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女性當自強 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經行浮腫呢?

文�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鄧正梁醫師

經行浮腫是指行經前後或正在月經期間出現以四肢、面目浮腫為主要症狀的疾病。輕症經行浮腫僅在發病期間感到手足顏面發脹,小便量有所減少;而重症患者在發病時會出現凹陷性水腫,體重驟增,甚至超過正常體重5-19公斤(正常體重波動可在1.5-3公斤),患者有明顯的腫脹感,非常吃力,小便量也隨著明顯減少。許多患者在月經來潮時或行經以後水腫自行消退,恢復正常體重。

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經行浮腫呢?《黃帝內經》有“諸濕腫滿,皆屬於脾”的論述,也就是說,各種水濕浮腫的疾病,都是由於脾的病變所引起,因此,該病的發生首先認為與脾虛有關。脾在五行中屬土,具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脾虛水濕不能外運,即引起水腫。除了脾之外,該病的發生和腎關係密切,腎屬水,腎中之陽氣是全身各臟器陽氣的根本,脾之所以能夠運化水濕,與腎中的陽氣息息相關。腎的陽氣主持水液代謝,腎陽虛,水液排泄失去動力,自然也要導致水腫。除了上述運化水液的動力之外,排泄水液的通路也很重要,這種通路被稱為氣機,如果氣機不調,水液運行就會不暢,一旦瀦留體內,水腫就會發生。

根據病因,經行浮腫的辨証分型主要為脾虛型,四肢面目浮腫,按之凹陷,脘悶腹脹,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月經色淡。可用白朮、薏苡仁、茯苓皮、豬苓、澤瀉、車前子、大腹皮、陳皮、生薑皮等健脾利水;若下肢浮腫嚴重,按之凹陷不起,腰骶冷痛,大便溏薄。可用加用淡附片、巴戟天等溫化腎氣;氣機不暢者可加用木香、烏藥等調暢氣機。

經行浮腫的患者在治療同時,還必須在經行之前就控制水分與食鹽的攝入量,以免引起或加重水腫。
本文作者:鄧正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