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肌膚監測的學術論文(一)

A:

這篇文章是與西安齊顯龍醫師合寫的;早在年初就刊登了,只是沒有時間整理下來,與各位分享。
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當然是正式向醫學界闡明肌膚監測的學理與科學發展。剛開始學習肌膚監測的時候,還有些醫師同儕覺得懷疑:這次去西安講給高天文教授團隊聽,他們是大陸前三大皮膚科,也是大陸皮膚病理學的翹楚,結論是同意我的設想,也有興趣繼續往下發展,成立相關研究課題。
這篇文章是個開頭,系列預計至少有五篇;系列一與系列二已經刊出了,系列三還在寫…
科學研究雖然很累,但也算是醫師的義務。我想向幾位恩師們報告:學生雖然開業了,卻沒有放棄在教學醫院內的教學與研究義務…
“肌膚監測”系列一:概述
齊顯龍1,宋奉宜2
(1.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全軍皮膚病研究所2.臺灣極緻皮膚專科診所)
【文獻出處】中國美容醫學,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 編輯部郵箱, 2011年02期【DOI】CNKI:SUN:MRYX.0.2011-02-063【分類號】R751
【摘要】隨著保養品的逐漸普使用,伴隨而來的是敏感皮膚發病率的顯著升高及保養品不良反應的逐漸增多。“肌膚監測”是近年臺灣宋奉宜醫師逐漸提倡並發展起來的一個新概念,主要內涵在於長期監測個體的皮膚狀態。目前主要著眼點在於檢測保養品使用前後和使用過程中的皮膚狀態變化,以指導正確的保養品使用,儘早避免保養品不良反應等的發生。為了有效避免保養品不良反應,做到正確護膚,在“保養品諮詢師”的指導下,正確進行“肌膚監測”非常必要。本部分系列專題,從“肌膚監測”的定義、意義、具體操作方法、遠期發展前景等幾個方面詳細闡述了“肌膚監測”的具體內容,期望引起國內外皮膚美容專業人員的興趣。
【關鍵字】保養品;肌膚監測;電子皮膚鏡;伍氏燈;護膚品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對這一器官之所以關注,大部分是由於人們的美容需要。當前對其他器官如肝臟、胰臟、肺臟、心臟等臟器功能的良好與否,分別有其成熟的檢查方法,例如定期監測肝功能、血糖水準、肺功能、心電圖等。雖然因為美容護膚發展的需要,人們對自身最大器官皮膚的關注在逐漸加重,但是迄今為止,尚沒有非常普及應用的監測方法能夠準確評價個體的皮膚狀態和功能。
在人們日益關注護膚的今天,保養品直接引起的不良反應也越來越多,而和保養品使用密切相關的敏感皮膚發生率也越來越高。“敏感皮膚發生率”的增高也意味著“經皮吸收有害物質”的風險有增高的趨勢。也就是說,監測保養品對皮膚的影響,不僅僅是美容需要,也是健康需要。
對皮膚的監測和評價日益成為現代皮膚科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目前有多種皮膚功能監測儀器,用來評價皮膚的功能及狀態。但是這些檢測儀器反應皮膚狀態和功能距離準確指導保養品使用有一定差距,而“肌膚監測”的概念的提出及實施,能很大程度滿足監測皮膚狀態及功能的需要。
1.“肌膚監測”的定義
1.1什麼是“肌膚監測”
“肌膚監測”是一種對皮膚長期監控的醫療觀念。具體實施方式是,通過對特定局部皮膚進行定期檢查,觀察不同時間點的皮膚狀態與功能變化,反應隨時間與保養品使用或皮膚雷射、美容療程產生的皮膚影響,用來指導化妝品使用、護膚、美容治療等。
“肌膚監測”的出發點,是對不同時間點皮膚狀態和功能的監測。通過定期檢測皮膚狀態和功能,可以準確判斷保養品使用、護膚手段與醫學美容治療等是否恰當合適。
1.2“肌膚監測”的工具
“肌膚監測”最常用二種儀器:至少50X放大的電子放大鏡(數位皮膚鏡)【1】與伍氏燈【2】。用此兩種儀器即可滿足“肌膚監測”的臨床需要。由於價格便宜且使用方便,使“肌膚監測”更加容易普及化。當然,隨著科學技術的逐漸發展,只要符合”長期監測、費用合宜、使用方便”的準則,未來還有什麼樣的儀器可用尚難預測。
在目前“肌膚監測”中,不提倡採用皮膚CT【3,4】。主要由於皮膚CT用於肌膚監測,其功能僅僅和數位皮膚鏡類似,但其價格昂貴,方法複雜,需要經過專業化培訓。當前廣泛使用的VISIA檢測儀,雖然可以運用光學攝影技術,測出斑點、毛孔、皺紋、油脂、紫外線或日照等對皮膚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但是由於人工智慧的可信程度低,導致VISIA檢測儀無法分辨“皺紋是因皮膚健康而消失”與“皺紋是為化妝品使用而消失”二者的差異,無法滿足“肌膚監測”的需要。
其他的諸如水合程度、油脂含量等功能的皮膚功能檢測儀器,檢測結果僅僅說明檢測時點的水合程度和油脂含量等,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如外界環境日曬、下雨、氣溫改變甚至清潔次數和保養品使用時間等,都會對這些檢測結果產生影響。為了保證每次檢測的準確性,必須有固定溫度、濕度、空氣對流的監測環境,這樣的”標準測試方式”在臨床幾乎不可能實現。由於“單個時間點的瞬間資料”很難準確反應受測者的皮膚真實狀態,幾乎不可能在“肌膚監測”中產生可信賴的結果。
當前所謂“肌膚檢測”,大部分只是化妝品廠家輔助推銷的工具。因為可能發生“消費者使用廠家推薦護膚產品後,檢測數值變化無法解釋”,幾乎全是“單次檢測”,無法做到“長期監測”。如果一種皮膚檢測的工具,無法提供“準確反應受測者的皮膚真實恒定狀態”的功能,就不符合“肌膚監測”的使用。
1.3“肌膚監測”的觀察內容
“肌膚監測”目前主要適用在監測保養品使用、護膚手段與醫學美容治療過程中的皮膚表現,來判斷這些影響因素對皮膚的結構和功能的影響程度。以保養品使用為例,在使用新的保養品之前、之中及隨後過程中,針對使用保養品的局部皮膚不斷、多次進行監測。通過皮膚鏡放大皮膚局部,仔細觀察皮紋、皮溝及皮脊的分佈特點、角質代謝病態特徵、真皮混濁/透光程度、毛髮生長與分部特徵、色斑分佈/型態/消長等現象,加上真皮局部炎症表現及血管擴張、血液滲出情況,初步判斷皮膚的生理與病理狀態。由於在伍氏燈下化學成分可以表現出特定的顏色,故而在伍氏燈下觀察皮膚表面化妝品成分的初步顯色與分佈,以及皮膚使用保養品後出現的正常、敏感、發紅或滲液反應的顯色與分佈,來監測個體皮膚對保養品終產品的組織反應。
1.4“肌膚監測”的邏輯基礎
“肌膚監測”的邏輯依據十分簡單:在保養品導致的不良反應中,除急性接觸過敏性皮炎外,保養品對皮膚產生的影響均不是迅速出現,而是以緩慢的速度表現出來。如使用某保養品一年後,皮膚產生了某種改變,這種改變必然是由“量變到質變”的漫長過程,而非忽然出現。由於這種改變出現前並無明確的症狀或體徵引起消費者重視。然而通過“肌膚監測”,將皮膚影像放大,並詳細觀察,定期進行逐次、長期監控、紀錄與比較;藉由更大量、至少是50倍的影像資訊,監測者可以在皮膚發生肉眼不能覺察的微細變化時,及早發現皮膚結構、型態與功能改變並作出相應處理,從而避免這些微細損害逐漸加重,使其在“質變”前即停止或有效逆轉這種發展趨勢。
同樣除急性接觸性皮炎等快速反應外,保養品對於皮膚的優劣影響,消費者在短期內無法評判。“肌膚監測”提供了更快速、安全且可反復、多次操作的監控方式。隨著監測者受訓程度與經驗值的加深,與保養品對皮膚影響的強弱不同,監測者最快在使用錯誤保養品一至二周內,就可以發現保養品對皮膚是否有不良影響。即便此時尚無肉眼可見的保養品不良反應症狀或體徵出現,監測者還是可以通過科學監測,有效預防保養品不良影響的惡化。
2.肌膚監測的意義
2.1成為“保養品諮詢師”的工具
作為“保養品諮詢師”【5】,必須有相當基礎的保養品成分知識,對《化妝品衛生規範》所規定的主要成分、防腐劑、色素、防曬劑等作用機理和功效等有詳細的瞭解和掌握。但是面對浩如煙海的化妝品成分,具體作用與成分間交互作用也缺乏具體研究,專業人員根本無法真實掌握每種化妝品的具體作用,更不可能瞭解不同成分之間的相互反應、相互影響與長期生理效應等。
“保養品諮詢師”要開展工作,必須有其相應方法。而“肌膚監測”的出現,恰好成為“保養品諮詢師”的良好工具。其立足點在於監測保養品使用過程中的皮膚反應,從而有別於對於繁雜保養品成分的學習,可以避開保養品複雜成分、劑型、尚未深入研究的作用、副作用、不同成分之間的相互影響、雜質等誤區,直接觀察終端護膚產品對於皮膚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影響,從而科學地執行相關工作。
透過“肌膚監測”的學習與推廣,實際操作者因此將“保養品成分”學習退居到輔助地位。通過直觀地觀察與發現皮膚反應,以及數位照片的存檔、歸類,“保養品諮詢”和消費者或患者更容易溝通,使得原本非常龐雜、困難的“保養品諮詢師”教育,變成容易推廣的、實際可執行。
2.2預防或提前感知保養品不良反應
保養品不良反應一旦出現,消費者面臨的不僅僅是個體美觀狀態的影響,還需要進行有效治療措施,增加個人負擔的同時,還會和銷售產品廠家出現糾紛。
大部分市售保養品不良反應已非“接觸過敏性皮炎”。而“肌膚監測”可以在亞急性或慢性接觸性皮炎等非快速反應外的保養品不良反應發生前,發現早期的皮膚狀態改變,從而採取適當的處理措施,及時減緩、停止、逆轉不良反應的發生趨勢。使用者可以提早停用該保養品,選擇更安全的替換產品。如果早期並未使用“肌膚監測”程式,等保養品導致的不良影響逐漸加重,到消費者出現明顯紅斑、瘙癢、乾燥、燒灼等臨床症狀的時候,亞急性或慢性保養品不良反應已經出現,還可以通過有效“肌膚監測”,採用藥物或更換保養品等措施,動態觀察皮膚狀態的改變情況。
2.3指導醫學美容儀器與療程的使用
雷射美容是當今時代最為熱衷的美容項目,但是雷射治療對於皮膚的影響仍然局限於取得治療效果,對皮膚損傷的最小化,但即便是飛梭雷射等創傷小的雷射治療,總還是對皮膚的功能和狀態有一定影響。雖然尚缺乏明確的統計學資料,有多位元學者注意到強脈衝光治療後皮膚敏感狀態的加重或持續存在。故而在雷射美容治療前後進行“肌膚監測”,也可以起到監測雷射治療效果、安全與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等,能用來客觀評價雷射美容儀器的療效和安全性。如果在新雷射儀器上市使用於臨床前進行部分人群的“肌膚監測”,相信能顯著提高雷射美容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雷射屬於重大皮膚治療,事先運用“肌膚監測”篩選適合接受治療者,避免患者接受錯誤的機器、劑量治療,也說明是“肌膚監測”在指導雷射美容方面的重大意義。
3.“肌膚監測”的學界推廣的必要性
在保養品長期使用效率、安全、不良反應等狀況尚無法清楚監控的現狀下,發展保養品使用“肌膚監測”,可以填補保養品使用的正確教育、不良反應診斷及保養品諮詢的不足,使“保養品諮詢師”能更好地與消費者溝通,充分、及時、準確的理解保養品效能、安全與不良反應。由實際的皮膚反應/細胞結構變化,“肌膚監測”的操作者可能發現某些尚未被報告或紀錄的現象與反應,補足現今保養品成分科學未知的成分-皮膚相對反應。
參考文獻:
1. Kittler H, Pehamberger H, Wolff K, Binder M. Use of digital dermoscopy to monitor melanocytic lesions: risks and benefits. J Drugs Dermatol. 2003 Jun;2(3):309-11.
2. Kaliyadan F, Venkitakrishnan S, Manoj J. Use of a wood's lamp as a ultraviolet light source to improve the speed and quality of suction blister harvesting. 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 2010 Jul-Aug;76(4):429-31.
3. Xiang W, Xu A, Xu J, Bi Z, Shang Y, Ren Q.In vivo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of hypopigmented macules: a preliminary comparison of confocal images in vitiligo, nevus depigmentosus and postinflammatory hypopigmentation. Lasers Med Sci. 2010 Jul;25(4):551-8. Epub 2010 Feb 24.
4. Gerger A, Hofmann-Wellenhof R, Samonigg H, Smolle J.In vivo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in the diagnosis of melanocytic skin tumours. Br J Dermatol. 2009 Mar;160(3):475-81. Epub 2009 Jan 10.
5. 齊顯龍,高劍,劉嵐,等.保養品諮詢系列講座(一)- — 概述[J].中國美容醫學雜誌,2008,17(12):1810—1811.
通訊作者:宋奉宜
此文由宋奉宜醫師收錄至皮膚科常見問題集

2011-10-05 21:46:08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