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今日人氣

      2738

      累積人氣

      33

      粉絲數

      993

      回答數

      812

      文章數

中西醫結合藥性論—如何以中醫理論來詮釋西藥的藥性?

義守大學/義大醫院中藥科主任

財團法人顏焜熒文教基金會董事

藥改會社區藥學品質發展委員會主委

E-mail: kingkampo@gmail.com  吳宗修博士

 

 

在中醫藥學領域,有關中藥最新討論的課題大多為︰(1)如何提升中藥的品質,達到標準化;(2)如何改變中藥的劑型,使之適應臨床用藥的需要及方便患者;(3)如何使中藥品種及數量都能保障臨床用藥的需要;(4)對中藥進行現代科學研究, 最終將中藥如何定位?到底飲片、湯劑要續存,還是使中藥成為西藥;(5)中醫藥學走向國際,中藥將以什麼形式出現。等。

 

筆者認為,任何藥物只要經過現代科學研究,具備中藥的基本內容,能按中醫藥學理論使用。所謂中藥的基本內容,包括如下三方面︰(1)藥物具備特殊的性能表述法,如性味、歸經、升降 浮沉等;(2)用中醫藥學術語表述藥物的功效,如清熱解毒、舒肝理氣、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等;(3)按中醫藥學理論單獨或配伍使用,如熱證用寒涼藥, 配伍各藥按君臣佐使關係共同構成一個效能架構,與機體的證和症相對應,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作用。換句話只要具備如上三方面內容的藥物即為中藥。如果經過研究,使得原來中藥成為不具備如上三方面的內容的藥物;將反而成為西藥。筆者曾在第一本著作科學中醫書中對中醫藥基本內容給予現代科學闡述。即從物質基礎和生物活性兩大方面給予現代科學的解釋。從物質基礎來說,就是使得如寒性的共同物質基礎得以確定,即何種類型的化合物具寒性作用;又如舒肝理氣,到底何類化合物類型具此作用,等等。從生物活性講,中藥的作用要用現代科學的術語和指標來表達。例如寒性作用,到底影響機體的哪些生理、生化、病理等的指標變化;活血化瘀又是如何因改變機體相關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標的變化而達到的。具備如上兩大方面內容的藥物,反而成為現代科學化了的中藥。

 

再看西藥,西藥是以現代科學為基礎的,如物質組成,絕大多數是明確由哪些化合物組成的,生物活性則以現代科學的指標和術語表述的,如升高血壓,降低血糖、抑制細菌、升高白血球等。由此可知,西藥僅缺中藥基本內客。若能使西藥具備中藥的基本內容,那麼,它就成了現代科學化的中藥。問題的關鍵又回到西藥能不能具備中藥的基本內容和怎樣才能使之具備中藥基本內容。從理論分析和實踐應用來說,西藥均是可具備中藥基本內容而成中藥的。不論中藥還是西藥,就其物質組成均由化合物分子所組成,且作用對象均為人體,二者具物質和生物活性的共同性,故中藥可變成西藥,西藥亦可能變成中藥。現代研究結果表明,很多中藥按西醫藥學理論和相關內容進行研究,巳變成西藥,如黃連作為抑菌消炎的西藥,元胡中的成分延胡索乙素,變成了具鎮痛作用的西藥。若將西藥按中醫藥學理論和中藥的相關內容進行研究,也是能變成中藥的;本篇即以此做為理論基礎。筆者認為所謂的中西醫藥之結合應按西醫藥學對疾病進行診斷,按其用藥規律而選用相應西藥,但在用藥前後,又進行中醫藥學的診斷,確定相應的證與症,中醫藥學的證與症的變化,即為所用西藥的作用結果,據此而歸納和確定相關西藥的中藥內容,如對寒證具效,證明此西藥具熱性;對胃寒具效,又說明可歸胃經;能增強食慾,說明具開胃及健脾作用等,其它亦然。此類研究,歷來中醫藥學就是如此確定中藥基本內容的。如乳香、沒藥等成為中藥。原不為中國所產,而是按中醫藥學理論和相關內容進行研究,使具中藥基本內容而成中藥的。目前雖對現代西藥雖未做系統研究,但近幾年臨床用藥和研究表明,一些西藥的確能具中藥基本內容,如考的松類西藥,對陽虛證效佳,對陰虛證效不佳,說明其具補陽作用;阿托品這一西藥,服後出現口乾,顏面紅赤等,說明為熱性,更臨床研究表明,對陽脫的休克,四肢涼、顏面白等證狀,用後四肢溫,顏面紅,可見為熱性;慢性細菌感染疾患多為虛寒證,一些抗生素用後無效;而對急性細菌感染之疾患,多為實熱證,用之具效。可見,它們具寒性。雖然從具體一種西藥尚未達中藥化程度,但卻實實在在表明,可具中藥基本內容而中藥化的只是有待進一步系統研究。目前常用的西藥約數千種以上,若使之變成中藥,那麼就能增加數千種以上的中藥,且為常用中藥。目前的常用中藥僅300-500種。這些由西藥變成的中藥,大多其組成化合物清楚,可考慮用合成方法獲得,更有很多種,本身就是由合成得到的。這樣中藥藥源就極為廣闊了。其次就是一藥一主證的新觀念,西藥的副作用其實就是另一種證型的表現,在中醫藥實驗方法學中最常用的造型模式即是使用西藥以動物造型的方法來產生其證型,如以蛇根鹼來導致脾陽虛致瀉的模式;筆者依此構想創立西藥轉經學說,即服西藥三天後出現之轉經證及服藥一週後產生週後證型,並據此證型找出一代表性的對證方劑,如此一藥一主證新觀念將是未來中西醫結合的一大突破。

 

筆者認為將西藥歸納出傳統中藥的基本內容,主要有下列幾項深遠的意義。第一, 能豐富和發展中藥學,使得中藥品種增加。第二,豐富和發展西藥學。在使用時就可從中西兩種醫藥學理論考慮其應用,提升使用的針對性。第三,促進西醫學的豐富和發展。西藥臨床用藥也應考慮中醫藥學的理論和相關內容,可使一些不良回應得以減輕或避免,如虛寒證的細菌感染,就應考慮選用熱性抑菌藥或輔以熱性藥物。第四,一藥一主證新觀念將可促進中西藥學的結合與統一,產生新型的醫藥學。

我要留言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