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少年皮膚的煩惱

A:

少年皮膚的煩惱

原刊載:自由時報94.8.5健康醫療版
林政賢/高雄市林政賢皮膚科

青少年時期活動量大、皮脂腺分泌旺盛,也容易出現皮膚的毛病,像青春痘、擴張紋、毛囊炎、汗斑、香港腳等,都會讓青春期男女傷透傷筋,只要建立正確觀念、及早就醫治療,就可以揮別這些煩惱。

文╱林政賢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除了胎兒期及新生兒階段外,生長發育最迅速的黃金時期。這個年紀的特色,就是活動量大、流汗多、皮脂腺分泌旺盛,運動時與同學的肢體接觸多,容易因此而產生或傳染一些皮膚病。

以下列舉幾種臨床較常見者,尤其是夏天,希望能給少男少女們一些正確的觀念。

●青春痘:青春期因皮脂腺分泌旺盛,加上毛囊開口角化異常,使毛囊開口容易阻塞,同時痤瘡桿菌的增生及其分泌的物質,加上發炎反應,最後產生痘痘。

青春痘的形態包括有白頭粉刺、黑頭粉刺、丘疹、膿?及結節囊腫。除了臉部外,還好發於頸部、手臂、胸前、上背部及臀部。睡眠、熬夜、考試壓力、情緒不穩定、高熱量的食物,一般認為與痘痘的惡化有關係。

治療上包括外用藥及口服藥,經過約二至三個月的療程,一般都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嚴重的結節囊腫型青春痘,可考慮口服A酸的療程。其他輔助性療法,例如果酸換膚術及脈衝光,對縮短療程及預防再發也有幫助。當然,生活作息正常,注意食物的選擇,才能避免治療時事倍功半。

●擴張紋:青春期時,身體急速長高,造成皮膚拉扯,會使得真皮層中的彈性纖維斷裂,形成臨床上所見到的一條條平行排列、很像妊娠紋的紋路,這就是擴張紋。男生常見於大腿、膝蓋附近及下背部,女生則常見於臀部及胸部(因胸部擴大而引起)。

擴張紋的產生分成三個時期。最早期是平的、細長的粉紅色紋路,有時會癢。接下來長度及寬度會逐漸延伸,並轉成紫紅色,表面微皺。成熟期的擴張紋呈灰白色,且因萎縮而稍稍凹陷下去,形狀變得較不規則,其長軸的方向即皮膚張力的方向。有些擴張紋會隨著時間而漸漸淡化,變得不明顯;有些則不會。

治療上,目前醫學上證實,於早期紅色階段即開始塗抹A酸,有不錯的效果。若於萎縮的階段才治療,一般效果不是很好。娠妊霜或身體乳液,主要用來幫助滋潤皮膚,屬預防輔助性質,無直接的療效。

●皮屑芽孢菌毛囊炎:由皮屑芽孢菌所引起,與流汗多及皮脂腺分泌旺盛有關。臨床上很像青春痘,有紅色丘疹或膿?,但無粉刺。好發於背部及胸前,典型時呈「T」字型分布,其他如上臂、肩膀、頸部等,也是好發位置。治療上,輕微時可以外用藥膏治療,或用含ketoconazole、zinc pyrithione或ciclopirox的洗髮精洗澡,嚴重時可搭配口服藥。

●汗斑:又叫「變色糠疹」,與皮屑芽孢菌毛囊炎是由同一隻菌所引起,但臨床表現卻完全不同。主要是許多分散或融合的圓形或橢圓形小斑塊,有輕微脫屑,分布於胸前、背部、四肢近端或腋下。如同其名,顏色會從紅色、棕色,最後變成白色。治療上與皮屑芽孢菌毛囊炎一樣。

●足癬(香港腳):青春期流汗多,在學校整天穿著球鞋,若再加上梅雨季節常淋雨,使足底及趾縫常呈潮溼狀態,會造成黴菌大量增生,形成足癬。

足癬有多種形態:趾縫型、水泡型及厚皮型。趾縫型可見到趾縫間溼溼爛爛的;水泡型於足底有很癢的水泡;厚皮型則於足底呈現過度角化的厚皮,不會癢,不斷有皮屑脫落,是造成相互傳染的主要來源。

治療上,外用抗黴菌藥膏或溶液,對趾縫型及水泡型效果不錯,但對於厚皮型則穿透力不夠,可能需搭配口服藥治療效果較好。足癬若不治療,容易引發細菌入侵,造成蜂窩性組織炎。

●病毒疣:此病是由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皮膚所造成,很多人誤以為是「雞眼」。臨床表現為或軟或硬的小丘疹,表面粗糙,數量從數個到一、二十個不等,呈分散或群集分布於手指、手掌、腳趾或腳掌。「青年扁平疣」則好發於臉上、手上及小腿。治療上,包括去角質劑、液態氮冷凍治療、電燒、雷射等,以及較新的免疫療法(外用免疫調節劑imiquimod),需依實際狀況選擇療法。

上述疾病並不專屬於青春期,其他年紀的人也都有可能發生,尤其是在炎熱及多雨的夏天,一旦發現,宜及早就醫。
此文由林政賢醫師收錄至皮膚科常見問題集

2005-09-14 01:41:02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