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善用躁期天份 成為下一個達文西 梵谷 貝多芬

雙極性疾患(躁鬱症) 降至15歲
國外臨床診斷只要三天以上躁症發作 即可判定為青少年雙極性疾患
百分之八十初次發現躁哥鬱妹 來自校園同學、朋友及老師
美國只有百分之二十患者勇敢面對治療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發佈230萬美國情感性疾病患者,其中一百萬是青少年躁鬱症;在台灣雙極性疾患約有70萬人,但是由於初期雙極性疾患有一段很長的憂鬱期,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醫師表示,連續3~6個月以上出現躁症症狀,醫師才能判定為雙極性疾患,對於青少年並不適合。 美國研究發現成人雙極性疾患追溯其兒童期,百分之十五有過動兒表現,因此臨床診斷青少年階段有三天以上躁症發作,即可判定為非典型青少年雙極性疾患(躁鬱症),應長期追蹤。美國只有百分之二十的青少年躁鬱症患者接受治療,在台灣80%發現初次青少年躁鬱症送醫者,都來自校園,因此老師、同學如果能加入校園關懷尖兵,會是很大的幫助。
躁鬱症被「誤診」成憂鬱症新聞時有所聞,醫界認為「誤診」形容並不正確,因為躁鬱症病患躁期發作不過數個月,且一生中狂躁期發生次數並不多,因此病患在初期或大部份時間的憂鬱表現會讓醫師投予抗憂鬱症藥物,反而引發其狂躁情緒。但醫學認定只要發生過一次躁症,即判定為雙極性疾患(躁鬱症),醫師與病患、家屬之間的相互合作,記錄每日心情是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

青少年躁鬱病患有許多才華洋溢的創意表現。 台大李維仁同學表示,他的社團同學,目前在外文系三年級就讀,鬱症時每天有自殺的念頭,躁症時講話有如機關槍一樣,腦子想要表達的,與嘴巴裏面說出來的聲音是完全跟不上的,李同學碰到她躁症發作時,就會”冷處理”,完全不回應,這位同學在沒有病識感,看到同學不理彩,才知道自己躁症發作。 市立療養院陳昆波醫師表示,有一位中部醫學院學生曾因為躁鬱症休學一年,目前藥物控得宜,回到學校就讀,他在輕躁症時發覺比起其他同學更快理解艱澀的生理學知識。台大李維仁也說到台大醫學系躁鬱症學生,非常有繪畫天份,躁症發作時三天不休息的一直畫畫,而且用色大膽鮮豔,更有文采。台大學生會林珍岑同學的死檔,在高中躁症發作時上課與老師意見不合,揍了老師一頓,在了解病情始末,學生與老師幫助下,目前在成大幾乎都名列前茅,才華洋溢。

擔任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的葉啟斌醫師發現,躁鬱症的藝術天份在國外是相當受到重視的,集「科學家」、「發明家」、「藝術家」於一身的達文西被喻為二十世紀偉大的印象派大師,他的妙筆揮灑的後現代美學,是一般人難以達到的藝術境界。 臺灣阿斯特捷利康公司此次舉辦「撕裂的靈魂」大專平面設計比賽,從眾多投稿的畫作中,葉醫師發現社會大眾可能將躁鬱症與精神分裂症疾病劃上等號,以為躁鬱症病患色彩學中只有黑白,或是可怕的自殺血色,其實不然。

面對青少年躁哥鬱妹,家長及病患本身要如何面對呢? 葉啟斌醫師指出,有一對高學歷父母,二位子女分別是憂鬱症及躁鬱症病患,父母除了正面態度,積極記錄小孩的心情日誌,與醫師密切配合找出他/她們在創意上的才華,按時服藥,兩個小孩不但與正常人無異,成績優秀,還計劃出國鑽研碩士、博士學位。不過父母陪伴青少年渡過無數個躁期、鬱期發作時超乎常軌的行為,關心與包容是唯一的解藥,父母的辛苦也非外人可以體會的。

台大學生會會長李維仁與校園快樂幫同學一齊表示,經過專業醫師的解說,了解瘋狂天才可能是與躁鬱症有關,反而對達文西、梵谷、貝多芬、羅斯福及林肯總統能克服躁症問題,表達無比的敬佩。 對於校園中的躁哥鬱妹們,快樂幫表示同學們應該給予更多關注,因為愈早關心青少年躁鬱症患者,日後投入社會工作,及工作表現愈是優異,是不可忽略的。 快樂幫釋放快樂能量,大家都可以是No. 1。


躁鬱症簡介

躁鬱症正式學名為「雙極性疾病(Bipolar disorder)」,屬情感性疾病(affective disorder or mood disorder)的一種,在國內僅次於精神分裂症的常見精神疾病,但是因為「病識感」不明顯,易被誤認為憂鬱症的一種,因而延誤就醫或耽誤治療時機。

躁鬱症是一種週期性情緒過度高昂或低落的疾病,是一種躁期與鬱期兩種雙極化的精神疾病,在交替的週期性期間,患者會出現極端的行為表現,期間有情緒高亢的狂躁階段(mania),以及身心低潮的憂鬱階段 (depression)。躁鬱症的罹病率為百分之一,躁鬱症患者通常罹病10年,根據調查約有40%的病患未被正確診斷出來,平均要看過四個醫師才被正確診斷。如果家中有躁鬱症或憂鬱症等家族病史,罹患躁鬱症的比例比一般人高出十倍,要特別注意環境與情緒的調適。

引發躁鬱症的原因很多,可能跟遺傳、基因、情緒以及大腦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例如血清素、多巴胺等有關。患者發病的引爆點很多都是遭遇某些生命中的重大事件,例如親人過世、車禍、外遇、工作壓力過大等等,在創傷與情緒壓力沒有出口的狀況下,所引發的疾病。

躁鬱症通常在青春期或是成年期早期發病,越早發病與家族病史的相關性越高。躁期發病約在二十歲初,可持續3至6個月,會有情緒過度興奮愉悅、睡眠需要減少、易怒、喜爭論、易與人起衝突、過份慷慨、熱心,亂花錢、自認能力很強或言行誇張、活動量高等症狀。鬱期發病年齡約在三十歲,6至9個月的發病期會有情緒低落、失眠、早醒、食慾減少、興趣減退、反應動作遲鈍、絕望、有不當罪惡感、有自殺意念或企圖。早期躁鬱症病患通常會先出現憂鬱期,在經歷多次憂鬱期後會出現輕度狂躁症狀,但也有病患同時出現躁狂和憂鬱的症狀。

躁鬱症分期

  1. 躁鬱症第一型 (Bipolar I):躁狂和重度憂鬱 (mania + major depression)
  2. 躁鬱症第二型 (Bipolar II):輕度躁狂和重度憂鬱 (hypomania+ major depression)
  3. 躁鬱症第三型 (Bipolar III):循環性情感疾病 (cyclothymia)-輕度狂躁和輕度憂鬱
  4. 躁鬱症第四型 (Bipolar IV):因為抗憂鬱劑引發的狂躁
  5. 躁鬱症第五型 (Bipolar V):家族史中有躁鬱症的重度憂鬱
  6. 躁鬱症第六型 (Bipolar VI):單極性躁症 (unipolar mania)

躁症與鬱症的常見病徵

躁症病徵

鬱症病徵

正面情緒升高—過度高興、興奮、不適當的樂觀

情緒低落、憂愁、悲觀冷漠、失去快樂感

負面情緒升高--急躁易怒、衝動、嚴重者會有攻擊行為

 

內在趨力增加---精力充沛,睡眠減少而且不感到疲倦、食慾跟性慾增加

內在趨力減低---活力減退、食慾、性慾減退、有睡眠障礙

過分慷慨、熱心、亂花大錢買東西

有時體重會明顯減降低,少數病人會過度進食而增胖

思考變快---思維飛速運轉,有時候會跳躍思考、聯想多

絕望、有罪惡感、自我懷疑、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自信減少

判斷力不佳、容易分心

話量變少、反應遲鈍、行動緩慢,有些嚴重的會像木頭人

有時候會無法控制的亂花大錢

長時間的悲傷或無法解釋的哭泣

說多—說話滔滔不絕、好吹噓、爭辯

容易擔心或焦慮

自信大增---忽然變得很有自信、自大浮誇、高估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很重要、自認有超乎常人的地位或財富

喪失精力、無法從過去有興趣的嗜好中得到樂趣

興趣增加、提出不切實際的大計畫、缺乏組織系統

注意力不集中、有些易猶豫不決、男以下決定

好動、無法安坐

有自殺的念頭或意圖(50%的人企圖自殺,10%~15%的人死於自殺)

冒險行為增加,如魯莽投資或縱慾

嚴重的會伴有虛無妄想症

*轉引字《實用精神醫學》一書

青少年躁鬱症迷思

因為錯誤資訊以及人云亦云的誤解,致使躁鬱症患者承受許多莫須有罪名,甚至延誤就醫,以下為幾個常見的躁鬱症迷思與誤解:

迷思(1):躁鬱症患者被污名化

台灣的電視與媒體常常以粗糙的方式報導有關精神疾病的新聞,往往以幾個斗大的字眼「17歲躁鬱男與女友吵架,憤而揮刀」、「律師劉北元躁症發作,預藏菜刀砍殺女友10幾刀」、「躁鬱男發病,拿水果刀猛刺母親」加上幾個瘋狂的鏡頭,就抹黑了躁鬱症病患。加上躁鬱症掛的是「精神科」,因此就被說是「神經病」。真相是,躁鬱症患者只要接受妥善的治療、保持情緒穩定,外表上跟一般人沒有兩樣,一樣可以正常工作、上學。精神障礙包羅萬象,酗酒、強迫症、厭食症等等都屬於精神方面的疾病,說躁鬱症是神經病是十分嚴重的誤解與污名化。

迷思(2):認為自己一輩子都不會好了

躁鬱症就跟糖尿病一樣是一種慢性病,需要長期按醫囑服藥,對躁鬱症患者來說「痊癒」就是指病情穩定,只要以正確的心態來看待躁鬱症,想像服藥就跟吃維他命一樣,不要過分揣想,還是可以擁有健康自在的生活。千萬不要因此而想不開。

迷思(3):得了躁鬱症,休學,永遠關在家中?

錯,大錯特錯。躁鬱症患者跟一般看起來沒有兩樣,除了記憶力比較差以外,甚至在躁期會更精力充沛、才華洋溢。只要按時服藥,仍然可以在職場表現優異。不過,由於患者需要不定期回醫院調藥,要取得老師的同意與了解。讓青少年病患保持跟外界、同學、朋友互動,還可以避免讓患者陷入胡思亂想的情緒中。躁鬱症患者各行各業比比皆是,有保險業務、老師、畫家、音樂家…等等。得了躁鬱症,還是可以正常上學,交女朋友喔!

迷思(4):躁鬱症會遺傳嗎?

這個問題十分複雜,目前只能說躁鬱症患者有遺傳的可能性,根據美國的研究指出遺傳的機率約4%~24%不等,病人親屬得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十倍,而且女性高於男性。但是並不表示病人子女就一定會得躁鬱症,這跟後天的環境、年齡、適應力等等都有關聯。如果知道自己是危險群,平時就可以從心理與環境兩方面自我建設,以減少得病的可能性。

迷思(5):有躁鬱症告訴對方嗎?可以交女友嗎?

醫護人員的建議是可以等雙方交往穩定、有互信的基礎以後,再以適當的方式婉轉的告訴對方自己的病情,可以說因為情緒或壓力的關係所以有這方面的困擾,但是治療後,目前已在穩定的狀態。如果對方因此而提出分手,患者也不要過分在意,要鼓勵自己再結交其他的男女朋友,親友家人要給予更多的支持與關心。 但是躁鬱症患者要特別注意自己是否是在情緒不穩定的狀況下有強烈的結婚想法,避免是因為躁期的衝動與壓力而作出決定,導致病情惡化。

迷思(6):雙極性疾患青少年跟正常人有何不一樣?

國外對於雙極性疾患青少年之形容:
正常小孩如果被告知去迪士尼樂園玩,興奮快樂的表情是完全適當的雙極性疾患小孩可以在課堂中,毫無理由的興奮一整天,但是完全沒有病識感

迷思(7):心情不好、發瘋、躁鬱,怎麼判斷是真的躁呢?

躁鬱症需要專業精神科醫師診斷。
美國精神科醫師說明躁鬱症病患在言語行為上與躁鬱症有何不同:
一般青少年如果去迪斯奈樂園玩,會非常興奮的討論那個遊戲好玩。如果躁鬱症病患,會把所有旅遊點一一拿出來分析討論,甚至向老師一樣指揮同學,主動規劃行程等等,但是當躁期過後,他們會完全忘記曾經說過的話或命令,反而呈現沮喪無力的表情。

專業精神科醫師會使用MDQ (mood disorder questionnaire)作為輔助工作,了解病患處於躁期或鬱期的階段,以投予正確藥物劑量及治療等。

迷思(8):如果恢復正常, 雙極性疾患可以停藥嗎?

雙極性疾患跟糖尿病患一樣是慢性疾病,醫界均建議病患長期服藥,是可以正常在社會上工作的。

本文作者【臺灣阿斯特捷利康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