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豎腕副木治療腕隧道症候群(Carpaltunnelsyndrome,CTS)

陳女士退休後,近幾個月來開始熱衷於繪畫,幾乎每天至少連續三個鐘頭專注於繪畫當中,逐漸地,她開始感到右手出現麻痛、脹痛、刺痛感,但是只要甩一甩手,症狀就會稍微改善,陳女士起初不以為意,後來騎摩托車時間較長也會出現相同症狀,最嚴重時,半夜會因為手的脹痛、刺痛感而醒過來,於是到復健科求診,署南曾惠瑜主任安排了神經傳導檢查後,診斷為腕隧道症候群。陳女士經由減少連續繪畫的時間、經常穿戴豎腕副木,以及每週三次接受超音波治療,兩個月後症狀逐漸減輕,並可繼續她作畫的興趣。

所謂腕隧道症候群(Carpaltunnelsyndrome,以下簡稱CTS)是正中神經在手腕受到壓迫的病變,相當常見。腕隧道是由腕骨及橫腕韌帶所構成的一條隧道,位於手腕的掌面,在腕隧道內有正中神經及一些肌腱通過,任何在腕隧道的空間內壓迫到正中神經均可造成CTS。常見的原因包括過度使用症(Overusesyndromes)也就是過度使用手腕的族群,例如前述陳女士常拿筆繪畫、常使用滑鼠鍵盤的電腦族、常切菜及刷洗的家庭主婦、長時間做小工藝的家庭代工、常彈奏樂器的音樂家、長時間騎機車或腳踏車的族群,或是腕部結構改變及腫瘤,例如遠端橈骨骨折、外傷合併出血腫脹、脂肪瘤和腱鞘囊腫等。此外,懷孕、全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或少數結構特異也可能導致CTS。

CTS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症狀,最常見的症狀為正中神經所支配的大拇指側半邊手麻木、刺痛,範圍包括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有時五根手指都覺得麻木,嚴重的時候,甚至造成大拇指肌肉無力導致手部活動笨拙。很多病人晚上睡覺時常因手麻而驚醒,或者騎機車一段時間後感到手部酸麻,需要甩甩手或按摩來改善症狀。

臨床上理學檢查可以幫助確認診斷,例如Phalen’stest,Tinel’ssign,但其敏感性及特異性之變異性很大。所以進一步的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是必要的,其敏感性及特異性很高。此外,高解析度超音波攝影可用來快速評估腕部構造以追蹤病情。曾惠瑜主任提醒民眾:及早診斷可及早治療,並減少永久性神經傷害的可能。

一旦診斷為CTS,治療上分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保守治療主要包括穿戴豎腕副木以減少手腕的活動、石蠟浴或超音波治療、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維他命B6、利尿劑或局部注射類固醇。

學者Kaplan等人曾提出五個因子:1.大於50歲,2.症狀大於10個月,3.持續性手麻,4.合併有板肌指,5.Phalen‘stest正反應者。若病人有上述三個因子以上,93%對保守性治療無效;若僅有一個因子,則60%接受保守治療有效,不必手術治療。學者Kruger也報告過以豎腕副木治療CTS其效果高達67%。署南復健科主任曾惠瑜於成大醫院復健科服務時,曾發表過一篇研究,針對CTS的患者,穿戴由職能治療師為病人量身訂做的豎腕副木,每日穿戴八小時以上,經過二至四週後,其症狀、日常功能,及指力均獲得明顯改善。

一般來說,若保守治療六週後無效或已有魚際肌萎縮,則建議手術治療。署南醫骨科楊哲忠主任有一項獨步全球的手術設計專利能使傷口小,安全,又省時。

對於CTS來說,預防是最好的治療,建議民眾記得平時無論做任何事,盡量將腕關節保持在自然的姿勢(neutralposition),避免腕關節長久保持在彎曲或伸展的狀態;盡量用整隻手來抓東西,避免只用食指和大姆指夾住東西,而造成手腕的負擔;避免讓手腕一直重複做同一個動作,記得要適時地休息。若是重覆的抓握又合併手腕的偏移,將會對手腕的肌肉及正中神經造成過大的壓力。曾惠瑜主任建議當手腕做負擔較大的動作時,必須減緩速度,或者使用有效率的工具來減少手腕的負擔。一旦有症狀發生,務必找醫師診斷並接受合宜的治療,以減少永久性神經傷害的發生。


作者小檔案
姓名:曾惠瑜
學歷:成大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經歷:成大醫院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
   成大醫院復健科總醫師
專長學科:骨科復健、神經復健
現任:衛生署台南醫院復健科主任
本文作者:衛生署台南醫院復健科主任 曾惠瑜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