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

大黃
    別名
    別名
    南大黃、北大黃
    主治
    主治
    飲食積滯,經閉(連續停經3個月以上),裡急後重,消化道癌,癰瘡痛毒,濕熱黃疸,傷寒時疾,發熱(發燒)譫語,溫熱瘴瘧,下痢赤白,腹痛裏急,心腹痞滿,二便不通,吐血,衄血,血閉血枯,損傷積血,一切實熱,血中伏火,上消化道出血,燙傷。
    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蕩滌腸胃,下燥結,除瘀熱,行水除痰,蝕膿消腫,推陳致新,緩下劑,整腸,健胃,大量峻瀉,消炎解毒,行瘀血,保肝,利膽抗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降血脂,降壓,抗腫瘤。
    用途分類
    用途分類
    瀉下藥(攻下藥)
    用法與用量
    用法與用量
    內服:0.2~15克,煎服,用於瀉下作用不宜久煎。外用:適量。
    本草備要:有酒浸酒蒸,生熟之不同,生用更峻。
    禁忌
    禁忌
    傷元氣而耗陰血,若病在氣分,胃虛血弱人禁用。表證未罷,血虛氣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積滯、瘀結者慎用,生大黃內服可能發生噁心、嘔吐、腹痛等副反應,一般停藥後即可緩解。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胎前、產後慎用。孕婦慎用。
    基原
    蓼科(Polygonaceae)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北大黃、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南大黃去外皮之乾燥根及根莖。
    拉丁生藥名
    Rhei Radix et Rhizoma
    英文名
    Rhubarb
    性味與歸經
    味苦,性寒,歸脾經,歸胃經,歸大腸經,歸肝經,歸心包經
    化學成分
    蘆薈大黃素(Aloe-emodin)、大黃酸(Rhein)、大黃素(Emodin)、大黃酚(Chrysophanol)、大黃素甲醚(Physcion)。
    性狀
    類圓筒形之切塊或塊片;圓筒形長5~15公分,寬3~10公分,外表面黃棕色。斷面淺紅棕色,顆粒性,有無數紅棕色小點。特殊臭,味苦而微收斂。粉末橙黃色或黃棕色。
    藥用部位
    乾燥根及根莖。
    儲藏法
    1. 採收加工: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採挖,去除細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繩穿成串乾燥或直接乾燥。
    2. 儲藏:置密蓋阻光容器內。
    產地
    生於山地林緣或草坡,野生或栽培。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