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A:

甲、疾病確認(Identification)

為一種猝然發作之疾病,病徵包括發燒,劇烈頭痛,噁心嘔吐、頸僵直,出血性皮疹,粉紅斑,也常有譫妄和昏迷的現象。偶而會出現猛爆性個案,發作時即出現瘀斑和休克。疾病若能早期診斷,再加上現代化醫療和維生措施,則致死率可降至10%以下,但猛爆性菌血症的致死率仍很高。

此菌感染多局限於鼻咽而無症狀,或僅出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之症狀,但也可以引起肺炎、敗血症和腦膜炎。帶菌率一般約5-15%,軍中可能更高,帶菌者以成人較常見(可能帶菌率超過25%時,仍沒有一個腦膜炎病例出現)。


乙、致病因子(Infectiousagent)

腦膜炎雙球菌(Neisseriameningitidis),其中約50%個案由B群造成,20%由C群造成,A群則為引起世界各地大流行之主因、一般而言,流行週期約8-12年,非流行期時,A群僅導致1-2%個案發生。近年已發現之其他致病血清型包括W-135、X、Y、和Z群,但毒力較弱。


丙、發生情形(Occurrence)

該菌感染為世界性,好發於春冬二季,並不規則的發生大流行。五歲以下孩童和年青人、男性和居住擁擠的成年人較易感染。世界上最近發生大流行的地區有巴西、芬蘭、蒙古、阿拉斯加、非洲沙哈拉沙漠下沿區域、和加拿大中部。

在台灣,民國以後曾有二次大流行(民國八~十五年和民國二十二~三十五年),當時平均每年報告病例數約三百名,其中更有高達六百名以上。此後,即未再見大流行發生,報告病例數也呈下降趨勢,近二十年來,每年報告病例數更都只有五名以下。


丁、傳染窩(Reservoir):人。


戊、傳染方式(Modeoftransmission):直接接觸感染者的喉嚨和鼻腔呼吸飛沫。


己、潛伏期(Incubationperiod):2~10天,通常為3~4天。


庚、可傳染期(Periodofcommunicability):持續到口鼻分泌物不再含菌為止。


辛、感染性及抵抗力(Susceptibilityandresistance):臨床疾病的感受性相當低,並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慢性和暫時帶菌會產生群專一性免疫反應。

2002-05-15 18:50:27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