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常抱怨膝蓋疼痛、無法蹲,多半是退化性膝關節炎搞鬼!

文�振興復健醫學中心骨科 朱唯廉醫師

何謂關節?人體之所以能夠活動自如,就是因為有關節的結構。而所謂關節是指在骨頭兩端的接觸面是由軟骨、關節囊膜、關節液、韌帶等所組成。而大部份的關節,不但提供人體活動之需,並且經由軟骨來保護骨頭,以避免骨頭的磨損。關節軟骨當中有65%至80%是由水所組成。其它的物質則有:醣蛋白(Proteoglycans)、膠原蛋白(collagen)、以及軟骨細胞(chondrocytes)。這些成份分別提供了軟骨健康營養及功能保護。

事實上,軟骨本身是一多孔的結構:膠原蛋白是一條條細長纖維形成的網套,醣蛋白則是具有彈性的球體,而水份則填塞在其中。這些組成都必需完整,才可使軟骨負荷重力。若是膠原蛋白變少,則會使醣蛋白與膠原蛋白的網套連接鬆訑,而使得關節在受力時容變形而加速磨損。柤同的,若醣蛋白的內含物減少,例如很有名的玻尿酸(Hyoluroinic acid),醣氨甘(glucosaminoglucan,維骨力的成份),軟骨硫酸蛋白(chondroitin sulfate),則醣蛋白便不再具有彈性,相對的關節也容易變形而加速磨損。而隨著患者的年齡增長,會造成這些材質“自然消失”或“功能退化”,因而就形成所謂的退化性關節炎。

何謂退化性關節炎?簡單的定義就是指關節表面的軟骨失去彈性,使得軟骨下方的骨頭受力增加,而造成軟骨加速磨損,使得軟骨變薄、關節變窄。如此一來,會使得行走或運動時所受的力量直接傳導到軟骨下方的骨頭,而使得骨頭硬化(sclerosis)、變形(deformity)、壞死(necrosis)、甚至形成囊狀空洞(subchondral cyst)。

好發年齡層及族群?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者年齡以四十五歲以上居多。通常膝關節炎和年齡、性別、體重、職業等關係密切。女性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比男性又多了一倍。有文章指出:女性的股四頭肌─髕骨角度(Q angle),以及股骨─脛骨角度(anatomical-mechanical axes)都比男性高,因而造成女性膝關節內側及髕骨關節外側受力都比較高,因而比男性容易造成退化性膝關節炎。若是經常跑跳、體重過重者和運動員,膝關節炎發生的機率也扣較高。據統計,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在χ光片上有退化的變化﹝關節間隙減少﹞。

臨床症狀

退化性膝關節炎典型的症狀是患者常抱怨膝關節疼痛、關節變形、變大、變粗、甚至紅腫,而有時關節活動會產生雜音、關節活動受到限制等等。病人最常抱怨的是無法蹲﹝由其是上下樓梯更是無力﹞。往往病患在站起那一剎那最為不適,而活動一段時間後,就逐漸好轉;但活動或站立太久,又會再痛起來,最終症狀會日益明顯以至無法行走。

臨床診斷

可經由χ光檢查發現。檢查時,通常囑咐病患單腳站立,以模擬病患在動態行走下的關節,如果有磨損則可更明顯看出其變形。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目前國內治療膝關節炎的方式有:復健治療、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


復建治療方面

除了冷熱敷等物理治療外,醫師多會指導關節炎病患作一些輕微且緩慢的運動,教導病患加強肌力的訓練,並增加關節的活動度,並指導病患在日常活動中減少對關節的負荷。

藥物治療方面

目前治療關節炎的第一線藥物是“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物(NSAIDS)”,但是許多病患在服用該類藥物時,常有腸胃不適的症狀產生,也有患者因而出現胃腸潰瘍、出血或穿孔的案例。目前,國內最新引進的COX-2專一性抑制劑,例如:偉克適(Vioxx)、希樂葆(Celebrex)等,除了具有與傳統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物一樣的療效外,還能大大地降低腸胃病變的副作用,提高服用藥物的安全性,可說是一個兩全其美的關節治療新契機。而除了上述止痛消炎的藥物外,臨床上病患也可注射抗風濕免疫製劑或玻尿酸(ARTZ)等療法,但是注射花費相當高,且健保局有相關規定。因此,病患在選擇治療方式上,也需有諸多考量。

手術治療方面

若膝關節炎的病情嚴重無法以傳統復健及藥物治療控制,且有持續惡化之情況下,醫師便會建議患者開刀治療。一般來說,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是否需要開刀治療,有下列幾項考量因素:第一,股骨、脛骨關節內側或外側(femur-tibia joint spaces),髕骨、股骨關節(patellar-femur joint space)三處中,有至少兩處發生關節病變;第二,關節的狹窄程度超過正常關節的二分之一以上。第三,最好年紀大於六十歲以上,才較適合施行關節外科手術﹝換置人工全膝關節﹞。保守估計,台灣地區一年就有七千例以上的病患接受人工全膝關節。在許多評估報告中,十年以上人工全膝關節的滿意度也高於九成。

結論

一般而言,醫師仍建議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仍是以藥物治療為主,配合復健及日常生活的動作和運動來增加肌力及關節活動度,最後才考慮手術治療。若民眾有任何關節相關的問題,也要儘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本文作者:朱唯廉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