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認識兒童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又常被稱作過敏性皮膚炎,是一種易發生在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的慢性且易復發的皮膚病變。大約有10%的孩童患病,近年發生率有增加趨勢,一半以上在一歲前發病,大多數患者會在青少年前痊癒,但仍有少部份人會持續至成年期。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病機轉,一般認為與免疫、遺傳、環境等因素有關,父母或本身如果有氣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等病史者,其發生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也比一般人高。

異位性皮膚炎最主要的症狀為皮膚搔癢,同時經常伴隨紅斑及皮膚乾燥。由於患者常因抓癢而造成皮膚破皮,而進一步產生細菌感染,造成更嚴重的傷害。皮膚表徵隨著患者發病的年齡及疾病持續的時間長短而有不同的變化,在嬰兒期發病的幼兒,常見頭部、臉或頸部及包尿布的區域呈現泛紅,濕疹樣變化,有時因為搔抓太厲害而有小水泡或浸透液,慢慢變成痂皮。兒童時期的患者影響區域則出現在身體的頸部、手腕、腳踝及肘膝關節附近出現皮癬般的紅疹,在青春期及成年階段,表皮的丘疹會融合成如苔癬般的大塊區域,患者的面部,頸部有些許濕疹,而四肢屈側或手足關節等皮膚表面變得厚硬,粗糙。

臨床上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主要以局部塗抹類固醇藥膏,另有免疫抑制劑藥膏可供使用,自覺症狀明顯者可加上口服抗組織胺,用以減輕皮膚炎發作次數、嚴重度及減緩搔癢等不適症狀,以避免病童過度抓癢而造成抓了更癢、癢了更抓的惡性循環,一般可有效控制症狀,若患者的皮膚因抓癢破皮引起感染,亦須配合抗菌藥膏使用。

建議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過度的皮膚刺激,如用過熱的水洗澡、使用過多肥皂或清潔劑清洗皮膚,夏天時注意皮膚不要過於流汗並留意常引起過敏的食物,如牛奶、蛋白、海鮮、花生等食物是否會增加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次數與程度,居家環境盡量不要鋪地毯、養寵物、以百葉窗代替窗簾布,每週清洗枕頭、寢具,以減少動物毛屑、塵蟎、灰塵等可能過敏原,經常塗抹保濕乳液皆能有效避免皮膚炎發作的頻率及嚴重度。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 林建宏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