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

山茱萸
    別名

    山茱萸別名

    薯棗、雞足、山萸肉、實棗、肉棗、萸肉、藥棗、山茱萸肉
    主治

    山茱萸主治

    風寒濕痺,鼻塞目黃,耳鳴耳聾,頻尿,遺精(精液自動流出體外),大汗虛脫,內熱消渴,腰、膝部酸痛,崩漏(月經不正常,大量出血或持續出血不停)帶下(女性私密處流出白帶)。
    功效與作用

    山茱萸功效與作用

    補腎溫肝,固精秘氣,強陰助陽,安五臟,通九竅,暖腰膝,縮小便,降血糖,抗失血性休克,抗發炎,增強免疫。
    用途分類

    山茱萸用途分類

    補益藥(補陰藥)、收澀藥(固精縮尿止帶藥)
    用法與用量

    山茱萸用法與用量

    內服:5~12克,煎服。
    本草備要:去核用,核能滑精。
    禁忌

    山茱萸使用禁忌

    命門火熾,肝陽上亢,素有濕熱,小便不利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山茱萸的基原

    山茱萸科(Cornaceae)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old et Zucc.之乾燥成熟果肉。

    山茱萸的拉丁生藥名

    Corni Sarcocarpium

    山茱萸的英文名

    Cornus Sarcocarp

    山茱萸的性味與歸經

    味酸,味澀,性微溫,歸肝經,歸腎經

    山茱萸的化學成分

    馬錢子苷(Loganin)。

    山茱萸的性狀

    不規則片狀或扁筒狀,新鮮時紫紅色,貯久漸變紫黑色。無臭,味酸澀而微苦。粉末紅褐色。

    山茱萸的藥用部位

    乾燥成熟果肉。

    山茱萸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秋末冬初果皮變紅時採收果實,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燙後及時去除果核,乾燥。
    2. 儲藏:冷藏或置陰涼乾燥處,防蟲蛀。

    山茱萸的產地

    生於海拔400~2100公尺的林下、林緣、山坡。分布於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安徽、浙江、四川,大量栽培於浙江、河南、陝西。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