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更年期症候群的中醫觀與預防保健

最近臨床上常碰到45至50歲的婦女患者,因為經來不規則或是月經不來而求診中醫。仔細一問,通常都抱怨著程度不一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適。心理上普遍有著焦慮、煩躁不安的情緒不穩狀況,生理上則常見臉潮紅、夜間盜汗、口乾舌燥、陰道搔癢、皮膚乾燥等,甚至出現心悸不安、易喘、冒冷汗、失眠、頻尿等症狀。這是因為體內的荷爾蒙失調,陰陽氣血紊亂衰弱導致,也就是更年期症候群。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就提到:女子五七(35歲)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六七(42歲)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49歲)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從面貌型態到生殖器官的萎縮、月經與生育功能的停止,詳細指出了女性從三十五到四十九歲左右會面臨到生理上的變化。

卵巢功能的衰弱、退化,雌激素的缺乏代表著腎氣精血衰退,即中醫所說的『腎虛』。而更年期症候群伴隨的精神煩悶不適與焦躁不安代表著自律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即中醫所說的肝鬱和肝火的表現,故治療上基本以補腎氣填精和疏肝為主方,並且依每個人體質症狀不同而加以調整治療。

更年期症候群的中醫辨證治療

陰虛火旺型:

臨床症狀:月經提前或縮短,月經量多,或已停經,手足心熱,潮熱多汗,心煩,失眠多夢,口乾舌燥,便秘,舌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方用:知柏地黃丸加減。

腎陽不足型:

臨床症狀:月經延後或縮短,月經量少,精神萎靡,形寒肢冷,納差腹瀉,面浮肢腫,尿溲清長或失禁,舌淡苔薄,脈沉細無力。

治法:補腎壯陽。方用:右歸丸加減。   

肝氣鬱結型:

臨床症狀:月經前後不定期,量或多或少,或已停經,胸脅脹滿,情緒不穩,急躁易怒,精神抑鬱不樂,時常嘆氣,咽喉常有異物感,舌紅苔白,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滋水涵木。方用:逍遙散加減補腎藥。   

痰濕瘀阻型:

臨床症狀:月經延後,量少不暢,時有十元硬幣大小血塊,白帶,或已停經,肢體困重,頭部困重,胸悶腹脹,大便不暢,舌暗淡苔厚膩,脈滑或沈。

治法:祛濕化痰,或益氣化瘀。方用二陳湯加減補腎藥。   

更年期症候群的預防與保健

適度參加戶外活動、團體活動,並增加與家人、朋友的互動。
注意飲食、起居規律,切忌日夜顛倒。

飲食上有以下幾點建議

避免過度刺激性的食物,並且減少咖啡因、茶類的食物,避免讓已經過亢的自律神經持續興奮。

可適度補充含有類似女性荷爾蒙之食物如櫻桃、蘋果、黃豆、苜蓿、月見草等,可延緩更年期婦女的快速老化、防治更年期的停經症狀如臉潮紅。

甘麥大棗茶:甘草5錢、小麥1兩、剖開紅棗10~15顆,以開水熬煮,即可飲用。可以寧心安神,有效獲得情緒的緩解。

玫瑰花茶:玫瑰3錢、冰糖適量,以溫開水沖泡當茶喝,可以疏肝理氣解鬱,適合平素較壓抑,工作壓力較大的女性朋友。

穴位按摩

太衝:在腳大姆趾與第二趾之間的凹陷處,能疏肝理氣解鬱悶。
太溪:在腳內踝尖與腳後跟中間的凹陷的地方,能補腎精延緩卵巢早衰。

三陰交:內踝尖上直上約4指幅寬,於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能養血並活化骨盆腔循環。

以上每個穴位可用手指按揉2~3分鐘,可早晚各作一回。另外,保持心情的愉快;臨事不急、不怒、不亂,再加上適度的運動以及均衡的飲食,還有多對更年期的症狀有正確的了解,才是防治更年期症候群的根本之道。
本文作者:仁愛醫院中醫科 董育瑞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