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腸激躁症(激躁性腸道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到底是腦部的問題或是胃腸的問題
----談激躁性腸道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本文曾刊載於報章雜誌.版權所有---汪威達
相信很多人都曾因考試或壓力而造成腹瀉,該種因壓力而造成的胃腸機能失調,通常在該壓力事件解除後,就可以很快舒解。但是也有不少的人卻會長期胃腸不適機能失調,進食後就要有便意常常一天要解很多次,有時解軟便、有時卻又便秘、偶而伴隨腹漲,通常吃藥後會稍微緩解,可是幾天後又發作了;做了一堆檢查,如,胃鏡、大腸鏡、消化道攝影等,都顯示正常或是僅有輕微胃炎,並無法解釋該不適症狀。此時可能就需考慮是否患了激躁性腸道症候群。
激躁性腸道症候群或簡稱為腸激躁症,它之所以稱為症候群,就表示它是由很多原因所造成,它也可以表現出很多的症狀。它是一種腸胃功能失調的疾病,會造成不等程度的不舒服,卻找不到器官實質性病變,它也不會變成其他嚴重的疾病。在症狀上主要表現為腹部不舒服時伴隨著排便習慣改變。據估計成年人口中約有百分之十至十五的人患有該病。
激躁性腸道症候群的原因
因為激躁性腸道症候群常常與壓力情緒有關,所以醫學界經常對腸激躁症到底是腦部的問題或是胃腸的問題經常有所爭論。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激躁性腸道症候群的患者有腸道活動功能異常的現象,包括有大腸肌原活動的基礎韻律性慢波顯著增加,空腸的不連續群集性收縮及迴腸的持續傳動性收縮也有增加之現象,且激躁性腸道症候群患者之腸道對於較少的腸氣即可引發腹痛,可能與內臟感覺神經功能異常有關。但是激躁性腸道症候群患者有較高比例的焦慮或憂鬱的 情形也是不爭的事實,且它的症狀確實會隨著緊張焦慮而更加嚴重。但其在腦部的作用機轉,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總之,激躁性腸道症候群的原因並不是單一因素,可能是上述所提的原因加在一起所造成地。
激躁性腸道症候群的患者,通常有以下所提的症狀,包括:1.經常腹部疼痛、漲氣或不舒服。2.腹部不舒服時常有便意,且在排便後減輕。3.當腹部不適時排便次數會改變。4.腹部不適時常會解軟便。5.常覺得大便解不乾淨。6.常解黏液狀的大便。以上所提為激躁性腸道症候群的典型症狀,並不是每個患者都會有以上所提的每種症狀都存在或皆同時發生。
病史和症狀的描述是診斷腸激躁症最重要的部分,它是以上述的六項症狀為診斷標準,符合以上症狀越多,則患有激躁性腸道症候群的可能性就越高。身體檢查和實驗室檢驗,如:糞便的檢查、大腸鏡或消化道攝影等,只是用來排除其他疾病。
激躁性腸道症候群是非常惱人的疾病,它並不容易完全治癒,但是只要能與醫師好好配合,必定可以有效減少症狀的嚴重度和發生的頻率。首先在飲食上,一定要避免食用會引起胃腸敏感的食物,至於哪些食物較易導致敏感常因人而異,有待自己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此外,多吃含纖維的食物、減少脂肪的攝取、避免咖啡因、酒精等;並避免食用易產生氣體的食品,如:甘藍菜、花椰菜、蘿蔔、大頭菜、汽水、豆類製品等;此外還要避免大吃大喝。另外,在情緒方面須減輕壓力,學習放鬆心情,放慢腳步,並適度做運動。如果症狀仍然嚴重或經常發作,就須考慮使用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上須視症狀而定,例如以腹瀉為主要症狀,則可使用止瀉藥物;如果以疼痛、脹氣或者腹脹是主要症狀,則可以使用抑制腸痙攣的藥物;以便秘為主要症狀則須給予軟便劑及纖維製劑。病人如有焦慮情形時,可以配合抗焦慮藥物使用。
激躁性腸道症候群雖然不至於造成嚴重的疾病,但卻常常造成日常生活的不適。也常常造成病人心理的負擔,所以適當的檢查以排除器官實質上的疾病並給予適度的保證,是必要的;此外應讓病人了解該症候群的成因,了解該症候群是相當常見的;讓病人參與治療並建立合理的期望,再加上注意飲食、放鬆心情、多做運動並配合藥物治療,必能收到最大的治療效果。

2008-01-27 14:52:35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