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細菌性痢疾

A:

●成因:
這是一種因痢疾菌而感染,引起大腸黏膜的疾病。患者及帶原者的的糞便中皆含有大量的痢疾菌,也會因為污染食物或飲水,再經由口腔傳染,使人體受到感染而致病。

●症狀:
潛伏期約為1—5天,通常是以併發高燒而發病,高溫將會持續1—2天。發病時會出現下痢與下腹痛的症狀,下痢起初呈稠狀,逐漸會變為水樣狀,最後成為含有血、膿的血便。雖然排便次數會增多,但排便量卻很少,每次排便後,下腹會有疼痛感。痢疾菌分為A、B、C、D四種菌型,依感染菌的種類和數量不同,病情會有強弱之分。通常A型菌的病情會最嚴重,而D型菌的罹患率最高。此外,患者會不斷地上吐下瀉,就像是食物中毒般,所以常被誤診。

●治療:
痢疾是法定傳染病,患者應該進入醫院,接受隔離治療。通常醫院會針對其抗藥性,找出有效的藥劑,進行化學治療。治療後2—3天,痢疾的症狀會逐漸消失,但糞便中的病菌,需在2—3週後才能完全絕跡。

●預防:
注意飲水水質的清潔、食物的烹調,飯前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此文由KingNet編輯部收錄至消化內科常見問題集

2002-05-08 20:43:18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