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棄』喘三部曲-認識三伏天敷貼

一、認識敵人-氣喘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克服疾病必須先認識疾病的變化,才能有正確的防範措施,減少疾病之惡化。

氣喘的主要表現是支氣管痙攣,同時伴隨著陣發性呼氣困難及喘鳴的現象。呼吸道痙攣引起氣道阻塞時多以支氣管擴張劑治療;除急性發作喘鳴外,氣喘很重要的病理性變化是遲發性發炎反應-亦即後續的肺部慢性發炎性反應,即使是輕微的氣喘病,其支氣管上皮內也有很多發炎細胞浸潤。發炎反應會造成患者呼吸道狹窄阻塞及敏感度增大,並可見到支氣管週邊纖維化的形成,因此西方醫藥治療重心除緩解痙攣外,通常會加入治療慢性炎症反應之藥物,其實這樣的觀念與中醫對氣喘的病因病機及治則有其相似之處。

中醫認為哮喘是『邪實正虛』之疾病,發作期以『邪實』為主,邪氣實是指如受寒、塵蹣、病毒或細菌性感染等外在因素誘發,並依其病情變化予以辨認證型,包括寒哮、熱哮、痰哮、虛哮等證型,予以攻邪化痰,疏通氣道使其順暢;緩解期則以『正虛』為本,也就是依個人體質因素及可能存在的臟腑虛證表現,一般以肺虛、脾虛、腎虛居多,給予『扶正治本』的治療,如補肺、健脾、益腎等。

當然要評估個人氣喘的嚴重程度,除主觀症狀的感覺外,客觀的使用尖峰呼氣流量計及氣喘日誌做紀錄,也是對疾病進展或治療成效的一種評量法,測試方法是採站立方式,深吸氣後以口含住呼氣流量計吹管,迅速且用力的往外吹氣,每天早晨及夜間各作三次尖峰呼氣流量,每次至少間隔30秒以上,測試完記錄下最高值,並與個人之正常參考值比較,當記錄值低於正常值百分八十以下表示有輕微發作,在百分之六十以下則是較嚴重的發作,一定要積極治療。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進行八大疾病防治工作多年,本院氣喘門診一直同步進行收案,除一般常態治療外,同時予以衛教及氣喘護照手冊,使病患能更瞭解自己的疾病狀況。

二、訂定防治策略

居過敏原之首的塵蹣、蟑螂是居家中或多或少會存在,因此,家中如有過敏者,不論是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或過敏性鼻炎,都應該減少使用地毯、毛毯、厚重窗簾;梅雨季或雨季期間記得除濕,減輕濕度;被單、床單應常換洗,洗滌之前最好使用大於五十五℃的熱水浸泡,此外,注重家中清潔打掃也是重點,不過打掃時過敏者應戴上口罩或離開打掃中的環境,可以減少接觸。

一般過敏性鼻炎或氣喘都會尋求治療,但也常常不耐長時間治療而中斷,於是症狀起起伏伏控制相當不佳,這是危險的作法,因此療程中對於藥物有任何不良反應或想調整療程,都應當與您的醫師討論,以免造成更嚴重的發作。

從中醫養生觀點,除前述注意事項外,減少食用冰涼飲品也是不容忽視,因為冷熱溫差對於容易使氣管痙攣造成喘咳。另外涼性食物如瓜類水果、椰子、火龍果等,在發作頻繁時也應減少食用,花生、巧克力目前也有研究顯示可能誘發氣喘,病患應避免食用。

運動治療必須量力而為,氣喘剛發作過後,不宜劇烈、有競爭性之運動,但是穩定期應逐漸增加體能活動,不僅可以促進呼吸功能,同時有健身及促進血液循環與代謝之作用,例如,游泳就是不錯的選擇。

有許多人會想要藉助中藥養生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進補成為一種華人社會的習慣,但是,任何藥物都有其不同屬性,每個病患也有其體質表現差異,使用藥物或藥膳應當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處方,而非人云亦云胡亂用藥。

三、治療策略

中醫治療疾病方法是『一針、二灸、三用藥』治療,氣喘也不例外,服用藥物治療需視臨床表現由醫師診治處方,這是大家對中醫比較熟悉的治療方法。

不過,臨床上使用針灸治療不僅可以緩解症狀,同時能利用耳針維持療效,一般針灸治療,體針會常使用定喘、壇中、天突、內關、豐隆、肺腧、脾腧、腎腧、大椎、足三里等穴位之針或按摩,另外配合耳針使用,可以減少夜間發作以幫助睡眠並可增加尖峰呼氣流量。溫灸也一樣可以使用於前述穴道,但是要注意進行溫灸時的溫度控制及保持室內通風,否則艾條灸時煙霧瀰漫可能反而容易誘發發作。

此外,還有使用藥物灸的『敷貼療法』,將藥物敷貼於穴道上,藉由刺激穴道反應以進行一些內科疾病治療。中藥貼敷治療的方法,一般以依循經絡穴道方式,或者以痛為腧的觀念貼於患處,是中醫對於疾病治療的另一種給藥途徑,其共同點為使用一些香竄通竅、活血化瘀、口服毒副作用大的藥物,將藥材加以炮製、調配、研磨後成為各種外用製劑。

所謂三伏天冬病夏治的敷貼治療是結合中醫「運氣醫學」與「敷灸療法」的預防性治療。因為三伏天是在夏至到立秋這段時間,此時氣候炎熱,腠理開泄,選用一些辛溫香竄、逐痰利氣的藥物,貼敷於背部腧穴,有助於藥物之經皮吸收,並達到溫陽利氣,驅除肺中內伏寒痰之目的。臨床上,有許多小朋友害怕服中藥及針灸,而中醫外治敷貼的方法可消彌學童對於治療的恐懼感,並能有效緩解氣喘急性症狀及預防冬天的發作,因此五年前,本院開始進行三伏天穴位敷貼治療。

敷貼藥物固然有其臨床效果,但是並非完全沒有副作用,這類藥物同時對於皮膚有刺激性,有些人會發生過敏性反應或水泡,因此藥物劑量、調劑方式、給藥對象的選擇相當重要,應當先於門診醫師之診察後再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以免誤治或耽誤病情。
本文作者【台北市立中醫醫院】
本文由【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