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認識子宮頸癌疫苗

人類乳突病毒(HPV)目前已鑑定出超出120種型別,其中約40種主要經過性接觸而傳染,而其中有13型可能會導致子宮頸癌,而全球約百分之七十的子宮頸癌是因為HPV第16、18型所引起的。還有一些非致癌型HPV,並不會造成癌症,可是一樣會造成皮膚上的病變或黏膜上的病變,如生殖器疣,主要是6跟11這二型所引發,大概占百分之九十。人類乳突病毒不單單造成子宮頸癌,現在發現HPV跟陰道癌、外陰部癌、陰莖癌還有肛門癌都有關係,甚至在口咽癌,HPV也有占一定比例的起因,目前已有疫苗可預防,現有的HPV疫苗可分為四價及二價兩種,兩種疫苗皆需施打3劑,兩種疫苗對於預防HPV16、18型所造成的子宮頸癌皆有很好的預防效果,四價疫苗另外可預防HPV6、11型人類乳突病毒。

儘管醫學上普遍認為HPV疫苗預防疾病的臨床效果極佳,但是在許多國家,疫苗的接種率仍然很低,也因此,如何增加一般民眾接種HPV疫苗的意願一直是臨床醫師重要的課題。現今,在青少年族群的推廣上面有一個困難點,就是病人與醫師或醫療網絡間的互動機會並不多,也因此可以想見,如果可以在婦女產後介入將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建議婦女與您的婦產科醫師討論施打疫苗的最佳時機。

美國婦產醫學會(ACOG)在2013的Green Journal中發表專題討論,標題為『將疫苗施打整合入臨床實務中』(1)。文中強調婦產科醫師應將疫苗推廣至任何就診的病人、無論是成人、青少年及懷孕婦女。而推薦的疫苗中,若是非懷孕中族群,則以HPV疫苗為首推。雖然HPV疫苗不建議在懷孕時施打,但其內容物並非如MMR是活病毒,所以若懷孕時打了HPV疫苗,並不需要終止妊娠,只需將剩下的劑量在生產後施打完即可。臨床上對於已經有病變(dysplasia)病人是否可施打HPV疫苗?研究顯示,對於那些曾有dysplasia的病人,若有施打HPV疫苗,則可降低約50%的復發率。群聚效應(herd immunity)也在澳洲大規模施打HPV疫苗後被證實,不只女性的生殖器疣發生率大幅下降,男性生殖器疣發生率也跟著下降。

另外根據臺大醫院皮膚科蔡呈芳教授針對台灣生殖器疣盛行率的研究,統計北、中、南共67個婦產科、泌尿科、直腸外科的門診,共12,932位病患,有多少位病患有得到生殖器疣。結果平均100人有1.35位有得到生殖器疣,是台灣CIN2以上發生率的30倍以上。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生殖器疣雖然好發在年輕族群,但是50-54歲卻是另一個高峰期。因此,若產後婦女年輕時未施打HPV疫苗,藉由產後施打HPV疫苗來預防生殖器疣亦是個好時機。(2)

由於台灣目前哺餵母乳的比率非常高,許多產後婦女也擔心施打疫苗的哺乳安全性。WHO認為在哺餵母乳時施打HPV疫苗是安全的,而目前只有HPV疫苗有臨床研究證實其哺乳安全性。另外也可以和成人百日咳疫苗一同接種。HPV疫苗自上市以來已用於預防多種HPV相關癌症與疾病,經衛福部核定之適應症包括:預防女性子宮頸癌前期和癌症、子宮頸腺癌、陰道及外陰部癌前期病變、生殖器疣,也用於預防男性生殖器疣。透過良好的產前及產後衛教,於產後施打HPV疫苗,將可進一步提高HPV疫苗接種率,嘉惠更多台灣的婦女朋友。

Integrating immunizations into practice. Committee Opinion No. 558.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Obstet Gynecol. 2013; 121: 897–903.
2012 IPV poster, Tsai CF
本文作者: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黃奕堯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