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血管分流新利器 有效預防再中風

A:

腦中風高居國人死因的前三名,且根據血管攝影報告證實,小中風已復原的患者,下次再發生大中風的可能性,會遠高於未曾中風的人。搶救中風是刻不容緩,處理得當就能減少二次中風的機率。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利用「血管分流器」,在做頸動脈內膜剝離手術時,讓心臟血液能夠流進腦部裡,避免腦缺氧過久,不但爭取到更多搶救時間,大大提高手術安全性,也一併解除了大中風這顆不定時炸彈。

高齡八十多歲的葉黃阿嬤,曾經因左邊頸動脈阻塞,造成輕微的小中風;而她還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問題,又沒有按時服藥,使得病情加重,右邊也開始出現栓塞現象。幾個月前,葉黃阿嬤在家中突然意識不清,歷時約五分鐘,家人緊急將她送醫,經頸部動脈超音波和血管攝影才知道,她的左側頸動脈已經完全栓塞,右側也嚴重狹窄,處在最危險的邊緣,隨時都可能癱瘓,甚至危及性命。

一般中風主要分為「缺血性中風」與「出血性中風」。前者佔所有中風患者裡的80%,病因最常見的是動脈粥狀硬化症引起,好發於動脈分叉處,如內頸動脈末端等;後者則是高血壓或動脈瘤為發生主因。

以葉黃阿嬤的缺血性中風來看,因為腦頸部有側枝循環一起供應血流,因此即使內頸動脈已經狹窄了70%的程度,腦頸血管疾病完全沒有症狀,患者也可能感覺不到任何不適。但是,當受到壓力或刺激時,大腦供血需求增加,血液從內頸動脈流不過去,就會很快一下變成缺血性的梗塞中風。這也就是為什麼說葉黃阿嬤狀況危急之故。

確診後,醫師盡快為葉黃阿嬤安排開刀手術。他所使用的「血管分流器」,是在做頸動脈內膜剝離手術,把粥狀物取出前,將分流管放進切開的動脈中,把心臟血液導流入大腦內,避免大腦缺血時間過長。醫師在做頸動脈內膜切除術,通常平均需花上20分鐘,等於腦部會缺氧20分鐘;醫師表示,如果有了分流管這項利器的幫助使用,缺血時間將縮短在10分鐘以內,使腦部功能的損傷降至最低,「而且預防二次中風的成功率,遠大於藥物治療。」

如果不幸中風,防止二次中風確是當務之急。徐賢達醫師提供幾個中風的危險因子,民眾不妨看看自己有幾個:

一、血壓(比正常人罹患中風高出4~6倍)。

二、抽菸(比正常人罹患中風高出4倍)。

三、糖尿病(比正常人罹患中風高出3倍)。

四、心血管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充血性心臟衰竭、冠狀動脈狹窄、心房纖維顫動、心臟瓣膜疾病與瓣膜置換等。

五、高血脂症。

六、家族病史。

七、年齡六十歲後。

對於高危險群患者,一定要記得按時服藥之外,戒菸、戒酒、維持健康飲食、適量運動、常保平靜心情、勿從事血壓會瞬間飆高之活動等,都是遠離再次中風的不二法門;定期健康檢查,早期發現大腦與頸動脈疾病並早期治療,如頸動脈內膜剝離術結合血管分流器,或常聽到的支架置放等,也是可以避免腦中風。


資料來源: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2009-11-09 17:23:47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