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關於麻醉

A:

麻醉醫師的工作除了在術中麻醉病患以協助外科大夫能順利進行手術外,相關工作仍以確保病患安全為最高原則。因此,我們的工作內容涵蓋了手術前訪視、手術中麻醉之進行、一般及重症病患手術後恢復室照護、及手術後止痛。所以,麻醉相關工作的進行並不只侷限在白天或是常規手術而已,為提供病患安全、溫馨、高品質的醫療照護。

1. 經氣管內管全身麻醉 (general anesthesia):

主要透過氣管內管輔助病患術中的呼吸(或合併給予麻醉氣體),依需要可配合靜脈給藥以達成術中足夠的止痛、睡眠及肌肉鬆弛。經由呼吸道的建立能確保病患有足夠的通氣量及氧氣濃度,另外,也能調整適當的麻醉氣體濃度以維持病患血壓、心跳的穩定。所以,大部份的手術以及一些重大手術包括開心手術、開顱手術、肺部切除等均可由麻醉方式來完成。麻醉後常見的不適主要有喉嚨痛、聲音沙啞、噁心、嘔吐等。

2. 面罩式全身麻醉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mask):

主要透過合適的面罩(mask)、或是由喉罩氣道(laryngeal mask)係一種不具侵犯性且有效可靠之氣道通氣器材來維持病患的呼吸並給予麻醉氣體來達成手術中的止痛、睡眠。一般相對經氣管內管全身麻醉病患所需的靜脈藥物較少。所以本麻醉方主要適用在較短時間的手術如小兒科的疝氣手術。另外,無需氣管內管插管,病患術後喉嚨不適以及聲音沙啞的產生也較經氣管內管全身麻醉 (general anesthesia)少,常見的不適主要是噁心、嘔吐等。

3. 靜脈麻醉 (intravenous anesthesia):

主要是經由靜脈給藥,達成病患手術中的睡眠及止痛,也有人把靜脈麻醉也歸入是全身麻醉方式的一種。因為一般使用來麻醉的靜脈藥物大多需經人體肝、腎的代謝或排泄,在太長時間的手術中因相對需較大量的藥物來達成麻醉,所以也可能會影響病患手術後甦醒時間。因此,本麻醉方式主要適用在較短時間的手術(如子宮搔刮術等)。對於呼吸道的維持程度不如經氣管內管全身麻醉,但病患也較不會有喉嚨的不適,常見的不適主要還是噁心、嘔吐等。

4. 半身麻醉:主要有兩種

a. 脊髓麻醉 (spinal anesthesia)

主要在脊椎內的蜘蛛膜下腔注入局部麻醉藥達成神經阻斷及手術中止痛的目的。因為只適用施行計劃部位的手術,不易再調節麻醉部位的高度,不適合太長時間的手術。另外,因脊髓神經分布的特性,本麻醉適用在下肢手術(如膝關節置換)、下腹部手術(剖腹產)等。另外,因血壓的變化性較大,所以並不適用病患有太嚴重的疾病(如主動脈辮狹窄)。常見的術中及術後不適主要有嘔吐、噁心、下肢短暫麻痺等。

b. 硬脊膜外腔麻醉 (epidural anesthesia)

透過置入脊椎硬脊膜外腔小導管加入局部麻醉藥達成神經阻斷及術中止痛的目的。本麻醉方式比起脊髓麻醉來適用於較長時間的手術,對呼吸功能及血壓變化的影響也較小,有時也會使用來達成手術後止痛。另外,也不局限下肢手術、一些上腹部手術也適合。但執行的技術因難度較高。常見的不適主要也是嘔吐、噁心及肢體會有短暫感覺遲鈍。

以上介紹的麻醉方式的選擇,主要由麻醉醫師及外科醫師在手術的部位、時間、特性以及病患的潛在疾病如凝血功能、心血管疾病等整體評估後,決定出最有利於病患及手術能順利進行的方式。
此文由KingNet編輯部收錄至一般外科常見問題集

2007-01-23 10:35:37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