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如何「正確」選擇保養品?一位新格友的疑問=拾美網改寫版

A:

大陸的網路醫學資訊服務比臺灣強—這其實是必然的,他們人多,集合力量也大。
Anyway,我發表了一篇如何「正確」選擇保養品?一位新格友的疑問,他們覺得很好(應該是吧!?),就寫信告訴我想引用。
知識是上帝的,我們只是發現罷了…於是我同意他們的引用。只是基於好奇,請他們給我引用後的超連結;令我「大失所望」的是…他們寫的比我還流暢~
我知道我的文筆很囉唆、很爛…這是「懂太多,一股腦講出來」的壞處…我會反省,但是很難改正。
不囉唆,引用之…
如何“正確”選擇保養品
“用遍天下產品”的錯誤所在
“用遍天下產品”的嘗試是沒有意義的:“用遍天下產品”或許能知道“誰比較香、誰不太香”、“誰比較舒服、誰比較不舒服”之類的消費感覺,卻無法知道“誰安全、誰不安全”這個更加重要的健康問題,要知道“舒服的毒藥”對健康的殺傷力更大!
成分表可以“玩一玩”,不要太當真
為什麼成分表可以學習、可以參考,卻不要絕對當真?因為,目前我們確定知道的成分表的“信任風險”至少包括了:
① 成分表可以列出成分,不會列出成分的等級:為了節省成本(玫瑰精油的價格從每公斤二千元到八十七萬元都有),廠商使用等級不夠高的低階成分,成分中包含“不純雜質”的風險就會提高。
② 成分表可以列出成分,不會列出成分的濃度:光是玫瑰精油就可以貴成這個樣子,“幹細胞生長因子”有多貴,各位可以理解吧?!如同上述等級的討論,1%跟5%的高級成分,效果不同,成本也不同。這部份廠商不會告知各位,成分表當然也沒有。
③ 萬一廠商不誠實,成分表出現“假裝添加,其實沒有”的虛構成分:這部分應該不難想像吧?如果“全世界”都追逐某種原料,廠商可能“因為太貴,買不下手”;也可能“因為買不到,無法添加”。無論如何,號稱珍貴幹細胞因子的產品,未必真的…當然效果就…是非常可能發生的!
④ 萬一廠商不誠實,成分表發生“已經添加、不敢明告”的問題成分:這種新聞多的是,比方說:韓制IPKNBB霜含螢光劑恐致癌、化妝品化學毒物質恐引憂鬱症。從瑪迪芙MOTIF“黑心保養品”事件談起、是裝傻還是故意?市場上售美白蘆薈面霜含汞超標2900倍、“毒”膚霜含汞超量5000倍、瑪卡蓮娜美白霜含汞逾400ppm越抹越黑、去斑霜汞超量美白變大黑臉…
⑤ 即便上述的情況都躲過了,還是可能發生“該成分長期安全性有問題”的風險:請各位試想,連FDA都會核可“有長期風險的藥物”(比方說諾美婷、福善美),為什麼我們對於連續使用數年,面積超過900平方公分(<=一張臉)的成分,它的長期安全一點都不擔心?
各位難道不曾懷疑,也許就是因為我們從來不關心這些成分的長期風險,社會上才會有越來越多敏感、酒糟肌膚的現象?!
(所以才建議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與化妝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後監測(PMS))
最聰明,最正確的“美食評鑒”,不是看食譜,是現場試吃!
因為這些“理想與現實的差異”,大家一定可以理解:“真正正確選擇保養品的方法,就是實際去用,然後不斷監測!”
簡單來說,既然“食物無毒,吃了沒事!食物有毒,吃了拉肚!”,那“保養品很安全,擦三個月細胞沒事;保養品有問題,擦三個月細胞就會出現訊號!”
真實的細胞反應,勝過任何“檢驗資料”!以IPKN螢光劑案例來說,誰的檢驗都不要相信,只相信細胞使用後的真實反應。這個方法的邏輯是:人類只能檢驗出“已知成分”,比方說“知道砒霜有毒,檢驗砒霜”,可是細胞不是這樣的,無論我們知不知道這個成分的好壞,“細胞一定知道!”
提問與回答
提問:平時只擦隔離霜,卸妝用卸妝乳,還是用卸妝水,比較合適呢?
回答:使用乳或水都不是重點,真正的重點是“卸乾淨、又不過度傷害”。
再問:用SPF35的美白防曬霜,用卸妝水也能卸乾淨嗎?
再答:邏輯還是一樣的,可以試著使用,然後用卸妝水卸卸看,立刻以肌膚檢測方式檢驗。如果卸得掉,就沒有“立即堆積”的問題。
至於“長期產品安全、風險”,都要使用一陣子,持續追蹤才能確定。
“如果產品是安全的,長期使用後皮膚就會是健康的。如果產品是不安全的,長期使用必然會傷害皮膚。肌膚檢測可以早期發現、早期避免!”
(作者:宋奉宜http://www.10mei.com/home.jsp?uid=10180 編輯:Freya)
補充閱讀:
如何「正確」選擇保養品?一位新格友的疑問(2010/10/29舊文章)2011-09-0615:41
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化妝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後監測(PMS)=邱品齊醫師格文引用
成分表上看不到的秘密—不純物=邱品齊醫師格文引用
韓制IPKN BB霜含螢光劑恐致癌=廣告/新聞閱讀
從「IPKN BB霜烏龍事件?」談「只有長期監測,真正看到細胞不受損才是硬道理」
化妝品化學毒物質恐引憂鬱症=廣告/新聞閱讀
皮膚專科醫師對保養品的瞭解—從瑪迪芙MOTIF「黑心保養品」事件談起
是裝傻還是故意?邱品齊醫師格文引用
市售美白蘆薈面霜含汞超標2900倍=廣告/新聞閱讀
「毒」膚霜含汞超量5000倍
瑪卡蓮娜美白霜含汞逾400ppm越抹越黑=廣告/新聞閱讀
去斑霜汞超量美白變大黑臉=廣告/新聞閱讀
提高中風機率歐洲停賣諾美婷=廣告/新聞閱讀
從「減肥藥停售」看藥物追蹤與安全=談「保養品的長期安全」
肌膚檢測是否可以「預測」保養品傷害?格友來函
保養品的「適合與否」=與大陸齊醫師的觀念來往
「醫學」美容早已名存實亡=邱品齊醫師格文引用

2011-10-21 12:39:44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