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您家孩子是否有「開學症候群」呢?

您家孩子是否有「開學症候群」呢?_圖1

轉眼間寒假過完了,不知道您家裡的寶貝是否過得愉快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蔣立德提醒身為家長的各位,應該替孩子稍作準備,才不會到了學期初,被所謂的「開學症候群」而措手不及!

六年級的小畢,在開學不到兩星期的下午,一臉無辜的被媽媽帶進診間,批哩啪拉告訴醫師許多最近發生的事情,包括寫功課拖拖拉拉、上課總是遲到、很容易緊張恍神等狀況。而小畢則是如坐針氈坐在媽媽旁邊,手腳不安分的動來動去。乍看之下是個注意力不足的孩子。

「醫生,他是不是有所謂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媽媽焦急地問。

「先等等,他以前常常有這樣的表現嗎?」

「沒有啊,是這學期才開始這樣的!以前他的表現可好的呢!」媽媽在焦慮的回答中,難掩一絲驕傲,此時我發現小畢露出一點為難的表情。

「咦,那小畢你自己說說看想法呢?」

「呃,我不知道,不過,呃,最近一直覺得真的很容易緊張,剛開學但好像一直跟不上進度。」小畢語帶焦慮地回答。

「開學之前你做了什麼準備?」

「其實,呃,這個放假的後半段,我都住在美國姑姑家,到開學前三天才回來…」

「這又怎麼樣!以前每年不都是這樣過的嗎?這也能當藉口?」媽媽嚴厲地打斷小畢。

「可是老師交代我們好多東西,我都沒唸就開學了…」

「你這麼聰明,準備學校的東西對你有那麼困難嗎?」

醫師看著這樣的親子對話,心裡或多或少有了個底…

蔣立德指出,曾經聽過部分家長對此講法無法接受:「上學是學生的本分,哪有不適應的道理!」。但仔細想想,即使是成人,對於工作都不免有倦勤時刻,相信大家一定聽過「星期一症候群」吧?其實不管什麼人,在外界有重大轉變的時候,難免都會遭逢適應不良的狀況。

所謂的「開學症候群」,其實正是在兒童身上非常常見的適應障礙。在學習過程中,孩子或多或少會因為各種因素而有不適應情形。家長是否曾經聽過孩子吐苦水?當孩子不善於用言語陳述,只是以行為向父母表達自己困難的時候,能否能適當地讀出他們的心聲?

蔣立德說,以下表現都是典型的開學症候群表現:

一、心理方面:往往以焦慮表現,甚至對上學出現害怕和恐懼。

二、生理方面:頭痛和腸胃道症狀往往伴隨焦慮出現。其他包括肌肉緊張、呼吸不順、臉色蒼白、冒汗、暈眩等非典型症狀也絕非罕見。

三、行為方面:往往看到許多分神、注意力無法集中的行為,可以明顯見到和以往表現不同,或是比原有情形更加嚴重。年紀小一點的孩子或許根本說不清楚自己究竟發生什麼事。

提供幾項處理方法給父母參考:

一、擬訂可行的開學目標:避免訂定過於困難目標,讓孩子覺得自己每天上學就像在執行不可能任務。

二、盡早開始擬定計畫表:養成規律作息好習慣,讓孩子不要在假期中過度放鬆,導致開學後無法跟上學校時間表而精神恍惚渙散。父母在擬定計畫的同時,也應該以身作則一起執行。

三、適度運動,保持輕鬆心態:運動除了有益身體健康,也能幫助平日情緒放鬆,穩定面對時空轉換時容易產生的不安情緒。

提醒家長,一旦孩子出現類似以上的表現,應該要同理孩子當下的感受,試圖了解孩子心理面的問題,給予支持陪伴,並適時與老師洽談。讓孩子體會在遭逢困難時,永遠都有人會陪在身旁面對難關。相信問題是可以迎刃而解。在門診衛教與放鬆訓練指導後,媽媽比較瞭解問題癥結點,也改變一些對待小畢的態度,小畢也很快的在兩周後恢復穩定。

資料來源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