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傷寒

A:

●成因:
傷寒分為腸傷寒症和類傷寒症兩種,兩者的症狀與發病過程均非常相似,類傷寒症又分為A型和B型;症狀通常會比腸傷寒輕微一點。腸傷寒症是由傷寒菌所引起的,而類傷寒則是由A型或B型類傷寒菌所引起,兩者的病原都是沙門桿菌。

病毒存在於患者及帶菌者的糞便中,經由受污染的手指或食物傳染。病菌由口侵入人體,首先在小腸的淋巴組織形成病。在此繁殖的病菌經由血管,散布到全身的器官。

●症狀:
潛伏期約為10—14天,發病時會併發惡寒的發燒,隨著熱度的升高,常會出現頭痛、腰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熱度會持續一周左右,發燒的溫度約為攝氏39—40度,早晚的溫度會稍微減低。接著是全身開始出現玫瑰疹、脾臟會浮腫、白血球的數量也會減少。發病進入第二週,仍為關鍵期。頭痛雖然消失,但有時會有重聽或表情呆滯的情形發生,嚴重的甚至會有意識模糊、夢藝的現象,同時也會有腹脹及水樣狀下痢等症狀。發病第三週,熱度開始下降,然後逐漸恢復正常。

●治療:
腸傷寒症和類傷寒均是法定傳染病,必須到醫院接受隔離治療。傷寒的治療主要是服用氯黴素,利用這種化學療法進行數日之後,即可恢復正常,接著各種症狀也會隨之消失。退燒後,雖然表面已經痊癒,但內部仍潛伏有傷寒病菌,因此還需要做兩週以上的化學治療。通常病菌會隱藏在膽囊裡,使病人成為帶菌者。因此必須用種種方法,重複診查,直到確定已無病菌為止。住院治療約需40天左右,出院後不需進行特別的飲食療法,且出院後至少兩週,才可恢復正常生活。

●預防:
腸傷寒症的預防疫苗雖然有效,但並非絕對性的。疫苗接種之後,偶而會有發燒或注射部位紅腫的現象。因此在接種後24小時內,最好保持安靜,並避免入浴和飲酒。且不飲生水或不食未經烹調的食物;做菜前、排便後,均應用肥皂洗手。
此文由KingNet編輯部收錄至消化內科常見問題集

2002-05-07 19:16:57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