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三七?川七?

A:

有此一說:

中藥的三七和川七,有人說是同一個,有人說不是!到底那個正確呢?謝謝

KingNet皮膚科醫師回答
桃庚聯合診所 黃正宏醫師
您好:
個人所查得之資料如下:
三七:
1.味甘苦,性溫。
2.能止血、活血化瘀、增強免疫力,可內服外用。
川七:
1.有散血定痛的功效。
2.常與杜仲相配合,可舒筋、化痰、活血,並可預防高血壓。
3.治吐血、衄血、散血止痛、肺胃出血、目赤、血崩、胃、十二指腸潰瘍之疼痛。
因此這兩個應該是有類似功效的不同藥方

KingNet中醫婦兒科中醫師回答
進義中醫診所 林進義中醫師
三七為五加科三七的乾燥根,主要分布於雲南、廣西,其它如廣東、四川、江西、福建,也有栽培。以雲南、廣西兩省所產量大質優,為地道藥材。

因產地不同,如廣西田州(古名)是最早的原產地,故名田三七,簡稱田七。

四川因為是中藥有名的產地,所以四川產的叫川七,後來誤將其它產地的三七叫川七,所以沿用到今天。其實你去中藥商購買不論叫川七或三七,會拿同一種三七給你。

你是內行人,應該問三七是那來的,幾頭的,為何叫三七。一般在立秋前後採收生長,3年以上植株,起挖前10天剪去地上部分,要選擇情天起挖,挖時要注意防止損傷主跟,挖起後的三七,除去莖幹後,洗淨,剪下鬚跟,曬乾既得,七根,所以叫三七。

一般三七有分春七及冬七,立秋採為春七,立冬後採為冬七,以春七為主,三七分成13等級,以500公克佔幾個頭為標準。如第1等為500公克20頭以內,三七以個大,根部粗壯,顆粒大而圓,俗稱:猴頭、獅子頭、或田螺;表面灰暍色有光澤,肉色黑暍色帶綠無裂隙,俗稱銅皮鐵骨;味苦回甘濃厚的春七為佳,產地以雲南文山產最佳,廣西次之,功效大同小異,性味甘,微苦,微溫,入肝,胃經,主要功能袪瘀止血,消腫止痛。

KingNet藥物諮詢特別門診藥師回答
用藥安全暨藥事品質推廣工作室 吳宗修藥師
三七又名田七 Panax notoginseng(Bunk) F.H.Chen 原五加科人蔘屬植物(2-8)。三七起源於二億五千萬年前的第三紀,是中國特有種,原產於雲南和廣西交界地質的南亞熱帶山地常綠闊葉林中,為林下陰生草本植物。其中以雲南省文山州所產的品質最優,現以科學高效能液象層吸儀(HPLC)鑑定,其採收品質最好的月份為每年秋季九月到十月。本品以夏、秋採者,充實飽滿,品質較佳,稱為"春七";冬採者,形瘦皺縮,質量較差,稱為"冬七"(1,5,8)。三七為貴重藥品,各地混稱三七者品種繁多,同名異物品種如下:在台灣常被拿來烹煮炒菜用的川七誤用為三七,實為落葵科的落葵,俗稱川七 Basella rubra;菊葉三七(菊科,Gynura segetum (Lour.) Merr.);景天三七(景天科,Sedum aizoon L.);落地生根(景天科,Kalanchoe pinnat(Lan));以及雞爪三七,又名伽蘭菜(景天科,Kalanchoe laciniata);竹節蔘,又名竹節三七(五加科,Panax japonicum C. A. Mey.)(4-5)。然以五加科三七為藥材中之正品,療效最佳。三七應用的歷史從趙家真編撰的【仙傳外科祕方集】,算起已有600年,是一種品質十分穩定的藥食同源的植物。根據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三七【甘微苦,溫,無毒。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撲杖瘡,血出不止者,嚼爛塗,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經水不止,產後惡血不下,血運,血痛,赤目,癰腫,虎咬,蛇傷諸病】(7)。

參考文獻:
1.Dong TT, Cui XM, Song ZH, Zhao KJ, Ji ZN, Lo CK, Tsim KW.(2003)Chemical Assessment of Roots of Panax notoginseng in China: Regio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in Its Active Constituents. J Agric Food Chem. 2003 Jul 30;51(16):4617-4623.
2.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署中華藥典編修委員會中藥集小組,(2003)中華中藥典,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署。(Traditional Chinese)
3.徐良,中國GAP藥材與中藥現代化開發指南:中國名貴藥材規範化栽培與產業化開發新技術(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Simple Chinese)
4.呂俠卿,中藥鑑別大全(2002),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Simple Chinese)
5.鄭漢臣,中國食用本草-植物卷(2003),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辭書出版社。 (Simple Chinese)
6.原思通,醫用中藥飲片學(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衛生出版社。 (Simple Chinese)
7.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校點本第二冊)第一版,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衛生出版社。 (Simple Chinese)
8.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1999),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Simple Chinese)

2008-12-24 13:16:13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