡層分布顯示,近視的比率也隨年齡的增長而有驚人的昇高,由小學一年級的20.4%昇高為國中三年級的80.7%,尤其在近視度數超過600度以上者,即所謂高度近視,在國三學生竟高達近視人口的20%,較歐美地區5%高出甚多。
近視究竟是如何造成的?遺傳和後天環境都有關係。而歸納以往各項流行病學研究結論:近視由遺傳因素只能解釋10至20%大部份的近視是後天環境因素所造成的,尤其是長時間的近距離工作。由於近視的年齡層已下降,因此,近是的預防須及早,在幼教時期就應預防,不鰾讓學童長時間作近距離工作,譬如太早習字,太早花長時間於電腦電視等。一旦發現視力有問題,務必保眼科專科醫師詳細檢查,最好再點睫狀肌麻痺劑(所謂散瞳劑)後再驗光,以排除因小朋友調節能力過強,睫狀肌過度緊張所引起的假性近視。若真的近視了,應安排適當作息,避免進展過快。有時醫師會給小朋友點睫狀肌麻痺劑以消除假性近視及預防度數增加;但因為瞳孔散大會怕光及看近物會較吃力,大多數病人並沒有持續點藥,效果較難評估。
那如何提早發現小朋友是不是近視呢,若小朋友看東西常瞇眼歪著頭,看電視貼的很近,就可能小朋友視力出了問題。但由於3歲以下的小朋友礙於表達理解能力不足,還無法藉由視力來評估視力,但可藉由散瞳後由儀器驗光來獲知是否還有近視。
高度近視是很多眼科疾病的危險因子,如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白內障等,而這些併發症是不會因利用近視手術將度數減少而避免。因此從小培養適當的閱讀習慣,避免長時間的近距離工作,注意均衡的營養和充足的睡眠,及定期眼科檢查,才是預防近視發生及防止近視度數加深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