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

丹參
    別名

    丹參別名

    赤參、血生根、大紅袍、木羊乳、山參
    主治

    丹參主治

    胸脅疼痛,風濕痹痛,癥瘕結塊,瘡瘍腫痛,跌仆傷痛,月經不調(月經失調),經痛,經閉(連續停經3個月以上),血崩帶下(女性私密處流出白帶),產後瘀痛,熱入營血,身發斑疹,神昏煩躁,心悸怔忡,失眠,冠心病,心肌梗塞,肝脾腫大,心痛。
    功效與作用

    丹參功效與作用

    擴張血管,排膿止痛,安神益氣,袪瘀活血,涼血清心,養血安神,除煩熱,抗發炎,抗過敏,護肝,抗胃潰瘍,抗腫瘤。
    用途分類

    丹參用途分類

    理血藥(活血祛瘀)、活血祛瘀藥(活血調經藥)
    用法與用量

    丹參用法與用量

    內服:5~15克,入煎劑;或浸酒。
    禁忌

    丹參使用禁忌

    出血性疾病慎用,月經過多而無瘀血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方劑

    處方內有丹參的中藥方劑

    宮外孕方複方丹參注射液生鐵落飲柴胡細辛湯活絡效靈丹啟膈散天王補心丹丹參飲補腎養血湯清營湯

    丹參的基原

    唇形科(Labiatae)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之乾燥根及根莖。

    丹參的拉丁生藥名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丹參的英文名

    Red Sage Root and Rhizome

    丹參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性微寒,歸心經,歸心包經,歸肝經

    丹參的化學成分

    丹參酮(Tanshinone )。

    丹參的性狀

    根莖短粗。根棕紅色或暗棕紅色長圓柱形,長10~20公分,直徑0.3~1公分。斷面灰黃色或紫褐色。氣微,味微苦澀。栽培品直徑0.5~1.5公分。粉末紅棕色。

    丹參的藥用部位

    乾燥根及根莖。

    丹參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秋季挖取根部,去除莖、葉、鬚根及泥土後晒乾。
    2. 儲藏:冷藏或置陰涼乾燥處,防蟲蛀。

    丹參的產地

    生於山坡草地、林下、溪旁。分布於甘肅、四川、貴州。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