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血管瘤

A:

限局性血管組織增生形成的腫瘤。從組織學上看僅為血管畸形而非真性腫瘤。可發生於身體各部,但多見於皮膚和皮下組織,單發或多發,極少數病例的皮膚、肝、腸、肌肉或腦有多處血管瘤併存。預後良好。常見嬰兒及兒童期的先天性血管瘤,多在初生時就已存在,也有的在以後出現。開始為境界清楚的淡紅斑,生後6個月內增長迅速,並可隆起皮膚表面。

按發病年齡可分為先天性血管瘤及老年性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 最多見,多分布於皮膚。可根據臨床分為三型:

1.鮮紅斑痣,又稱毛細血管擴張痣,葡萄酒色痣。開始發生於嬰兒,為境界清楚的鮮紅色斑,不高出皮面,大小不等,以後枕部最為多見,以後隨年齡增長顏色可漸漸變淺,乃至消失。有時在一側面頰部,有與三叉神經分布區一致的大片狀的鮮紅斑痣,往往不消退而持續終生,少數可伴有顱內血管瘤及同側眼的病變。由於影響容貌,患者常積極要求治療。

2.毛細血管瘤,又稱楊梅狀痣、單純血管瘤。為鮮紅色隆起表面的柔軟腫物,指甲大小或更大。不慎弄破即出血。可見於身體的任何部位。多在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出現,以後迅速增大,到1歲時達到頂點。一般至3~4歲後開始自行消退,到9歲時90%患者的毛細血管瘤均可自然消退。一般不需治療,但易受外傷出血者或長在特殊部位(如口腔黏膜)者需要治療,可採用放射線、冷凍、激光等治療手段。海綿狀血管瘤,一般為大而柔軟的皮下腫塊,形狀不規則,皮膚表面往往隆起,表面皮色為暗紅色或帶青色,大小不等,可以很大,佔據顏面或一個肢體的大部分。

3.海綿狀血管瘤常在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出現,也可發生較晚,逐漸擴大到某種程度後停止發展,一般不會自然消退,可採用注射硬化劑、手術切除等方法治療。

老年性血管瘤 也比較常見,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皮膚老化的改變之一。表現為綠豆至黃豆大、紅色的半球形小腫物,好發於軀幹部,血管瘤的數目常隨年齡增長而增多,無自覺症狀,不需治療。

內臟血管瘤也有兩種類型,一類侵犯單個臟器,使臟器增大,多無症狀,偶可破裂出血,如肝血管瘤。顱內血管瘤破裂出血則致顱壓增高。另一類同時侵犯內臟及皮膚,構成多種綜合症,如斯特奇-韋伯二氏綜合症即三叉神經血管瘤病,表現為面部、全身各處皮膚黏膜的葡萄酒色痣,驚厥,智力障礙及視神經萎縮等。
此文由KingNet編輯部收錄至血液腫瘤科常見問題集

2006-09-14 13:11:31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