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主題:酒糟真的是不治之症?

A:

① 部落格設置目的:錯誤雷射/激光/醫美/保養品後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修復;成為專業敏感/酒糟/玫瑰痤瘡肌膚的治療機構
② 如果您在海外,想訂閱本部落格電子報,以便更方便地閱讀全文/超連結,煩請點擊這裏
問,醫生:
對於您不辭辛勞的為病患解感,我真的對您感到深深的佩服,您真的相當有衝勁及認真、負責任,一位好的醫生就該如此有這樣的態度吧?別家的診所雖然也有像您一樣弄個網頁什麼的,也弄個有留言的功能,但留言歸留言,也許留言太多也來不及回吧!我只能說您真的值得讓人嘉許的一位醫生。
您說上一位皮膚受損的話需要花上九個月的時間,那我呢?我的臉預計何時能恢復以往的肌膚呢?
酒糟聽說是不治之症,讓人聽了很害怕,總希望能把最壞的狀況壓到最低,希望在您的診所及護理師的細心幫忙之下,我能儘快將皮膚調理回正常。
最近有一名自稱酒糟的小姐跟我聯絡,她說她莫名其妙就發生酒糟,經醫生判定也是酒糟,最近也莫名就爆紅,但沒長疹子,問我是不是有和她相同的例子!?
我想酒糟爆紅的經驗是患有酒糟的人都必經的路程吧!但是我也開始慢慢的會紅到鼻子耶?那個女生也是這樣,怎麼也會慢慢的紅到鼻子呢?雖然不是天天都紅鼻子,但是只要臉有紅起來,漸漸的連帶鼻子也會紅哦!?這酒糟的狀況算慢慢嚴重嗎?這真的要變成酒糟鼻了是嗎?
回答:
1. 您臉部的問題,如果認真地治療,估計也是九~十二個月(從第一天算起);九個多月一定可以到達75%以上的改善。
1.1. 任何與生物相關的學科都有「滿足曲線點理論」,也就是「假設放入X可以得到50%的效果;放入2X可以得到75%的效果;放入3X可以得到82.5%的效果…」;也就是說,最合理的投資報酬率常常是80%上下;如果希望達到95%,往往要3~5倍於初期的投入(3~5X)。
1.2. 估計在九個月的時間,大概是2~3X的投入,十二個月的時候,大概是3~4X的投入,結果應該落在90%附近;剩下的部份就「降低投資速度,配合上帝自己的作工」;也就是說只要「不再破壞」,它就可以漸漸地緩和下來。這就是我們常常告訴各位「到時候可以選用瑞昇簡單產品,未必需要針對性產品」的意思。
1.3. 這個條件成立的前提,就是完全配合這項理論—堅決不再傷害肌膚,並且幫助它自然代謝。我們現在對於敷面療程的經驗大約只有五個月,估計出來的X大概是「三盒敷面粉」的數量。
2. 酒糟並不是「不治之症」。經過這幾個月的實際操作,我的感想是這樣的:
2.1. 酒糟雖說「發作原因不明」;總不脫離「持續性的傷害」這個範圍。所謂「持續性傷害」,也可以限定在「內部自體免疫攻擊」、「外部環境傷害」二大項。真正因為自體免疫問題的酒糟似乎太少,最多就是與避孕藥/荷爾蒙有關的問題,這部份給予藥物的醫師們也會警覺,不至於漫無頭緒。所以我們可以再把範圍限制到更窄一些;也就是單純討論「外部環境傷害」。
2.1.1. 目前醫界已知的外部環境傷害包括了日光、過度清潔(洗臉、游泳、SPA…;一般所謂的「生活習慣」其實多半歸在這一類才對)、環境冷熱與乾燥因素、刺激性化妝品(髮膠、香水、染髮、燙髮…)以及熱燙、辛辣、酒精類食物或其它會造成血管擴張的因素與藥物。。醫界比較不清楚的是「無立即刺激性保養品成分」,也就是我們現在正在思考的「毛孔皮脂腺體堵塞、肌膚正常代謝受阻、基層細胞活性下降=>皮膚耐受性下降」的方向。
2.2. 許多的朋友或許怪罪「其它醫師為什麼就只是給個藥」?對於這樣的事,我想這是各自的抉擇。現在的健保環境下,許多醫師看診時間太匆促,幾乎不可能顧及「外部環境傷害」的討論。如果不除去傷害因子,單純給予藥物的治療,輕則治療無效,重則「因為藥物也是一種刺激」,結果導致症狀惡化。
2.2.1. 我們創業三年以來一直都「很謹慎而囉唆地看診」;即便如此,也無法對酒糟/敏感性肌膚的患者提供完整的照顧(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這些朋友「光是看病就會好」,那各大醫院的醫師們就一定可以達成「完全使命」,不是嗎?)現在有了瑞昇等安全產品,我們算是「從頭管到尾」,從之前就發現的「正確清潔」,現在增加了「安全/正確保養品使用」以及「和緩式修正療程」。後二者是傳統美容從業人員常見的智慧,卻也是皮膚醫學界比較困難達成的—即便許多皮膚專科醫師跨入保養品領域,可是相關的醫學美容臨床經驗終究不過十多年~這是我最近反覆思考各位的疑問,所得到的初步想法。
2.3. 我們希望這樣全面的介入,能夠讓酒糟這種「學理上確定不是」不治之症的病例,「實務上也確定不是」不治之症!
3. 酒糟的可能成因太多,當然不容易完全找到。不容易找到全部原因,就簡單地定義「原因不明」,對於當事者也許就冤枉成了「莫名其妙」。我的意思是說,如果「真的」莫名其妙就慘了—「不明原因」是找不到,「莫名其妙」是沒有原因,前者才是不治之症~
3.1. 我們的認知其實是「原先所謂不明原因的案例,很大一部分是皮膚新陳代謝被外界嚴重干擾;因此導正皮膚新陳代謝有機會讓皮膚恢復正常」這樣的假設而來。至於日光、冷熱乾濕因子等,特別是後者,多半是「加重因素」而非「主要因素」。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能夠把皮膚的健康真正照顧好,就不很擔心酒糟在酷夏與嚴冬的傷害。
3.2. 日光部分,有些人確實是光過敏/光敏感;可是有更多部份的酒糟患者是「本身沒有光過敏,但是在肌膚敏感的狀態下,對於光線與熱能有非常強烈且迅速的反應」。這些人如果沒有好好地、仔細地辨別判斷,當然也可能以「陽光刺激」作為診斷。
3.3. 也就是說,醫療人員應該更細心、體貼地與患者溝通;試圖找出「全部原因中的部分原因」。能夠解決一個誘因,就減輕一分酒糟的傷害。「醫者父母心」,當然不是隨便說說的~
4. 「酒糟爆紅的經驗是…會紅到鼻子…酒糟的狀況算慢慢嚴重嗎?這真的要變成酒糟鼻了是嗎?」=>如果放任酒糟繼續進行,確實可以侵犯到鼻子。這樣的狀況多半來自毛囊螨或是細菌感染(膿疱型)的酒糟患者;有些侵犯到很厲害的人,連眼睛也會侵犯到,造成結膜炎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醫師會給予口服/外用抗生素與驅蟲藥物(就是柔潔的主成分metronidazole),就是為了預防或治療這種問題。
4.1. 這點更可以證明「醫師不是為了害人才給柔潔的」—醫師的本質當然是幫助大家,只是現階段的健保給付導致看診習慣…
有一篇蔡呈芳學長的網路文章可以跟各位分享。特別要提醒的是文中提到的治療藥物,請各位與您的醫師討論,千萬不要自行到藥房購買使用,以免「藥物刺激」的問題反而惡化了症狀:
潮紅性痤瘡(酒糟)
潮紅性痤瘡俗稱「酒糟」,並不是真正的青春痘,仔細觀察會發現紅腫處並不一定與毛囊相符。患者雖也會有膿包形成,但卻不會有粉刺。
早期只是出現偶發性潮紅、浮腫、使用化妝品易有刺痛現象,之後逐漸發展成血管擴張,乃至浮起呈丘疹或暗紅結節。更嚴重的患者可能有肉芽腫或皮脂腺增生,產生俗稱「酒糟鼻」的情形。通常女性患者較多,但男性患者也常飽受困擾,因一般會認為此病與酗酒有關。
酒糟的形成原因並不清楚,但常因情緒激動、飲食、日曬、溫度、荷爾蒙而惡化。近幾年的報告也發現,有些患者合併胃部幽門桿菌的感染。
除了皮膚、腸胃外,也可能伴有偏頭痛、末稍循環障礙及結膜炎,另外酒糟患者的毛囊內,也常有較高的毛囊檝蟲存在,也可能會因此而刺激毛囊,而使病況惡化。
酒糟的發作年齡比一般青春痘晚,常被當作成人型青春痘來處理,或是被當作臉部濕疹,甚至給予外用類固醇的治療。外用類固醇有強烈的消炎及血管收縮能力,酒糟症狀雖可迅速改善,但卻常形成依賴性,反而造成惡性循環,讓疾病更難控制,且外用類固醇的副作用也會逐漸顯現。
其實有些酒糟,本身的起因就可能是外用皮質素濫用的結果,而且即使停用,也往往要經歷至少半年的「戒斷反應期」,忍受短期惡化的事實,才可能逐漸痊癒。
對一般性的酒糟,口服四環黴素是最常使用的,而口服紅黴素、維生素A酸,及一種治療陰道滴蟲的硝基甲嘧乙醇,也常被使用。至於不希望吃藥的患者,則可嘗試一種酒糟專用的外用藥Metro gel或是杜鵑花酸(壬二酸azelaic acid)。而除了藥物外,避免喝酒、日曬也是一樣重要。
此外,抗癲癇藥Acetazolamide及末稍血管擴張劑,也可能誘發或惡化酒糟,患者也應留意。如果是擦用類固醇引起者,在治療初期,仍常需使用低強度的外用類固醇,並配合使用一些滋潤保濕乳液,可減輕類固醇停藥時的不適。
目前也有外用的抗發炎非類固醇藥普特皮(Protopic)、醫立妥(Elidel)上市,是此類患者的福音,但有部分局部刺激性存在。在口圍的病灶,還要注意選用較溫和的牙膏。
另外不少藥用化妝品內也有部分消炎功能,其中有些是保濕成分、消炎成分,如葡萄糖內酯型果酸(PHA)、Silymarin,以及維生素A醛。至於在國外,外用磺胺藥用於治療潮紅性痤瘡十分常見,可惜尚未引進國內。
補充閱讀:
不要再說「濕疹」了=醫病關係系列之一2009-11-2621:23
主題:酒糟/敏感性肌膚解答之四十五=毛囊蟎與酒糟衛教說明2011-07-1618:38
主題:酒糟/敏感性肌膚解答之五十=脂漏、酒糟、類固醇皮膚炎?對於酒糟的再度討論:大陸格友來信2008/10/2315:42
主題:酒糟真的是不治之症?2008/03/0716:55
蕁麻疹體質毛囊螨與酒糟=格友問題分享2011/07/1521:47
每逢秋冬紅、乾、癢;談臉部酒糟與敏感性肌膚2010/01/2617:19
治療酒糟的最新外用藥和系統療法=大陸英文翻譯引介2010/09/1515:27
合理治療往往無法很快速:談自然修復思維2010/10/2715:23
敏感/酒糟肌膚的自我療護—談「十四天不洗臉」的自然醫學學理猜想2011-03-1521:27
皮膚的油垢會自行代謝!「十四天…肌膚自愈」的圖片證據2011-02-2122:16
「濕敷與排除」的鑒別診斷!?「十四天不洗臉」的自助系列之四2011-02-2511:11
此文由宋奉宜醫師收錄至皮膚科常見問題集

2011-07-17 10:31:01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