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甜蜜」的負荷 認識「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文:國防大學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 江尚宜

糖尿病是因胰島素分泌失常,導致身體利用及儲存血糖能力障礙的全身性疾病。其特點包括:高血糖、口渴、多尿及全身血管病變。在眼睛方面,可造成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變,而引起視力減退甚至視力喪失。糖尿病網膜病變更是導致成人失明的三大主因之一(另兩種為青光眼及黃斑部病變)。糖尿病患病時間愈久,引起此症的機率也就愈高。

糖尿病網膜病變是一種糖尿病患者眼部的併發症之一,因視網膜(眼後部對光敏感之神經層)血管病變而造成,這些遭破壞的血管可能滲出液體或血液,而且逐漸產生脆而易碎的毛刷狀血管分枝和疤痕組織。此時視網膜的影像會變成模糊、扭曲或部份阻斷。而「青年型糖尿病」也就是「第一型糖尿病」病患,更容易產生視網膜病變。

然而到目前為止對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確定原因並不完全清楚。可是,糖尿病會傷及全身多處的小血管,如腎臟及周邊神經、視網膜等已是大家週知的。高血壓及懷孕會加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惡化。根據過去文獻統計,糖尿病病史超過15年的病患中,約80%有視網膜血管的損傷。在美國成年人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導致失明的主要原因,若未予治療糖尿病的病患其失明率約為一般民眾的25倍。

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最好能定期讓眼科醫師做詳細的眼部檢查(包括視力散瞳)並給予適當的治療。而嚴重的視網膜病變可能沒有任何的症狀,但治療可改善病情。因此糖尿病病患應隨時注意自己的視力變化,並定期作眼睛檢查。為了發現是否有視網膜病變,眼科醫師會用眼底鏡作眼球內部檢查,此過程除畏光及流淚外並無任何疼痛感。當發現產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後,應進一步作眼底視網膜螢光血管攝影,以提供醫師及病患瞭解視網膜出血與滲出物詳細的變化情形,以決定是否需作進一步治療。當診斷為視網膜病變後,眼科醫師會考量病患的病史、年齡、生活方式及視網膜傷害程度,以決定治療方針。某些病患並不需要接受治療,而只須定期追蹤即可。而另一些病例,則須緊急治療,防止病情惡化。

針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重要的治療方法就是雷射手術。雷射是一種光線,可以將組織凝固燒灼。所以利用強束的雷射光描準已損傷之視網膜進行燒灼,可將滲漏的微血管封閉或凝固,防止黃斑部水腫;周邊視網膜也給予雷射光凝固治療,可以減少視網膜新生血管的產生並可防止造成進一步視網膜剝離。雷射手術不需開刀,可在門診施行。如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以早期發現,雷射光凝固治療可延緩視力喪失的可能性。於嚴重的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減少發生視力喪失的機率。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能導致玻璃體出血而混濁,若一段時間(通常六個月)無法清澈者,眼科醫師可能建議病人接受手術。這是一種在開刀房執行的顯微手術,可去除出血的玻璃體而以人工玻璃體替代,大約70%接受玻璃體切除術的病患,其視力可獲得顯著的改善。某些病例,若玻璃體出血持續存在,則可以採用「視網膜冷凍治療」。此治療有助於異常血管之收縮,減少再度出血的機會。

由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能毫無症狀。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須至少每半年接受一次眼部檢查。若發現有視網膜病變,則須更多次且密集的檢查。而早期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防止視力喪失最好的方法。對於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雷射手術與玻璃體切除手術是非常有效的。

結論:成功的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不僅需早期診斷及治療,更需要病患的配合與飲食的控制。至於一般身體的活動則不受限制。若能小心調養,將血糖控制好,並按時接受詳細的眼底檢查,應可有效降低視網膜病變發生的機率。
本文作者:江尚宜 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