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今日人氣

      2439

      累積人氣

      1

      粉絲數

      804

      回答數

      107

      文章數
佛說八大人覺經
2020-10-29 22:59:19 作者:Dr. Christopher Ho (何懷德) 分類:心情點滴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冤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鉢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
2020-10-29 22:58:20 作者:Dr. Christopher Ho (何懷德) 分類:心情點滴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須 跋陀羅。所應度者皆已度訖。於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是時中夜寂然無聲。為諸弟子略說法要。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 汝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持淨戒者不得販賣貿易。安置田宅。畜養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種殖及諸財寶。皆當遠離如避火坑。不得斬伐草木墾土掘地。合和湯藥占相吉凶。 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曆數算計。皆所不應。節身時食清淨自活。不得參預世事通致使命。呪術 仙藥。結好貴人親厚媟嫚。皆不應作。當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苞藏瑕疵顯異惑眾。於四供養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應稸積。 此則略說持戒之相。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故名波羅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是故比丘。當持淨戒勿令毀犯。若人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之所住處。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五欲。 譬如牧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 若縱五根。非唯五欲將無崖畔不可制也。亦如惡馬不以轡制。將當牽人墜於坑陷。如被劫害苦止一世。五根賊禍殃及累世。為害甚重。不可不慎。 是故智者制而不隨。持之如賊。不令縱逸。假令縱之。皆亦不久見其磨滅。 此五根者,心為其主。是故汝等當好制心。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動轉輕躁但觀於蜜不見深坑。譬如狂象無鈎。 猿猴得樹騰躍跳躑難可禁制。當急挫之無令放逸。 縱此心者。喪人善事。 制之一處,無事不辦。是故比丘。當勤精進。折伏其心。 汝等比丘。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增減。 趣得支身以除飢渴。如蜂採花但取其味不損色香。比丘亦爾。受人供養取自除惱。無得多求壞其善心。譬如智者籌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過分以竭其力。 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 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於怨家。安可睡眠不自驚寤。煩惱毒蛇 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當以持戒之鉤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睡。不出而眠是無慚人也。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是故比丘。 常當慚恥。無得暫替。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節支解。當自攝心無令瞋恨。 亦當護口勿出惡言。若縱恚心則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所以者何。瞋恚之害能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憙見。 當知瞋心甚於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瞋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無法自制。瞋猶可恕。出 家行道無欲之人。而懷瞋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雲中霹靂起火非所應也汝等比丘。當自摩頭。已捨飾好著壞色衣。執持應器以乞自活。自見如是。若起憍慢當疾滅之。 謂長憍慢尚非世俗白衣所宜。何況出家入道之人。為解脫故自降其心而行乞耶。汝等比丘。諂曲之心與道相違。是故宜應質直其心。當知諂曲但為欺誑。入道之人則無是 處。是故汝等。宜應端心以質直為本汝等比丘。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直爾少欲尚應修習。何況少欲能生諸善功德。少欲之人則無諂 曲以求人意。亦復不為諸根所牽。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餘常無不足。有少欲者則有涅槃。是名少欲汝等比丘。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 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之所憐愍。是名知足。 汝等比丘。若求寂靜無為安樂。當離憒閙獨處閑居。靜處之人帝釋諸天所共敬重。是故當捨己眾他眾。空閑獨處思滅苦本。若樂眾者則受 眾惱。譬如大樹眾鳥集之則有枯折之患。世間縛著沒於眾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遠離。 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 進。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是名精進。 汝等比丘。求善知識求善護助而不忘念。若不忘念 者。諸煩惱賊則不能入。是故汝等。常當攝念在心。若失念者則失諸功德。若念力堅強。雖入五欲賊中不為所害。譬如著鎧入陣則無所畏。是名不忘念。 汝等比丘。若攝心者心則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間生 滅法相。是故汝等。常當精勤修集諸定。若得定者心則不亂。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爾。為智慧水故善修禪定令不漏失。是名為定。 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則無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 是則於我法中能得解脫。若不爾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無所名也。實智慧者則是度老病死海堅牢船也。亦是無明黑闇大明燈也。一切病苦之良藥也。伐煩惱樹者之利斧也。 是故汝等。當以聞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雖無天眼而是明見人也。是為智慧。 汝等比丘。若種種戲論其心則亂。雖復出家猶未得 脫。是故比丘。當急捨離亂心戲論。若汝欲得寂滅樂者。唯當善滅戲論之患。是名不戲論。 汝等比丘。於諸功德常當一心捨諸放逸。如離怨賊。 大悲世尊所欲利益皆以究竟。汝等但當勤而行之。若在山間若空澤中。若在樹下閑處靜室。念所受法勿令忘失。常當自勉精進修之。無為空死後致憂悔。我如良醫知病說藥。 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又如善導導人善導。聞之不行非導過也。汝等若於苦等四諦有所疑者。可疾問之。無得懷疑不求決也。 爾時世尊如是三唱。人無問者。所以者何。眾無疑 故。 爾時阿[少/兔]樓 馱觀察眾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熱。日可令冷。佛說四諦不可令異。佛說苦諦真實是苦。不可令樂。集真是因。更無異因。苦若滅者即是因滅。因滅故果滅。滅苦之道 實是真道。更無餘道。世尊。是諸比丘於四諦中決定無疑。於此眾中。所作未辦者。見佛滅度當有悲感。若有初入法者。聞佛所說即皆得度。譬如夜見電光即得見道。若所作已辦 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滅度一何疾哉。阿[少/兔]樓馱雖說是語。 眾中皆悉了達四聖諦義。世尊欲令此諸大眾皆得堅固以大悲心復為眾說。 汝等比丘。勿懷憂惱。若我住世一劫會亦當滅。會而 不離終不可得。自利利人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無所益。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自今已後。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 滅也。是故當知。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也。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解脫。以智慧明滅諸癡闇。世實危脆無牢強者。我今得滅如除惡病。此是應捨罪惡之物。假名為身。 沒在生老病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滅之如殺怨賊而不歡喜。 汝等比丘。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間動不動法。 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復語。時將欲過我欲滅度。是我最後之所教誨。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2020-10-29 22:55:53 作者:Dr. Christopher Ho (何懷德) 分類:心情點滴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與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辯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等。而為上首。與諸眷屬。皆入三昧。同住如來平等法會。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說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諮詢如來因地法行。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密。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云何無明。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花。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花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花。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花。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  一切諸如來 從於本因地  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  知彼如空花 即能免流轉  又如夢中人 醒時不可得  覺者如虛空 平等不動轉  覺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  眾幻滅無處 成道亦無得  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  能發菩提心 末世諸眾生  修此免邪見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云何修行。世尊。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還修於幻。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云何復說修行如幻。若諸眾生。本不修行。於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脫。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從空而有。幻花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賢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 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 猶如虛空花依空而有相 空花若復滅虛空本不動 幻從諸覺生幻滅覺圓滿 覺心不動故若彼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常應遠離幻 諸幻悉皆離如木中生火 木盡火還滅覺則無漸次 方便亦如是 於是普眼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眾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世尊。若彼眾生。無正方便及正思惟。聞佛如來說此三昧。心生迷悶。則於圓覺。不能悟入。願興慈悲。為我等輩及末世眾生假說方便。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修行漸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說種種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普眼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覺圓明故顯心清淨。心清淨故見塵清淨。見清淨故眼根清淨。根清淨故眼識清淨。識清淨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淨。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觸法亦復如是。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火大風大亦復如是。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彼清淨故。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淨。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善男子。一切實相性清淨故一身清淨。一身清淨故多身清淨。多身清淨故如是乃至十方眾生圓覺清淨。善男子。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多世界清淨故如是乃至盡於虛空圓裹三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善男子。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善男子。覺性遍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遍滿法界。根遍滿故當知六塵遍滿法界。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如是乃至陀羅尼門遍滿法界。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億不可說阿僧祇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花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捨。其能證者無住無止無作無滅。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如是漸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開悟。求如是法。亦不迷悶。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眼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身心皆如幻 身相屬四大心性歸六塵 四大體各離誰為和合者 如是漸修行一切悉清淨 不動遍法界無作止任滅 亦無能證者一切佛世界 猶如虛空花三世悉平等 畢竟無來去初發心菩薩 及末世眾生欲求入佛道 應如是修習 於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為一切諸菩薩眾。宣揚如來圓覺清淨大陀羅尼因地法行漸次方便。與諸眾生開發蒙昧。在會法眾。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淨。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唯願不捨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祕密藏。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甚深祕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迴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復。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善男子。譬如患瞖妄見空花。患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瞖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何以故。瞖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無花非起滅故生死涅槃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花瞖。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況復如來圓覺隨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銷金鑛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鑛。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迴根本。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花。用此思惟辨於佛境。猶如空花復結空果。展轉妄想。無有是處。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金剛藏當知 如來寂滅性 未曾有終始 若以輪迴心 思惟即旋復 但至輪迴際 不能入佛海 譬如銷金? 金非銷故有 雖復本來金 終以銷成就 一成真金體 不復重為? 生死與涅 槃 凡夫及諸佛 同為空花相 思惟猶幻化 何況詰虛妄 若能了此心 然後求圓覺 於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菩薩開祕密藏。令諸大眾深悟輪迴分別邪正。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於大涅槃生決定信。無復重隨輪轉境界起循環見。世尊。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遊如來大寂滅海。云何當斷輪迴根本。於諸輪迴。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迴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眾生。唯願不捨救世大悲。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慧目肅清照曜心鏡。圓悟如來無上知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深奧祕密微妙之義。令諸菩薩潔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眾生永斷輪迴心悟實相具無生忍。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彌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婬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復生地獄餓鬼。知欲可厭愛厭業道。捨惡樂善。復現天人。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捨。還滋愛本。便現有為增上善果。皆輪迴故不成聖道。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迴。先斷貪欲及除愛渴。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捨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捨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迴。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淨心便得開悟。 善男子。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深淺。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若諸眾生永捨貪欲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願勤斷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槃。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若諸眾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眾生咎。是名眾生五性差別。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淨願力。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於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淨大願。應作是言。願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與二乘。依願修行漸斷諸障障盡願滿。便登解脫清淨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域。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彌勒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不得大解脫 皆由貪欲故 墮落於生死 若能斷憎愛 及與貪瞋癡 不因差別性 皆得成佛道 二障永銷滅 求師得正悟 隨順菩提願 依止大涅槃 十方諸菩薩 皆以大悲願 示現入生死 現在修行者 及末世眾生 勤斷諸愛見 便歸大圓覺 於是清淨慧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本所不見本所不聞。我等今者蒙佛善誘。身心泰然得大饒益。願為一切諸來法眾。重宣法王圓滿覺性。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云何差別。令末世眾生聞此聖教隨順開悟漸次能入。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清淨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漸次差別。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清淨慧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眾生。何以故。菩薩眾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眾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於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若得如來寂滅隨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愛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憎愛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若復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即彼淨解為自障礙。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覺性。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為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為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婬怒癡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眾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眾德本。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清淨慧當知 圓滿菩提性 無取亦無證 無菩薩眾生 覺與未覺時 漸次有差別 眾生為解礙 菩薩未離覺 入地永寂滅 不住一切相 大覺悉圓滿 名為遍隨順 末世諸眾生 心不生虛妄 佛說如是人 現世即菩薩 供養恒沙佛 功德已圓滿 雖有多方便 皆名隨順智◎ ◎於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唯願世尊。廣為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并修行人總有幾種。令此會菩薩及末世眾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威德自在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善男子。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三種。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鉢提。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淨相。了知身心皆為罣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善男子。假使有人修於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威德汝當知 無上大覺心 本際無二相 隨順諸方便 其數即無量 如來總開示 便有三種類 寂靜奢摩他 如鏡照諸像 如幻三摩提 如苗漸增長 禪那唯寂滅 如彼器中鍠 三種妙法門 皆是覺隨順 十方諸如來 及諸大菩薩 因此得成道 三事圓證故 名究竟涅槃 於是辯音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門甚為希有。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於圓覺門有幾修習。願為大眾及末世眾生。方便開示令悟實相。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辯音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修習。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辯音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鉢提。 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 若諸菩薩先取至靜。以靜慧心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三摩鉢提。 若諸菩薩以靜慧故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鉢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斷煩惱已後起菩薩清淨妙行度諸眾生。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禪那後修三摩鉢提。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心斷煩惱後度眾生建立世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齊修三摩鉢提及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資發變化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三摩鉢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寂滅。後起作用變化境界。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禪那後修三摩鉢提。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隨順而取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鉢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境界而取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鉢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在寂靜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鉢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鉢提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鉢提齊修奢摩他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鉢提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於寂滅後住清淨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鉢提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至靜住於清淨。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鉢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鉢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無作自性起於作用。清淨境界歸於靜慮。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三摩鉢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清淨而住靜慮起於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齊修奢摩他三摩鉢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摩鉢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鉢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辯音汝當知 一切諸菩薩 無礙清淨慧 皆依禪定生 所謂奢摩他 三摩提禪那 三法頓漸修 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 三世修行者 無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唯除頓覺人 并法不隨順 一切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 常當持此輪 隨順勤修習 依佛大悲力 不久證涅槃 於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令諸大眾得未曾有。覩見調御歷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世尊。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唯願如來廣為我等開悟法性。令此大眾及末世眾生作將來眼。說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諮問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虛妄體重執虛妄。二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由此不能入清淨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何以故。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譬如有人不自斷命。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善男子。云何我相。謂諸眾生心所證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支絃緩攝養乖方微加鍼艾則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善男子。其心乃至證於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謂諸眾生心悟證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復認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為人相。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殫證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眾生相。謂諸眾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眾生。則知彼人說眾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眾生則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眾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諸眾生了證了悟皆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眾生相。善男子。云何壽命相。謂諸眾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為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如湯銷氷無別有氷知氷銷者。存我覺我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為。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為正法末世。何以故。認一切我為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以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何以故。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云何當知法不解脫。善男子。彼末世眾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為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若復有人讚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眾生壽命亦復如是。善男子。末世眾生說病為法。是故名為可憐愍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終不成就或有眾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妬。由彼眾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淨覺。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瞋愛慢諂曲嫉妬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人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若於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淨覺海。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淨業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皆由執我愛 無始妄流轉 未除四種相 不得成菩提 愛憎生於心 諂曲存諸念 是故多迷悶 不能入覺城 若能歸悟剎 先去貪瞋癡 法愛不存心 漸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 憎愛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 終不墮邪見 所求別生心 究竟非成就 於是普覺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說禪病。令諸大眾得未曾有心意蕩然獲大安隱。世尊。末世眾生去佛漸遠。賢聖隱伏邪法增熾。使諸眾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發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諮問如來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令彼眾生得成聖道。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普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恒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末世眾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身命。彼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清淨。乃至示現種種過患心無憍慢。況復搏財妻子眷屬。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花發明照十方剎。 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三者止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離四病者。則知清淨。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慢。若復遠離應斷瞋恨。現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眾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善男子。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若復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於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善男子。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於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於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邪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覺汝當知 末世諸眾生 欲求善知識 應當求正覺 心遠二乘者 法中除四病 謂作止任滅 親近無憍慢 遠離無瞋恨 見種種境界 心當生希有 還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儀 戒根永清淨 度一切眾生 究竟入圓覺 無彼我人相 常依止智慧 便得超邪見 證覺般涅槃 於是圓覺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淨覺種種方便。令末世眾生有大增益。世尊。我等今者已得開悟。若佛滅後末世眾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圓覺清淨境界。此圓覺中三種淨觀以何為首。唯願大悲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施大饒益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問於如來如是方便。以大饒益施諸眾生。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圓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有諸眾生具大乘性信佛祕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藍安處徒眾。有緣事故隨分思察。如我已說。若復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若立長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淨居。若佛現在當正思惟。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懸諸幡花。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懺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安。過三七日一向攝念。若經夏首三月安居。當為清淨菩薩止住。心離聲聞不假徒眾。至安居日即於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某甲。踞菩薩乘修寂滅行同入清淨實相住持以大圓覺為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無繫屬故。今我敬請不依聲聞。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三月安居。為修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故不繫徒眾。善男子。此名菩薩示現安居過三期日隨往無礙。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眾生求菩薩道入三期者。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如是。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三摩鉢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種種門漸次修行勤苦三昧廣發大願自熏成種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於禪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覩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是名三觀初首方便。若諸眾生。遍修三種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于世。若後末世鈍根眾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障。當勤懺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妬諂曲求勝上心。三種淨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復習彼觀心不放捨漸次求證。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圓覺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欲行無上道 先當結三期 懺悔無始業 經於三七日 然後正思惟 非彼所聞境 畢竟不可取 奢摩他至靜 三摩正憶持 禪那明數門 是名三淨觀 若能勤修習 是名佛出世 鈍根未成者 常當勤心懺 無始一切罪 諸障若銷滅 佛境便現前 於是賢善首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及末世眾生。開悟如是不思議事。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眾生修習得何功德。云何使我護持經人。流布此教至於何地。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賢善首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經教功德名字。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賢善首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是經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所說。三世如來之所守護。十方菩薩之所歸依。十二部經清淨眼目。是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亦名祕密王三昧。亦名如來決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於佛地。善男子。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讓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千恒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善男子。若復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當知是人。非於一佛二佛種諸福慧。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汝善男子。當護末世是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爾時會中。有火首金剛摧碎金剛尼藍婆金剛等八萬金剛并其眷屬。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若後末世。一切眾生。有能持此決定大乘。我當守護如護眼目。乃至道場所修行處。我等金剛自領徒眾晨夕守護。令不退轉。其家乃至永無災障。疫病銷滅。財寶豐足常不乏少。 爾時大梵天王二十八天王并須彌山王護國天王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者。常令安隱心不退轉。 爾時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茶。與十萬鬼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人。朝夕侍衛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內。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佛說此經已。一切菩薩天龍鬼神八部眷屬及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四十二章經
2020-10-29 22:53:35 作者:Dr. Christopher Ho (何懷德) 分類:心情點滴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悅之。明日問群臣:「此為何神也?」 有通人傅毅曰:「臣聞天竺有得道者,號曰佛,輕舉能飛,殆將其神也。」 於是上悟,即遣使者張騫、羽林中郎將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支國寫取佛經四十二章。在第十四石函中登起立塔寺,於是道法流布,處處修立佛寺。遠人伏化願為臣妾者,不可稱數,國內清寧,含識之類蒙恩受賴于今不絕也。 佛言:「辭親出家為道,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為四真道行,進志清淨,成阿羅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住壽命,動天地;次為阿那含,阿那含者,壽終魂靈上十九天,於彼得阿羅漢;次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次為須陀洹,須陀洹者,七死七生,便得阿羅漢;愛欲斷者,譬如四支斷,不復用之。」 佛言:「除鬚髮,為沙門,受道法,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不再矣!使人愚弊者,愛與欲也。」 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婬;口四者:兩舌、惡罵、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癡,不信三尊,以邪為真。優婆塞行五事,不懈退,至十事,必得道也。」 佛言:「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止其心,罪來歸身,猶水歸海,自成深廣矣;有惡知非,改過得善,罪日消滅,後會得道也。」 佛言:「人愚吾以為不善,吾以四等慈護濟之;重以惡來者,吾重以善往,福德之氣,常在此也;害氣重殃,反在于彼。」 有人聞佛道守大仁慈,以惡來,以善往,故來罵。佛默然不答,愍之癡冥狂愚使然。罵止,問曰:「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實禮如之乎?」曰:「持歸。」「今子罵我,我亦不納,子自持歸,禍子身矣!猶響應聲,影之追形,終無免離,慎為惡也。」 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污天,還污己身;逆風坋人,塵不污彼,還坋于身。賢者不可毀,禍必滅己也。」 佛言:「夫人為道務博愛,博哀施德莫大施。守志奉道,其福甚大;睹人施道,助之歡喜,亦得福報。」 質曰:「彼福不當減乎?」 佛言:「猶若炬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取其火去,熟食、除冥;彼火如故,福亦如之。」 佛言:「飯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持五戒者一人,飯持五戒者萬人不如飯一須陀洹,飯須陀洹百萬不如飯一斯陀含,飯斯陀含千萬不如飯一阿那含,飯阿那含一億不如飯一阿羅漢,飯阿羅漢十億不如飯辟支佛一人,飯辟支佛百億不如以三尊之教度其一世二親,教親千億不如飯一佛——學願求佛,欲濟眾生也。飯善人福最深重,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親矣,二親最神也。」 佛言:「天下有五難: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制命不死難、得佛經難、生值佛世難。」 有沙門問佛:「以何緣得道?奈何知宿命?」 佛言:「道無形,知之無益,要當守志行;譬如磨鏡,垢去明存,即自見形,斷欲守空,即見道真,知宿命矣。」 佛言:「何者為善?唯行道善。何者最大?志與道合大。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無怨,必為人尊。何者最明?心垢除、惡行滅,內清淨無瑕;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未見之萌,得無不知、無不見、無不聞,得一切智,可謂明乎。」 佛言:「人懷愛欲不見道,譬如濁水,以五彩投其中,致力攪之,眾人共臨水上,無能睹其影者;愛欲交錯,心中為濁,故不見道;水澄穢除,清淨無垢,即自見形。猛火著釜下,中水踊躍,以布覆上,眾生照臨,亦無睹其影者;心中本有三毒涌沸在內,五蓋覆外,終不見道;要心垢盡,乃知魂靈所從來,生死所趣向,諸佛國土、道德所在耳。」 佛言:「夫為道者,譬如持炬火入冥室中,其冥即滅而明猶在,學道見諦,愚癡都滅,得無不見。」 佛言:「吾何念念道?吾何行行道?吾何言言道?吾念諦道,不忽須臾也。」 佛言:「睹天地念非常,睹山川念非常,睹万物形體豐熾念非常;執心如此,得道疾矣。」 佛言:「一日行,常念道、行道,遂得信根,其福無量。」 佛言:「熟自念身中四大,名自有名都為無,吾我者寄生,生亦不久,其事如幻耳。」 佛言:「人隨情欲求華名,譬如燒香,眾人聞其香,然香以熏自燒;愚者貪流俗之名譽,不守道真,華名危己之禍,其悔在後時。」 佛言:「財色之於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佛言:「人繫於妻子、寶宅之患,甚於牢獄、桎梏、鋃鐺。牢獄有原赦,妻子情欲雖有虎口之禍,己猶甘心投焉,其罪無赦。」 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假其二,普天之民,無能為道者。」 佛言:「愛欲之於人,猶執炬火逆風而行。愚者不釋炬,必有燒手之患。貪婬、恚怒、愚癡之毒,處在人身,不早以道除斯禍者,必有危殃,猶愚貪執炬,自燒其手也。」 天神獻玉女於佛,欲以試佛意、觀佛道。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以可斯俗,難動六通。去!吾不用爾。」天神踰敬佛,因問道意;佛為解釋,即得須陀洹。 佛言:「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左觸岸,亦不右觸岸;不為人所取,不為鬼神所遮,不為洄流所住,亦不腐敗,吾保其入海矣。人為道,不為情欲所惑,不為眾邪所誑,精進無疑,吾保其得道矣。」 佛告沙門:「慎無信汝意,意終不可信。慎無與色會,與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道,乃可信汝意耳。」 佛告諸沙門:「慎無視女人,若見無視。慎無與言,若與言者,敕心正行,曰:『吾為沙門,處于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泥所污。老者以為母,長者以為姊,少者為妹,幼者子,敬之以禮。』意殊當諦惟觀,自頭至足自視內,彼身何有,唯盛惡露諸不淨種,以釋其意矣。」 佛言:「人為道去情欲,當如草見火,火來已卻。道人見愛欲,必當遠之。」 佛言:「人有患婬,情不止,踞斧刃上,以自除其陰。佛謂之曰:『若斷陰不如斷心,心為功曹,若止功曹,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斯須即死?』」佛言:「世俗倒見,如斯癡人。」 有婬童女與彼男誓,至期不來而自悔曰:「欲吾知爾本,意以思想生,吾不思想爾,即爾而不生。」佛行道聞之,謂沙門曰:「記之!此迦葉佛偈,流在俗間。」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畏。無愛即無憂,不憂即無畏。」 佛言:「人為道,譬如一人與萬人戰,被鉀、操兵、出門欲戰,意怯膽弱乃自退走,或半道還,或格鬥而死,或得大勝還國高遷。夫人能牢持其心,精銳進行,不惑于流俗狂愚之言者,欲滅惡盡,必得道矣。」 有沙門夜誦經甚悲,意有悔疑,欲生思歸。佛呼沙門問之:「汝處于家將何修為?」 對曰:「恒彈琴。」佛言:「絃緩何如?」曰:「不鳴矣。」「絃急何如?」曰:「聲絕矣。」「急緩得中何如?」「諸音普悲。」佛告沙門:「學道猶然,執心調適,道可得矣。」 佛言:「夫人為道,猶所鍛鐵漸深,棄去垢,成器必好。學道以漸深,去心垢,精進就道。暴即身疲,身疲即意惱,意惱即行退,行退即修罪。」 佛言:「人為道亦苦,不為道亦苦。惟人自生至老,自老至病,自病至死,其苦無量。心惱積罪,生死不息,其苦難說。」 佛言:「夫人離三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情完具難;六情已具,生中國難;既處中國,值奉佛道難;既奉佛道,值有道之君難,生菩薩家難;既生菩薩家,以心信三尊、值佛世難。」 佛問諸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在數日間。」佛言:「子未能為道。」 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在飯食間。」佛言:「子未能為道。」 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之間。」佛言:「善哉!子可謂為道者矣。」 佛言:「弟子去,離吾數千里,意念吾戒必得道。在吾左側,意在邪,終不得道。其實在行,近而不行,何益萬分耶!」 佛言:「人為道,猶若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其義皆快,行者得道矣。」 佛言:「人為道,能拔愛欲之根,譬如摘懸珠,一一摘之,會有盡時。惡盡,得道也。」 佛言:「諸沙門行道,當如牛負,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趣欲離泥,以自蘇息。沙門視情欲,甚於彼泥,直心念道可免眾苦。」 佛言:「吾視諸侯之位如過客,視金玉之寶如礫石,視氈素之好如弊帛。」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會集本)/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2020-10-25 09:23:08 作者:Dr. Christopher Ho (何懷德) 分類:心情點滴
爾時世尊說此經法。天人世間,有萬二千那由他億眾生,遠離塵垢,得法眼淨。二十億眾生,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諸漏已盡,心得解脫。四十億菩薩,於無上菩提住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二十五億眾生,得不退忍。四萬億那由他百千眾生,於無上菩提未曾發意,今始初發。種諸善根,願生極樂,見阿彌陀佛。皆當往生彼如來土。各於異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來。復有十方佛剎,若現在生,及未來生,見阿彌陀佛者,各有八萬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記法忍,成無上菩提。彼諸有情,皆是阿彌陀佛宿願因緣,俱得往生極樂世界。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并現種種希有神變。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復有諸天於虛空中,作妙音樂,出隨喜聲。乃至色界諸天悉皆得聞,嘆未曾有。無量妙花紛紛而降。尊者阿難、彌勒菩薩,及諸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會集本)/福慧始聞第四十七
2020-10-25 09:22:35 作者:Dr. Christopher Ho (何懷德) 分類:心情點滴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若不往昔修福慧 於此正法不能聞 已曾供養諸如來 則能歡喜信此事  惡驕懈怠及邪見 難信如來微妙法 譬如盲人恒處闇 不能開導於他路  唯曾於佛植眾善 救世之行方能修 聞已受持及書寫 讀誦讚演并供養  如是一心求淨方 決定往生極樂國 假使大火滿三千 乘佛威德悉能超  如來深廣智慧海 唯佛與佛乃能知 聲聞億劫思佛智 盡其神力莫能測  如來功德佛自知 唯有世尊能開示 人身難得佛難值 信慧聞法難中難  若諸有情當作佛 行超普賢登彼岸 是故博聞諸智士 應信我教如實言  如是妙法幸聽聞 應常念佛而生喜 受持廣度生死流 佛說此人真善友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會集本)/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2020-10-25 09:21:49 作者:Dr. Christopher Ho (何懷德) 分類:心情點滴
佛告彌勒:諸佛如來無上之法,十力無畏、無礙無著甚深之法,及波羅蜜等菩薩之法,非易可遇。能說法人,亦難開示。堅固深信,時亦難遭。我今如理宣說如是廣大微妙法門,一切諸佛之所稱讚,付囑汝等,作大守護。為諸有情長夜利益,莫令眾生淪墮五趣,備受危苦。應勤修行,隨順我教。當孝於佛,常念師恩。當令是法久住不滅。當堅持之,無得毀失。無得為妄,增減經法。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來所行,亦應隨行。種修福善,求生淨剎。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會集本)/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2020-10-25 09:17:23 作者:Dr. Christopher Ho (何懷德) 分類:心情點滴
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若有眾生得聞佛聲,慈心清淨,踊躍歡喜,衣毛為起,或淚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若聞佛號,心中狐疑,於佛經語都無所信,皆從惡道中來。宿殃未盡,未當度脫,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會集本)/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2020-10-25 09:16:45 作者:Dr. Christopher Ho (何懷德) 分類:心情點滴
若於來世,乃至正法滅時,當有眾生,植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由彼如來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廣大法門。攝取受持,當獲廣大一切智智。於彼法中廣大勝解,獲大歡喜。廣為他說。常樂修行。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於是法,若已求、現求、當求者,皆獲善利,汝等應當安住無疑。種諸善本,應常修習,使無疑滯,不入一切種類珍寶成就牢獄。阿逸多:如是等類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廣大異門。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眾生於此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於須臾頃為他演說,勸令聽聞,不生憂惱,乃至晝夜思惟彼剎,及佛功德,於無上道,終不退轉。彼人臨終,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亦能超過,生彼國土。是人已曾值過去佛,受菩提記。一切如來,同所稱讚。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會集本)/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2020-10-25 09:16:13 作者:Dr. Christopher Ho (何懷德) 分類:心情點滴
佛告慈氏:汝觀彼諸菩薩摩訶薩,善獲利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能生一念喜愛之心。歸依瞻禮,如說修行。當知此人為得大利。當獲如上所說功德。心無下劣,亦不貢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當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是故告汝天人世間、阿修羅等,應當愛樂修習,生希有心。於此經中生導師想。欲令無量眾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轉,及欲見彼廣大莊嚴、攝受殊勝佛剎,圓滿功德者,當起精進,聽此法門。為求法故,不生退屈諂偽之心。設入大火,不應疑悔。何以故?彼無量億諸菩薩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門,尊重聽聞,不生違背。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是故汝等應求此法。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