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中西醫結合藥性論--西藥的藥性要如何判定?

A:

文:
義守大學/義大醫院中藥科主任
財團法人顏焜熒文教基金會董事
藥改會社區藥學品質發展委員會主委
E-mail: [email protected] 吳宗修博士

雖然目前西藥的副作用問題很多也很大,導致過去有些醫家最後捨棄掉西藥,但這些醫家們是否懂所有西藥的副作用呢?筆者認為學醫藥者在捨棄任何一門學問前,應加以深入了解,就如目前的醫藥教育學了中西醫藥的理論,確無法互為運用,實為可惜;至於中醫及西醫更應了解彼此的特色。

在古時醫者用傷寒、溫病.....等理論就可治百病,在筆者看來現今的醫者就更為厲害了,同時用了西藥又去看中醫之患者比比皆是,早已超越了傷寒、溫病.....等理論,用了西藥後的四診(包括脈象)又有誰知道?且又要避掉中西藥的交互作用把病人看好,若張機、孫思邈、李時珍等輩在世亦自嘆不如,但筆者相信若這幾位中醫聖者在世,一定也會做同樣的一件事:不管是中藥西藥都一定會分出性味歸經,連食物都可有性味歸經了,西藥藥理作用如此之明確,副作用如此之大,,怎會無藥性呢?故此為筆者寫此專文的動機所在。

1. 本專文係收錄目前最常用的西藥依其八綱辨證,性味歸經,並以陰陽五行學說;用臟腑、經絡、衛氣營血、三焦等表示機體的功能部位。另加入西藥藥理觀點以做對照,西藥的藥性尤其重視副作用(轉經證),即一藥一主證的觀念,併依其轉經證型加入對證方劑,作以圖解。
2. 藥物之說明均以八綱辨證,性味,歸經,中藥本草觀點,西藥藥理觀點及圖解一藥一證為順序。
3. 各論各項藥物名稱若有原成分英文名者以括號標示,另每一藥物說明之前除八綱辨證,性味,歸經外尚有:
A. 中藥本草觀點: 運用方法,適用範圍,注意事項
a. 運用方法: 乃此藥依中醫藥學術語表述藥物的功效。
b. 適用範圍: 即係適應證,臨床運用時所能治療之症候。
c. 注意事項: 附加之說明。
B. 西藥藥理觀點: 效能,藥理作用,副作用(轉經證)
a. 效能: 此藥之生物活性則以現代科學的指標和術語表達。
b. 藥理作用: 藥物作用原理及其機轉。
c. 副作用(轉經證) : 即此藥之不良反應之症狀所導致的中醫證型。
C. 圖解某劑之一藥一主證: 轉經證,週後證型
a. 轉經證: 即服西藥三天後出現不良反應之症狀所導致的中醫證型。
b. 週後證型: 服藥一週後產生之證型。
c. 對證方劑: 依據轉經證型找出一代表性的適當方劑。
D. 圖例:

1 藥物 (成份名)


西藥之性味歸經特點:
(一)有性無味 傳統的中藥學是性味並重的,而西藥則重性而輕味。
(二)重臟輕腑 現代中藥學的藥物歸經,以五臟為主。
由於藥物本身的特點,本專文所述之藥物雖無談及劑量、劑型及给藥途徑,但因藥性較傳統中藥為強為烈,故臨床上應用本書所述之應遵照藥典上所要求劑量、劑型及给藥途徑。如静脈注射,因藥物直接通過經絡進入内臟,故極易损害内臟本身,因此,臨床用之應更加小心。

西藥藥性判斷原則:

陰陽的判斷:(一般指會引起身體內分泌變化的現象,分兩大類:陽性激素和陰性激素)
陽:陽化氣=>異化作用(catabolism)指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產生熱量的過程。如甲狀腺素、正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等。
陰:陰成形=>同化作用(matabolism)指小分子合成大分子吸收熱量的過程。如胰島素、泌乳激素、生長激素....等。
氣:交感神經功能為其氣的功能之一小部份,(PS: 吸氣>呼氣,交感佔優勢;呼氣>吸氣,副交感佔優勢)
血:和西醫說法類似,但比較著重在相對血流量的問題,如吃完飯後血流量集中在腸胃,所以腦袋空空想睡。睡前思慮太過會睡不著,因腦部的相對血流量過高。

西藥的八綱辨證:
表:因病毒或細菌侵犯體表,使體表血流量增加=>浮脈
裏:內臟有疾,故臟器充血,內臟血流量增加=>沉脈
寒:寒為陰邪,副交感神經佔優勢=>遲脈
熱:熱為陽邪,交感神經佔優勢=>數脈
虛:相對血流量少,故脈無力.=>虛脈
實:相對血流量大,故脈有力.=>實脈

升降浮沉:(指藥物的作用趨向)
升浮:向上向外的作用,交感↑,中樞↑,陽性激素↑ 如:支氣管擴張劑,腸胃解痙劑,止瀉劑..等。
沉降:向下向內的作用,交感↓,中樞↓,陽性激素↓ 如:降壓劑,促腸胃蠕動,利尿...等。

其他判斷方法:
如考的松類西藥,對陽虛證效佳,對陰虛證效不佳,說明其具補陽作用;阿托品這一西藥,服後出現口乾,顏面紅赤等,說明為熱性,更臨床研究表明,對陽脫的休克,四肢涼、顏面白等証狀,用後四肢溫,顏面紅,可見為熱性;慢性細菌感染疾患多為虛寒證,一些抗生素用後無效;而對急性細菌感染之疾患,多為實熱證,用之有效。可見,它們具寒性。

若是有做臨床的話,上述所推出的西藥藥性亦可用北京中醫藥大學梁月華教授的自主神經平衡因子的迴歸方程式來計算此藥為寒性還是熱性藥物?

以強心苷類 (毛地黃Digoxin)為例
八綱辨證:裏、寒、虛
性味:熱、燥、降、散、辛苦、有毒
歸經:(入五臟)肝、心、脾、肺、腎

中藥本草觀點:
1 運用方法:溫陽利水
2 適用範圍:
攝浮陽,納宗氣。用於邪氣過盛,陽氣暴脱,宗氣渙散之煩躁喘促,心慌,汗出肢冷,脈细速等。
温腎化飲。用於心腎陽虛,水飲内停之脚腿浮腫没指,脇下痞堅,嘔惡納差,困倦乏力等。
3 注意事項:
本藥驅五臟之陰邪,性大熱。不得與性熱之鈣劑同時應用。

西藥藥理觀點:
1 效能:心房撲動、心臟衰弱、心房纖維顫動、陣發性上室性心搏過速。
2 藥理作用:
增加心臟的收縮力、降低心跳速率、減輕心臟衰竭等症狀。
3 副作用(轉經證):
低血鉀、心跳速率、節律及傳導等方面的障礙。最常見的副作用是中樞神經系統,以及噁心、嘔吐、厭食等胃腸障礙,極少數病患,特別是動脈硬化的老年患者,可能發生失語症、視覺障礙、精神紊亂、定向力缺失等。會發生搔癢、蕁麻疹、斑狀皮疹等敏感性皮膚反應及男性乳房增殖是特殊的病例。

強心苷類之一藥一證:歸脾湯證
轉經證:心血不足
週後證型:心脾兩虛
轉經脈:實而緩
轉經苔:舌淡紅

以有機磷 (農藥)為例
八綱辨證:裏、熱、實
性味:寒、潤、降、散、淡甜、大毒
歸經:(入六腑、三焦)

中藥本草觀點:
1 運用方法: 不入藥
2 適用範圍: 不入藥
3 注意事項:
本品為目前所知最陰寒的藥物,吸收進人體後可經三焦之道而入六腑,致六腑陽氣俱散。中毒治療則給予性大熱回陽救逆的阿托品加Pralidoxime lodide (PAM) 來解毒。註:臟為陰、腑為陽。

西藥藥理觀點:
1 效能: 是一種神經毒素,使得全身神經系統傳遞功能障礙。
2 藥理作用:
本品為不可逆的乙醯膽鹼脂酶抑制劑,出現毒蕈鹼樣症狀主要是副交感神經末梢興奮所致,產生全身性的類似毒蕈鹼作用。

3 副作用(轉經證):
輕者產生頭暈、想吐、眼花、噁心、流口水、肚子痛,腺體 (淚腺,唾液腺,痰液) 分泌過多、心跳速率異常、肌肉震顫、瞳孔縮擴大;嚴重者,造成呼吸肌肉乏力、意識模糊,低血壓甚至致死。必須注意的是,有機磷中毒是有解毒劑的,但需要及時診斷、及時治療才可。

有機磷之一藥一證:阿托品加PAM
轉經證: 亡陽
週後證型: 亡陽致死
轉經脈: 沉遲
轉經苔: 舌白苔嫰


臨床中西藥物藥性研究方法
原理:
自主神經直接影響整體機能活動。如唾液分泌、血壓、心率,也間接影響體溫、呼吸等。
熱證病人主要症狀為發熱、口渴欲飲、脈率變化等。
選用唾液量(反應口渴程度)、心博間隔(脈率)、口溫(發燒程度)以及呼吸間隔、血壓為指標,既反映中醫的寒證、熱證、也反應自主神經平衡的關係。
受試對象:寒、熱證患者
器材:血壓計、刻度離心管、小漏斗、秒表
方法:
唾液量(a):(ml/3min)
測血壓:左臂血壓[舒張壓(b)及收縮壓(c)mm-Hg]
心博間隔(d):1th-21th之脈博時間/20
呼吸間隔(e):手置患者腹部,測11次呼吸時間/10
口溫(f):將溫度計置舌下5-10分鐘,記口腔溫度 (C)

y=-28-0.194a+0.031b+0.025c-0.792d-0.131e+0.649f

正常值 y=0+0.56(以測量162名正常人,男女各半的正常值,計算成回歸方程式.求出的正常平均值)
y>1.11 ==> 大熱
y>0.56 ==> 熱證
-0.56 陰陽平衡
y<-0.56 ==> 寒證
y<-1.11 ==> 大寒

評價:
此法反映安靜狀態下各系統的綜合水平.方法簡便易行.臨床病人容易接受測量,且能多次重複以利於連續觀察,適合臨床科學研究.

歡迎各位中西醫藥同道一起參與,若有任何意見請連絡吳宗修博士
E-mail: [email protected]

參考文獻:
1. 王琦. 中醫體質學說研究發展. 北京中醫學院學報 1986; 9(4): 6-8。
2. Wenger MA. Pattern analyses of autonomic variables during rest. Psychorom Med 1957; 19(3): 240-4.
3.梁月華. 植物神經平衡的綜合指標測定. 北京醫學院學報 1979; 4: 239.
4. Tsung-Hsiu Wu, Lih-Chi Chen, Ling-Ling Yang. Hypouricemic effect and regulatory effects on autonomic function of Shao-Yao Gan-Cao Tang, a Chinese herbal prescription, in 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c vegetarians. Rheumatol Int. 2007; 28(1): 27-31. (SCI).
5. Tsung-Hsiu Wu, Tai-Yuan Chiu, Ching-Yu Chen, Lih-Chi Chen, Ling-Ling Yang Effectiveness of Taiwanese Traditional Diet for Pain Management in Terminal Cancer Patients. APJCN 2007; (SCI).
6. 吳宗修, 邱泰源, 陳慶餘, 楊玲玲*. 藥膳米漿緩解癌末疼痛之評估. 安寧療護雜誌 2006; 11(2): 137-149.
Tsung-Hsiu Wu, Tai-Yuan Chiu, Ching-Yu Chen, Ling-Ling Yang*. Evaluation of Herb Drug Rice Milk for Palliation of Terminal Cancer Pain. Taiwan Journal of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2006; 11(2): 137-149.
7. 吳宗修, 邱泰源, 陳慶餘, 楊玲玲*. 藥膳米漿對癌末病人生活滿意度之評估. 安寧療護雜誌 2006; 11(1): 24-33.
Tsung-Hsiu Wu, Tai-Yuan Chiu, Ching-Yu Chen, Ling-Ling Yang.* Herb Drug Rice Milk for Terminal Cancer Patients on Life Satisfaction Assessment. Taiwan Journal of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2006; 11(1): 24-33.
8. 吳宗修*, 郭詩湧, 陳立奇, 楊玲玲. 芍藥甘草湯對高尿酸血症患者體質及療效之評估. 中醫藥通報 2006; 5(1): 37-41.
Tsung-Hsiu Wu*, Shy-Yung Kuo, Lih-Chi Chen, Ling-Ling Yang, The Effect of Shaoyao Gancao Soup on Hyperuricemia patients’ Institus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 2006; 5(1): 37-41.
http://www.ilib.cn/Periodical.Articles/zyytb/2006/01/zyytb200601012.html
9. 吳宗修, 陳立奇, 郭詩湧, 楊玲玲. 中藥方劑“歸脾湯”之臨床實證研究. 藥學雜誌 2005; 21(4): 8-17.
10. 吳宗修, 郭詩湧, 楊玲玲*.長期吃素者自主神經功能平衡狀態分析. 台灣科學 2004; 55(1): 75-80.
Tsung-Hsiu Wu, Shi-Yung Kuo, Ling-Ling Yang*, Equilibrium State Analysis of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functions of Long-Term Vegetarians. Formosan Sci. 2004; 55(1): 75-80.
11. 吳宗修, 郭詩湧, 楊玲玲*. 新竹福嚴佛學院學員血液生化數值之調查. 台灣科學 2004; 55(2): 59-69.
Tsung-Hsiu Wu, Shi-Yung Kuo, Ling-Ling Yang*, Survey of the Blood Chemistry Values of the members of Hsinchu’s Fu Yen Buddhist College. Formosan Sci. 2004; 55(2): 59-69.
12. 吳宗修, 林育是, 江睿玲, 鄭奕帝, 陳立奇. 常用抗菌西藥與中藥合用的毒副反應. 醫院藥學2003; 20: 216-218.
13. 林育是, 吳宗修*, 陳立奇. 心血管疾病常用西藥與中藥的交互作用. 醫院藥學2004; 21: 61-64.
14. Tsung-Hsiu Wu, Chih-Hsiung Wu, Kun-Ying Yen, Ling-Ling Yang, The Antacid Effects of Chinese Medicinal Prescriptions台北醫學院生藥學研究所碩士論文June,1998
15. Tsung-Hsiu Wu, Yu Wang, Tai-Yuan Chiu, Ching-Yu Chen, Ling-Ling Yang, Traditional Chinese Dietary Therapy for Terminal Cancer Patients 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台北醫學院生藥學研究所碩士論文June,1998
16. 吳宗修, 科學中醫, 文光圖書有限公司. (2004年11月出版)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7851
此文由吳宗修藥師收錄至藥物諮詢常見問題集

2010-05-10 14:15:20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