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燙傷沖脫泡蓋送的錯誤療法?

A:

有此一說:

請問這則燙傷論是真的嗎?謝謝

沖脫泡蓋送只會把患者送進痛苦的深淵

居家安全,必須熟記,以免倉皇不知所措,若以西醫之法「沖脫泡蓋送」來救之,終難免後遺症一大堆,熱氣內逼,輕則爛入筋骨、手足攣縮,重則直逼入心,命難保矣!見報載,婦人受火傷,久病不癒,終因丈夫失業而造成殺妻弒子的慘劇,能無慟於心乎?茲列燙火傷治則以為參考。隨證隨手急救。不要再生憾事方是我願。而日曬或高溫所造成的傷,也比照處理,會有想像不到的效果。想到有些人還組成燙傷協會,救助被火紋身的孩子,真的很奇怪呢!憑什麼西醫犯的錯,卻要社會大眾替你收拾殘局,他們就可以置身事外,復健又可以賺一票。中醫的療法為何不用,簡直是混蛋加三級!

以下為所蒐集之經驗方以為參考,這些方法不留疤痕,才令你感嘆老祖宗的智慧。

1.廚房內受火傷,立刻抓一把鹽,覆傷口,可立消,皮未破,不會痛,別怕。

2.大黃一斤,水煎湯一大桶,用塑膠桶裝好。密封備用,臨症取出,浸泡或用棉沾敷患處。速度夠快,連起水泡的機會都沒有。即使變味了,效果更好;不用在乎什麼細菌感染,那是西醫騙人的把戲。

3.蔥白搗白砂糖敷,可立即止痛並排出受傷細胞的組織液而無疤痕,用紅糖或紅砂糖則會留痕印。

4.池塘裡的布袋蓮,取出搗爛敷,消腫止痛,不留痕。

5.傷口化膿。用大黃粉敷之、收口,勿揭,可無痕。

6.溲漿糊敷之有效,無酸腐味者,不可用。

7.全身傷者,內服蜂蜜拌生水、外浸大黃湯,效果奇佳。

8.若被煙燻者,可用白蘿蔔打成汁灌服,催吐可治,再服令肺中煙盡可救。無鮮者,用乾品煎湯,效果相同。

9.蚯蚓加白糖拌勻,放盆內蓋住,化為水、敷傷口,效果神速。

10.火爆傷眼,川七葉搗汁,或南瓜水、葵花油點之均效。

※注意:凡火傷不論輕重,可以童便灌之,以免火毒攻心;或用白砂糖以熱水沖服;或蜂蜜調生水灌下均妙,切記!!不可用冷水或井水、溝泥沖浸。倘若有誤,則熱氣內逼,輕則爛入筋骨,手足攣縮,重則直攻入心,則難救矣!即使痛極難忍,亦必忍住,先用真麻油敷之,再用糯米淘米汁加真麻油,順向攪拌一、二千下,切莫倒攪,免得起泡;拌到可以挑起成絲,再敷傷處,立刻止痛,癒後並無疤痕,神效。
(龐元英談藪)

1.薄荷腦五錢、胡麻油五錢、石灰水五錢,混合塗傷處。(醫事新聞)

2.先用石鹼水(洗衣皂用水浸泡成的水,日本人稱肥皂為石鹼)洗燙處

再用上好燒酒頻頻擦拭之,約一小時能止痛。

3.豬脂熬為油,入小鼠數隻,熬枯為度,去鼠不用,傾油至瓦器中,納輕粉攪勻安放備用。(墨蛾小錄)

4.火傷之輕者,可用亞麻仁油等量之石灰水塗之即癒。(日本治療新報)

5.上等花露水抹擦患處即刻止痛。(育軒筆談)

若是治不得法以致掀赤腫痛,毒腐成膿。用麻油四兩、當歸一兩煠後濾去渣,入黃蠟一兩,攪化,隔水拔火氣,以布攤貼。立刻止痛生肌,神效之至。

6.好肉曝傷或燙火燒,皮膚疼痛,外起燎皰,可將皰挑破,放出毒水使毒輕之;因此證雖屬外因,輕雖易治,但若傷重則需防火毒熱氣攻裡,此會使人煩躁作嘔便秘,甚則神昏悶絕。對於初傷者,可用冷燒酒一盅,在患者不注意時往患者胸前一潑,患者必大口吸呼,其胸口熱毒必隨呼氣而出矣!若仍作煩悶者,以新童尿灌之,外初用清涼膏(1)塗之,解毒止痛,不致臭爛;次以罌票膏(2)塗之,痛生新膿時,換黃連膏(3)貼之收斂,火毒攻裡者宜四順清涼飲(4)服之,務令二便通利,則毒熱必解。

禁忌:新傷禁用冷水,因以井泥浸淋傷處。恐會使熱毒伏於內、寒凝束於外、致使皮肉臭爛,神昏便秘,聳肩氣喘者,多致不救。
(以上出自於醫宗金鑑)

1.蛤蜊殼,蜜灸焦黃色,研細末,用生香油調膏敷之,如水仍無痕跡。

2.以蜜調敷。止痛無痕。

3.桐油二分,水一分攪令勻,入黃丹、石膏末拌後敷。

4.榆樹根白皮為細末一兩、黃丹二錢攪勻,用井水調勻敷患處,乾則以涼水敷之,三五日即癒。敷後流水者可治,不流水者傷重難治。

5.槐子燒灰為末,香油調敷。無槐子用槐皮炒研末亦可。

6.火毒傳於下焦,用生地、當歸、芍藥、木通、山梔、赤茯苓、甘草煎湯服,其痛立止。再用四物加人參、黃耆、白芷、甘草煎湯數劑,去腐生新肉矣!

7.醉後復受燙火傷,前方去芍藥,加黃芩、葛根,十餘劑,則發熱作渴飲水等之火毒患可除。再用生地、黃耆、白朮、川芎、當歸、赤芍、灸草、白芷、木瓜去腐生新肉,此時應善保身體,若因勞忽寒熱,乃氣血虛故用人參、灸耆、生耆、五味子、酸棗仁,可以得痊。 (以上出自萬病回春)

1.外用麻油和梔子末厚塗之,已成瘡者。篩白糖灰粉塗之,內服大黃、生甘草各五錢,荊芥、黃芩、防風

各三錢,黃耆、茯苓各三兩,當歸四兩;上述藥分為五帖,水煎服。(出自華陀遺書)

(1)清涼膏:生石灰泡水沈澱後,取其上層水,拌香油,順攪,稠粘如糊,備用。用時方法同罌票膏。

(2)罌票膏:是以罌粟花或殼,配合香油以碟子炸枯、濾淨,入白蠟熔化,傾入碗內,

將凝時入輕粉二錢攪勻,炖水中,令冷取出;臨用取出時,用棉紙鋪平

敷傷處,日換二次,次日用棉沾濃茶汁清傷口後再敷。

(3)黃連膏:黃連三錢、歸尾五錢、生地ㄧ兩、薑黃三錢、黃柏三錢、香油十二兩,將藥以碟子炸枯,撈去渣,下黃蠟四兩,熔化盡,用夏布濾淨,入磁盆內用柳枝攪,凝為度。

(4)四順清涼飲:防風、梔子、連翹、甘草、當歸、赤芍、羌活各ㄧ錢,大黃二錢、水二碗、燈心草ㄧ錢,

煎八分,空腹服。


KingNet放射診斷科特別門診醫師回答
林口長庚醫院 陳煥武醫師

看到文章裡面這幾句
"不用在乎什麼細菌感染,那是西醫騙人的把戲。"
"蚯蚓加白糖拌勻"
"火爆傷眼,川七葉搗汁,或南瓜水、葵花油點之均效"
還會有人相信文章的話
那我只能說我們醫學教育實在太失敗了

因為感染醫學的發達和抗生素研發的進步
全世界平均壽命才大幅的延長
這篇文章 完全沒有無菌概念
只有偏見以及一堆錯誤的醫療方式

運用作者自己的話
有效又科學的西醫療法為何不用,簡直是混蛋加三級!


KingNet藥物諮詢特別門診藥師回答
義守大學義大醫院中藥科 吳宗修藥師

中西醫療各有優勢,若能取其優點,對燙傷後的恢復及生活品質將大大的提升。中醫師陳玫妃對燙偒以中西醫共同處理的方式就得到很好的效果,筆者將其內容節錄於下供民眾參考。

燒燙傷發生後,第一時間處理很重要。燒燙傷時須把握黃金的時刻,先做出正確、有幫助的急救。把握標準程序「沖、脫、泡、蓋、送」原則。通常第一度燒傷,範圍僅影響到上皮部份,真皮及皮下會有所謂的「反應性充血」。第二度燒傷則已傷及真皮,多會形成水泡。

輕度燒燙傷的處理部分,首先應趕快用大量水沖洗患部,以乾淨、流動的冷水沖泡到不痛為止。然後將傷口上的衣物去除。若有水泡,千萬不要弄破。並浸泡在冷水中,脫除衣物。最後覆蓋;應保護傷口,避免感染,可用無菌的紗布覆蓋在傷處。症狀表現上,若為第一度燒傷,範圍僅影響到上皮部份,在真皮及皮下會有所謂的「反應性充血」,出現疼痛感。約3~7天後會自動脫皮、痊癒;屬於「輕度的燒燙傷」。

而第二度燒傷,也就是所謂的損傷部位傷及真皮,會發生嚴重地充血,甚至形成水泡。表皮會有紅色、潮濕,及滲出液、局部腫脹的現象,會帶來劇烈的疼痛。癒合時間大約要一個月。

中醫可幫助調理一、二級燒燙傷。一級的燒燙傷,在中醫認為是皮膚所呈現的充血反應,造成局部的發炎,因此導致血熱旺盛。可在冰敷後,抹上紫雲膏,以及配合內服藥方。而第二級燒燙傷,患者多屬於有濕熱的現象,則可配合以去濕、化熱的藥方調理。

若為一級的燒燙傷,可冰敷後,抹上紫雲膏,具有消紅腫、退紅的作用。藥方內服部分,在初期前3天,可用活血、清熱的藥方,如黃連解毒湯;配合用藥可加上血府逐瘀湯。3天以後,慢慢促進傷口癒合、癤痂、脫皮、痊癒,可加上補氣、健脾的藥方,如四君子湯。

而第二級燒燙傷,患處會形成水泡、表面紅腫、潮濕,甚至有局部的滲出液、腫脹等症狀。在中醫認為,屬於濕熱的現象。藥方治療可用去濕、化熱的藥方。如龍膽瀉肝湯,配合用藥加黃柏、淮七、蒼朮、薏仁。此外,這階段患者通常會夾雜有劇烈的疼痛,配合用藥還可加上延胡、乳香、沒藥,以幫助退紅、消腫脹作用。

輕微燒燙傷,還可配合藥膳茶飲方保健。在燒燙傷初期,出現局部的紅腫、熱痛、充血的現象,中醫外敷應用上,可用黃芩、黃柏、大黃各等份。用水調均後摻在護膚墊上敷於患處,幫助改善急性腫脹不適。

外敷調理方,其中,黃芩具有抗菌、消炎等藥理作用。黃柏可抗菌;能清熱燥濕,也能瀉火解毒。大黃外用也有很強的清熱消炎功能。茶飲方保健部分,建議可準備薏苡仁3錢、黃芩3錢、赤芍3錢。做法為用600C.C的水煮沸後,放溫10分鐘,即可飲用。

此道茶飲有驅濕、清熱、活血、涼血的作用,可幫助燒燙傷部位,水泡、紅腫的代謝。有利於傷口的癒合。也提醒,相關藥方使用上,依照個別患者不同程度燒燙傷情況、體質,使用仍有差異,應在醫師指示下使用為宜。

2011-09-05 07:01:14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