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精神疾病的污名化與歧視 大家卻渾然不覺

精神疾病污名的影響,不公平的對待經驗可能會造成患者的直接傷害、讓患者感到生氣、沮喪,甚至對自尊的長久損害;大部分的患者卻無法使用個人技巧來應付污名化與歧視的問題。在民智漸開,祟尚自由的社會裡,大家愈來愈重視公平與正義。近年來社會上一直不乏反歧視、爭公平的議題,透過媒體、社群網路的力量,皆獲得極大迴響,這代表著我們社會的反省與進步。然而,對精神疾病患者任何型式的歧視,卻在你我身邊持續存在。

身為精神醫療的臨床工作者,工作上幾乎無時無刻不面對精神疾病污名與歧視的影響。
「醫生,我最後想請問你一個問題,看精神科真的是很丟臉的事情嗎?」、「醫生,等一下我媽媽進來時,不要跟她說這裡是精神科喔!」、「我不敢在學校裡吃藥,這樣大家會知道我有問題…」、「醫師,麻煩你診斷書不要寫精神分裂症,這樣老闆會開除我…」,這些不是電視肥皂劇的對白,而是精神科診間裡每天上演的真實場景。即使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對精神病及其患者的貶抑處處存在於人們的互動及語彙之中,但我們卻渾然不覺。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志誠表示,精神分裂症,由於其獨特的症狀、失序的行為,常被視為是危險的,故特別容易成為烙印及歧視的對象。根據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針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調查結果顯示,患者最常發生的歧視情況為被人所刻意迴避(20%)、受到朋友(19%)、鄰里間(17%)、家人(15%)的不公平對待。

而患者最常見的預期差別待遇為隱瞞精神健康問題不被他人發現(49%)、因為可能出現的差別待遇而放棄應徵工作(29%)及放棄擁有親密關係(26%)。雖然精神疾病污名的影響是如此常見,大部分的患者卻無法使用個人技巧來應付污名化與歧視的問題。

這些不公平的對待經驗可能會造成患者的直接傷害、讓患者感到生氣、沮喪,甚至對自尊的長久損害,迫使許多患者在申請工作或其他場合中隱瞞精神健康問題。久而久之,患者除了面對疾病所帶來的苦楚和壓力外,也必須承受疾病被揭露的慢性恐懼,而這可能再度導致焦慮、憂鬱,使得患者原來的精神疾病問題更加沈疴。

此外,對烙印的恐懼害怕,會影響患者不願意去申請工作、接受教育,甚至是尋求治療。而社會資源的減少、社會孤立、對被社會排斥的害怕,都嚴重妨礙患者的復原,值得關心公平正義的你我關注。

精神疾病患者也是罹患疾病的個體,與其他疾病的病患同等不幸,一樣需要醫療照護與關懷,不應該遭受誤解與歧視。期盼我們大家能更多點反省,多些公平,將任何歧視消弭於無形!
本文作者:奇美醫院精神科 張志誠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