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自律神經失調是什麼?症狀有那些與如何檢測?建議科別、藥物、飲食、治療一次懂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整輯/Mei  諮詢專家/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 張育彰
經常頭痛、失眠、胸悶、心悸、腹瀉、胃食道逆流等,從頭到腳渾身不對勁,遊走醫院各科檢查診斷,卻遍尋不出原因,吃藥也無法改善。直到踏入身心科或精神科,醫師可能會跟你說:你應該是「自律神經失調」了哦!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專家來解說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張育彰表示,要瞭解這個診斷名詞,可以先從「神經系統」談起。神經系統又分成「中樞神經」和「周邊神經」。

「中樞神經」包括:腦神經(腦)、脊神經(脊椎),掌管思考、情緒、動作、行為等,這些功能表現可受意識控制;周邊神經則分為:體神經(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屬於周邊神經的一種,又稱為「自主神經系統」,是不受意志控制時仍能獨立自主運作的神經系統,負責心跳、呼吸、血壓、體溫等重要生理功能的維持與協調。

張育彰指出,自律神經系統由延腦和下視丘發動,傳達到人體各個臟器進行調節,即使在睡眠或無意識狀態,器官運作仍然持續而不會停擺。自律神經佔周邊神經的9成,只要自律神經失調,身體各主要系統、器官往往就會拉警報!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傻傻分不清

「自律神經」又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的神經細胞體位於胸、腰椎之脊髓內;而副交感神經的神經細胞體位於腦幹或薦椎之脊髓內。

張育彰說明,交感神經是促進性的,當感受危險和壓力時,身體就會啟動備戰狀態,產生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呼吸變快、體溫增高,達到可積極應變的狀態。副交感神經則是抑制性的,在壓力過後,負責讓人鬆弛休息、心跳減慢、保存體力、促進消化、睡眠啟動等,讓身體逐漸緩和下來。

交感神經就像是汽車的油門、副交感神經則像是煞車,兩者作用相反但又相輔相成。當油門與煞車可以正常運作,車子才能開得動也停得穩,才能安全適切地發揮完整的功能。所以,人體自律神經的作用,也需要兩個系統正常拮抗調節,否則就會導致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隨時都處於變動狀態,以因應外界變化。以睡眠為例,睡眠啟動要靠自律神經調節,當交感神經減弱、副交感增強時,才能安然進入夢鄉;睡醒時,則是交感神經上升,副交感神經下降,人才能有活力的清醒。

自律神經失調,臨床表現有哪些?

在正常情況下,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保持微妙的平衡,但是當長期壓力過大、生活作息不正常或疾病造成神經受損時,兩大系統就會失去平衡,發生自律神經失調。

張育彰表示,在承受許多壓力的狀況下,會讓體內可體松(皮脂類固醇)分泌增加,提高交感神經的興奮度,使得該休息睡覺時,交感神經仍然亢奮作用,副交感神經就無法運作啟動睡眠,所以會睡不著。

而有些憂鬱症患者則是剛開始能入睡,但睡眠中交感神經仍然持續運作,整個自律神經無法適當調節,使整個人無法完全的放鬆、休息,會導致半夜心悸、早醒的症狀。

張育彰說,一旦發生自律神經失調,臨床的症狀表現,就看這兩者誰強誰弱,如果是交感神經過強,就會出現焦慮緊繃、心跳很快、血壓升高;如果是副交感太強,就容易覺得疲憊懶散、精神不濟、體力下降。

身體的內臟器官,例如,心臟也受自律神經調節,當自律神經失調,心臟會產生胸悶、心悸、心跳加速等症狀;至於其他生理失調症狀,如手抖、頭痛、盜汗、腹瀉或便秘、腸胃不適、頻尿等,每個人遇到的問題可能都不一樣。

張育彰進一步說明,就看是哪個部位的自律神經相對敏感所導致。所以,遇到壓力的時候,有些人會鬧肚子,而有腹瀉、便祕等腸胃狀況;有人則會頭痛、頭暈等,道理就在這。

自律神經失調怎麼辦?專家告訴你

張育彰指出,雖然自律神經無法透過意志控制,但可以強化中樞神經的調節性,當出現壓力情境時,首先學習清楚辨認,掌握身心的反應訊息,也開始選擇自己面對壓力的因應態度。

除了獨自面對壓力,是否能夠尋求其他資源?「危機也可以是轉機」、「壓力能夠激發潛力」等;其次,面對壓力「不處理也是一種處理」,一味急著回應、抵抗,反而容易陷入慌亂,何妨試著跳脫當下的泥淖,「轉移注意力」,為自己爭取適度的空間與時間,終究能夠找到更恰當的解決辦法。

而且,壓力誘發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也可以透過放鬆、運動、作息調整等方式,開始適當的身心保養,其實調整體質,就從改變不良的生活形態做起,部分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是可以逐漸調整改善的。
醫師_張育彰
張育彰
醫師
簡介
•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 (現任)
•台北市立療養院住院醫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特約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