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媽媽 我好癢喔∼異位性皮膚炎面面觀!

“醫生,我的小孩從小皮膚就很不好,常常抓得全身都是疤痕,看起來很可怕。”一個憂心忡忡的媽媽帶著她八歲大的男孩焦急地說著。經過詳細詢問病史後,知道這個小孩除了皮膚的問題,還患有長年的氣喘,家族中也有遺傳性的氣喘,這個小孩患有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皮膚科門診中常常可以見到的疾病,常困擾著幼童與青少年,疾病本身所帶來的搔癢感,除了會引起搔抓而造成皮膚病灶外,還會造成夜間睡眠不足與學習上的困擾。更有甚者,因為異位性皮膚炎引起人際關係的障礙也時有所聞。照顧異位性皮膚炎的父母往往也承受相當大的精神壓力,台灣地區的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約在3%左右,也就是每一百個兒童就有三個是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其所帶來的社會成本損失不可輕忽。
到底異位性皮膚炎是怎樣的一個疾病呢?所謂“異位性”源自於一個希臘字『Atopy』,是指患者具有過敏體質,而使其與外界環境接觸的呼吸道與皮膚容易產生過敏反應,進而產生過敏性鼻炎、氣喘與異位性皮膚炎。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自一兩歲起就常會有難以控制的癢感,經過搔抓後引起皮膚發炎破皮等急性變化,慢性患者則皮膚會變粗,產生苔癬樣變化,發炎後的色素沉澱與搔抓之後留下的疤痕。特別是在容易抓得到的地方如四肢的屈側或頭頸部等,可見到較為明顯的病灶。其它的疾病如白色糠疹、魚鱗癬、手腳掌易脫屑等皮膚問題也常發生在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身上。大多數的病患在過了青春期後病情會逐漸好轉,但有一部份的病患具有一些危險因子如發病年齡較早、伴隨其它的過敏性疾病像是過敏性鼻炎與氣喘、較強的家族遺傳史等,這類病患的疾病可能持續到四五十歲,等到身體的免疫系統逐漸老化後病情才會逐步緩解。

關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檢查項目並不多,較常做的是過敏原檢測。目前是針對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的物質如微生物、動物的毛髮、食物等做檢測,若檢驗出有對哪一項物質過敏者,須要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觸該物質,做好預防工作可以改善疾病的嚴重度。當然有大多數的過敏原是不在檢驗的清單中。因此,患者本身的觀察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了解疾病的活性與日常活動的相關性,進而作適當的預忙,這樣的處理往往比藥物治療來的有效的多。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最重要的是保養,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接觸一些刺激物如毛絨或其它羊毛布料、洗衣店的清潔劑、一些具有香氣的物質如香水與古龍水、有殼的海鮮類食品等。在較為乾冷的秋冬季節天氣,使用含有特殊配方(如燕麥成份)的保溼乳液,溫和中性的清潔用品來照顧皮膚。在溼熱的春夏季節裡,在流汗後須盡快的清潔。若是病情較為嚴重的話,則需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協助,通常醫師會依病情嚴重度給予各種不同強度的外用類固醇藥膏,與口服的抗組織氨來治療,全身性的病灶也有人使用照紫外線治療,療效亦相當不錯。類固醇藥膏的使用是一把兩面刃,在醫生的指導使用下可以把它的好處發揮到極致,若是自己買藥來亂擦,往往導致一些副作用如皮膚變薄、血管擴張、毛囊炎等。

另外,近幾年引進的外用非類固醇免疫調控劑如Tacrolimus等,在臨床上使用也得到相當好的治療反應,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長期使用外用類固醇的副作用。異位性皮膚炎的照顧需要患者、家屬與醫師三者的合作,缺一不可。我們要給與病患相當的愛心與耐心,使其更有信心面對疾病所帶來的困擾。
本文作者:皮膚科主治醫師黃逸明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