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認識高雪氏症

文: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 李妮鍾總醫師/牛道明 主治醫師

「高雪氏症」是一種溶小體(lysosomal)的神經脂質儲積症,是體隱性遺傳疾病,病因在於glucocerebrosidase(簡稱GC)酵素基因的突變。GC酵素主要負責將glucosylceramide分解成較小的分子,而此區的突變則使得分解路徑無法進行,造成glucosylceramide的堆積在肝、骨髓、脾臟等,部分的個案還可能會堆積在腦部。

「高雪氏症」已有三個類型被確認。第一型和其他兩型有明顯區分,較為普遍,症狀因人而異,最主要為脾臟腫大,但通常不會感覺疼痛;其他症狀包括肝臟腫大、經常流鼻血、身體上常有淤青、骨頭酸痛、倦怠無力等。並非每一個患者都有上述症狀,而這些症狀也可能會出現在任何併發症中。

另外,第一型高雪氏症的孩子會比同年齡的孩子要矮小,並且青春期也會較晚發生。

第二型較不普遍,大約在出生後數個月內就會發病,並且會影響嬰兒的神經系統,造成腦部發展異常,並導致呼吸困難之問題。此型其病情嚴重,大部分兩歲前即喪命。

第三型則發病較晚,其特徵在於是第一型和第二型的混合,這一型會侵犯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出現在幼年時期。症狀包括不規則的眼睛運動、中風、心智障礙等,病情延續較長期,一些青春期的病患也有活到30、40歲的例子。

治療方式

一、骨髓移植:已有多年成功治療的歷史,但治療前提是必須要找到適合的骨髓捐贈者。另外,必須要承擔10%-25%骨髓移植可能發生併發症的風險。除此之外,此療法的效果良好,可以改善原本已經堆積在細胞中的glucosylceramide的量,使得原本的症狀停止惡化或減輕症狀。

二、酵素取代療法:此療法已自1990年開始使用,方式是將修正過的GC酵素經由靜脈注射在高雪氏症病患身上,此針劑內容現在大多經由實驗室基因人工合成(如Cerezyme),每兩個星期施行一次。此療法效果亦佳,目前大約已有八百多位患者接受此療法,大部份患者的症狀都有減輕恢復的現象。此療法的缺點則是在於患者需終生施打此種針劑,另外此種針劑亦非常昂貴。

三、關節置換術:高雪氏症如果骨頭也受影響,可能需要手術置換人工關節以改善生活品質。

四、基因療法:而關於這個疾病內臟及骨骼病變的問題可以幹細胞的轉植來治療。此療法是先由患者身上注射G-CSF,以刺激骨髓釋放幹細胞至血液中,接著就蒐集患者血中的幹細胞,在體外將正常的GC基因植入患者的幹細胞中,最後再將這些校正後的幹細胞放回患者的骨髓中。此療法在美國正在進行臨床試驗階段。
本文由【台北榮民總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