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火氣大啥問題? 主為免疫反應致紅腫熱痛

A: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民眾常聽到火氣大、上火等說法,但未必了解這代表身體出了什麼問題。義大醫院中藥科主任吳宗修說,中醫談的火氣大主要是指人體能量代謝增加、心功能上升、水分吸收增加、中樞神經亢奮、出現發炎反應,凝血功能減弱等反應。
吳宗修表示,免疫反應造成的紅腫熱痛中醫視為火的表現,而面紅目赤、血壓升高、焦燥、舌紅也是火氣的表現。火氣大的人由於身體對水分吸收增加,常導致口乾舌燥、排便乾燥,小便少等症狀。而凝血功能差、血小板凝集功能不加以至吐血、皮下出血時,中醫亦稱為火與熱的表現,統稱為血熱妄行。
他並表示,中醫說一個人有實火主要指患者處於發熱但心臟較有力狀態,急性感染症常見此現象;虛火則只有發熱現象,但心臟呈現相對無力的狀態,感染或疾病恢復期都可能出現此現象。
此外,民眾也常無法理解「濕病」或「燥邪」的意思,吳宗修解釋,簡單來說,出現組織液增加、水分代謝障礙的疾病都被中醫認為與「濕」有關;但中醫講求平衡,認為過度的濕與燥都會影響人體。
吳宗修說,濕固然影響人體,但天氣太乾燥,則呼吸道蒸發水分增加、黏膜再生能力降低,纖毛活動受影響,呼吸道排除異物能力下降。因此過濕可能致病,過燥也會影響人體健康。
對於「濕病」以現代觀點解釋,吳宗修表示,例如含當細菌感染或發炎時,由於免疫反應,組織液增加,滲出性的發炎產生,出現局部水腫;或心臟排血量降低、腎臟過濾率下降,小便困難或不順暢,也造成水分代謝障礙等,都被中醫認為可歸為濕病;潮濕氣候也被視為一種致病因素。
凡是黏滯、偏濁特性的致病因素或狀態中醫稱為濕邪,例如濕熱型皮膚疾病多發於急性期,患者可能皮膚紅腫發熱,有滲出性的發炎反應,糜爛、心煩口渴,舌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醫師指出,治療就必須以袪濕清熱為主。如果病程較久,無力,常拉肚子,腸胃有悶脹疼痛感,胃口不佳,中醫稱脾虛溼盛體質,需強健脾胃,利除濕氣。
此文由吳宗修藥師收錄至藥物諮詢常見問題集

2010-02-24 11:17:01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