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

白朮
    別名
    白朮別名
    於術、冬術、浙術、山薊、山精
    主治
    白朮主治
    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泄瀉,痰飲,水腫,黃疸,濕痺,小便不利(不順暢),頭暈,自汗,胎氣不安。
    功效與作用
    白朮功效與作用
    和中補氣,止渴生津,健胃,利小便,除水腫,燥濕,補脾,無汗能發,有汗能止,止泄瀉,消痰水腫滿,黃疸濕痺,進飲食,袪勞倦,止肌熱,化癥癖,已嘔吐,定痛安胎,利膽,抗氧化,降血糖,抗凝血,抗菌。
    用途分類
    白朮用途分類
    補益藥(補氣藥)
    用法與用量
    白朮用法與用量
    內服:6~15克,煎服;或入丸、散;或熬膏。
    本草備要:用糯米泔浸(借榖氣以和脾),陳壁土炒(藉土氣以助脾),或蜜水炒,人乳拌用(潤以制其燥)。
    禁忌
    白朮使用禁忌
    血燥無濕者禁用,能生膿作痛,潰瘍忌之。陰虛內熱、津液虧耗者慎用。內有實邪雍滯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可使用,對孕婦有益處,不可過量。
    白朮的基原
    菊科(Compositae)植物白朮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之乾燥根莖。
    白朮的拉丁生藥名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
    白朮的英文名
    White Atractylodes Rhizome
    白朮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味甘,性溫,歸脾經,歸胃經
    白朮的化學成分
    白朮內酯III(Atractylenolide III)。
    白朮的性狀
    1. 肥白者出浙地,名雲頭朮,燥白者,出宣歙,名狗頭朮,差勝於浙。
    2. 黃褐色或灰棕色拳狀團塊,下部膨大如蹄狀,長3~13公分,直徑1.5~7公分。斷面黃白色,散有黃色油點。濃郁香氣,味甜、微辛,略帶黏液性。粉末淡黃棕色。
    白朮的藥用部位
    乾燥根莖。
    白朮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霜降至立冬採挖,去除莖葉和泥土,烘乾(稱「烘術」)或晒乾(稱「生晒術」或「冬術」),再去除鬚根。
    2. 儲藏:置陰涼乾燥處,防蟲蛀。
    白朮的產地
    生於山坡、林邊及灌木林中。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