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惱人的腳跟痛─淺談足底筋膜炎

A:

每年到了歲末年終的時候,總是許多百貨公司週年慶大折價的時期,許多人也會趁著這機會逛街採買,40多歲的許小姐也不免俗的加入了年終大採購,經過了多天的逛街血拼,讓偶爾就有輕微右足跟疼痛的她,明顯的症狀加重了許多,尤其是每天起床時剛踏下床前幾步著實讓她感到痛不欲生,本以為休息就能減緩疼痛感,但由於症狀一直未見改善,於是便求助於專業醫師,許小姐被診斷為足底筋膜炎,經醫師使用類固醇注射局部治療,並使用足跟墊之後症狀才有較顯著的改善,也從拾以往健步如飛的日子。

足底筋膜位於足底連接跟骨與趾骨,是支撐足弓的重要結構,也是足部震力的主要吸收體,但當足底筋膜受到過度的牽拉與傷害時,會在筋膜連接跟骨的位置產生退化性變化甚至發炎而引起疼痛,便形成足底筋膜炎。

有些天生的結構異常(如:扁平足、高弓足等),會增加發生足底筋膜炎的機率,但大多數是發生在從事某些會加重筋膜張力的運動後(如:跑步、跳舞..),另外在年紀較大的人或使用不良的鞋具下做長時間的走路時(如:穿高跟鞋長時間逛街..)也會引起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的診斷上需與其他會引起足根疼痛的疾病(如:坐骨神經痛、脂肪墊症群等)鑑別診斷,其特徵為休息過後再開始行走的前幾步會特別感到疼痛感,運動過後疼痛反而會較減緩,但運動過久後症狀又會明顯起來,對足底局部按壓會產生疼痛,疼痛的位置在跟骨前緣往足底內側延伸,足底筋膜炎可透過肌肉骨骼超音波來協助臨床上做確定診斷,利用X光診斷是否有合併跟骨骨刺,則是不一定需要的。

在臨床上治療足底筋膜炎優先會建議以下幾種方式:

1.應避免再持續做引起疼痛相關的活動(如:跑步、跳舞或長時間長距離的行走)。

2.活動完需予以局部的冰敷。

3.自行牽拉足底筋膜與後小腿部位的肌肉。

4.利用踩踏高爾夫球,替足底做按摩。

5.可在鞋具中裝置足跟墊或合併足弓支撐墊。

6.減輕體重。

假若以上處理仍無法改善症狀,則可以考慮以下的處置:

1.服用止痛藥物:一般建議短暫使用(7~14天),對部份病人有改善。

2.局部類固醇注射:效果取決在注射位置是否正確,有時可以配合超音波指引下注射以增加成功率,若第一次注射仍未見改善可於14天後進行第二次注射,但仍需配合其他相關治療。

3.超音波導入治療:利用超音波導入在患部做局部的治療。

4.體外震波治療:針對以上治療均無效時可考慮採用主要針對長期肌膜炎併發纖維化或鈣化(骨刺)形成者效果為佳。

5.手術治療:可進行筋膜切除或釋壓術,一般效果令人滿意。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疼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臨床診斷上並不困難,但需注意患者是否有使其症狀加重的生物力學結構異常或活動方式,應一併給予行為修正或治療,才能完成治療使症狀不再復發。


本文作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復健科 黃俊強醫師
資料來源:高醫醫訊第二十九卷第三期
此文由KingNet編輯部收錄至復健科常見問題集

2009-09-01 13:51:24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