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二十分鐘暢通頸動脈 預防腦中風最新招!

頸動脈支架置放術 改善頸動脈狹窄

冬季將至,又是腦中風的好發危險季節,有鑑於近70%的第一次腦中風患者會留下程度不等的後遺症,連累自身更造成全家的負擔,台灣腦中風學會及中華民國神經放射線醫學會特地呼籲國人,防治腦中風不但要從居家養生做起,屬中風高危險群的民眾,更應定期進行頸動脈超音波檢查並積極治療,降低腦中風機率。

頸動脈健康是腦中風的指標之一
根據統計,在國內每年約有5萬名腦中風病人,其中有80%的的病患屬於缺血性中風,而其中,因頸動脈嚴重狹窄引起的中風便佔了四分之一。研究更進一步指出,嚴重頸動脈狹窄患者中,未曾出現過如手腳無力、發麻、暫時視力消失(黑矇)等中風前兆者,有25%在五年內可能發生腦中風;而曾出現過中風前兆者,更屬腦中風的高危險群,可見頸動脈狹窄對缺血性腦中風的指標意義。然而,最新研究顯示,若能定期進行頸動脈超音波檢查,一旦發現頸動脈狹窄率超過60%,便及時與醫生合作採取必要的積極治療,如裝置頸動脈支架或施行外科手術,將可大幅降低因頸動脈狹窄而中風或死亡的機會。

頸動脈狹窄-因無症狀而被忽視的腦中風殺手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翁文章醫師指出,所謂頸動脈狹窄是起因於頸動脈本身的粥狀硬化,導致血管內壁的異常增厚,是缺血性腦中風的重要原因。然而,大部分的的頸動脈狹窄患者卻忽略了這個潛藏的不定時炸彈─除了因為頸動脈狹窄缺乏明顯症狀外,另一方面,許多國人認為腦中風是由於血管爆裂所造成,與血管阻塞無關,也使得篩檢頸動脈狹窄的重要性被漠視。因此,翁文章理事長特別提醒國人,凡年滿50歲以上,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有抽菸習慣的民眾,均屬腦中風的高危險群,應立即進行頸動脈超音波的檢測,並在每年的健康檢查中加入此項,以定期追蹤。

患者治療前後頸動脈狹窄度比較


二十分鐘,就知道頸動脈健不健康
翁文章理事長強調,定期進行頸動脈超音波檢測,是了解頸動脈健康的最好方法,一次約需20分鐘左右,即可提早找出這個潛伏殺手,避免未來個人中風導致家庭後續的負擔。翁文章理事長指出,頸動脈狹窄率若達60%便有腦中風的危險,應立即尋求醫師的專業諮詢,除了要調整飲食、作息外,更要減少身上的危險因子──有如控制高血壓、高血脂,以及戒菸,並與醫生合作採取必要的治療措施,例如服用傳統的抗血栓藥物、外科手術(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或採行最新的頸動脈支架置放術。

頸動脈阻塞及頸動脈支架置放術圖


頸動脈狹窄的最新治療方式-頸動脈支架置放術
中華民國神經放射線醫學會張豐基醫師說明,與傳統的抗血栓藥物及外科手術相比,近十年來在國外蔚為顯學的頸動脈支架置放術,乃是針對頸動脈狹窄特別發展出來的微創手術,低侵入性、低風險性、手術成效顯著且施行簡易,在病患鼠蹊部位做一個穿刺小孔,將保護裝置透過導管送至頸部動脈,再置放支架,即可將已呈現硬化、狹窄的頸動脈部位撐開。整個手術秏時約60分鐘,成功率超過98%,能有效降低因頸動脈狹窄導致缺血性中風的機率;而支架置放術本身的技術風險僅有1~2%,較外科手術更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於今年八月認可頸動脈支架置放術對預防腦中風的效益。

張豐基醫師指出,頸動脈支架置放手術與傳統的外科手術比較,主要在於其住院天數由一星期大幅縮短至二到三天,術後併發症不多(少於2%),且不需全身麻醉,因此較為病患接受。此外,對於年長、不適合大型外科手術的患者也適用。因此,民眾一旦發現有頸動脈健康異常,應立即尋求神經內科醫師的協助,必要時再由神經放射科醫師或心臟科醫師加以治療,如此便可降低因頸動脈狹窄而罹患腦中風的機會。

頸動脈支架術幫陳先生遠離腦中風的威脅
在意識到自己為中風高危險群之前,陳先生僅由藥物控制血壓,雖然有幾度覺得左肢無力、麻痺,但不以為意;直到在兩年前,無意中看到宣導海報後就醫並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後,才驚覺自己的頸動脈已嚴重狹窄至90%,而原先的左肢無力,原來就是小中風的前兆而不自覺;後來想到中風所可能帶來自己人生上的難題跟家人的負擔後,毅然決然接受醫師的建議,在頸動脈狹窄處置放支架。兩年多來,不僅原先的無力、麻痺不再發生,陳先生也心有所感的呼籲國人正視頸動脈的健康。

目前,民眾自費進行頸動脈超音波檢測的費用約為1,500元到3,000不等,一般大型醫院健診中心已有此服務,因疾病的需要,健保亦有此項給付。此外,針對已被診斷為頸動脈嚴重狹窄所需進行的頸部支架置放手術費用,健保予以全額給付。
本文作者【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
本文由【台灣腦中風學會暨】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